自我按揉肾经、三焦经、膀胱经的易堵塞穴位来配合
?按揉膀胱经、肺经、三焦经的易堵塞穴位,坚持一周,另外饮食远离寒凉,注意按时休息
经常体检时发现,小于1厘米就要继续观察,每年复查前是最紧张的。为什么很多人有肺结节,情绪是主因。而且看《经脉》原文,肝经、心经、肾经都经过肺,肺经的起点又在中焦脾胃,所以肺的问题是身体整体不和谐反映。还是那句话,遇到问题从“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三方面反思、改过。
?小肠经、心经的易堵塞穴位试试,小孩子力度轻一点
大肠经、肺经的易堵塞穴位试试
脾经、胃经、小肠经、大肠经、胆经都与面部气血有关
颈背部肌肉捏软,按揉肝经、脾经、肾经的易堵塞穴位
?胆经、三焦经、大肠经的易堵塞穴位试试
请当地中医当面诊治为好,自我按揉肝经、脾经、肾经、三焦经的易堵塞穴位来配合,当然十二经络最终都应该畅通,后背肌肉捏软
?请当地中医当面诊治为好,自我按揉肝经、胆经、胃经、脾经的易堵塞穴位来配合
?肾经、脾经、膀胱经的易堵塞穴位,小孩子力度轻一点
?不要冷敷,要马上涂抹鸡蛋清,反复涂抹,直到肿到极致,再重灸患处
?同侧三焦经和胆经的易堵塞穴位试试
?是加速气血循环,把淤血代谢走
阳虚长斑,阴虚长痘,肺虚毛孔大易生白黑头。脾虚眼袋大,肾虚眼圈黑,肝郁就易长皱纹。
体内津液不足,就会得风热感冒!主要体现,尿量少、口干舌躁、突然嗓子肿痛、易发烧。可食用三豆乌梅白糖汤
1、三豆各一把
绿豆——清热
黑豆(黑皮绿瓤)——补肾
*豆——补脾
2、乌梅5个(到药店买),白糖2调羹!
3、大火开锅,然后小火熬2小时以上,当做饮料给孩子喝!
?膀胱经、大肠经、胆经的易堵塞穴位试试
?按揉胃经、胆经、三焦经、大肠经的易堵塞穴位,坚持三天试试
按摩胃经、肝经、胆经、三焦经,短短几个月时间眼底结石已经不见了。
自我疏通肝经、胃经、大肠经、小肠经、三焦经和膀胱经,脸上的鱼腰、阳白、承泣、四白、迎香、太阳、牵正、翳风、地仓、颊车、头维、上关、下关、风池以及患侧胸锁乳突肌、肩颈周围进行刮痧,前后刮了两次,因为处理的及时病情没有继续发展很快痊愈了。经络疏通按摩真是神奇!
疏通肺经、大肠经、心经、脾经、膀胱经的易堵塞穴位,力量要轻柔。
湿疹可以用藿香正气水外涂皮损处,每天3—5次,连用3—5日。?小肠经、三焦经、胆经的易堵塞穴位试试
?大肠经、肝经、脾经的易堵塞穴位来配合
胃经、大肠经、三焦经的易堵塞穴位
可以按揉疏通肝经、脾经、胃经的易堵塞穴位
?肝经、肾经的易堵塞穴位试试
按揉胆经,小肠经,膀胱经易堵穴。
?胆经、膀胱经、肝经、胃经的易堵塞穴位试试
?请当地中医当面诊治,自我按揉肝经、胆经、脾经的易堵塞穴位来配合
?脾经、肾经、肺经的易堵塞穴位试试
就医,如果慢性可以按揉胃经、大肠经的易堵塞穴位来配合
肝脾肾经的易堵塞穴位为主
肝脾肾经的易堵塞穴位先来
脾经、肾经、膀胱经的易堵塞穴位试试,如果无效就医
请当地中医当面诊治为好,自我按揉肺经、肾经、肝经、脾经的易堵塞穴位来配合
小肠经、大肠经、脾经的易堵塞穴位试试
经络养生,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五行相生,相克,及经络巡行线路,可按揉这些易堵塞穴位:
1.脏腑:肾
2.表里关系:膀胱
3.同名经:心
4.阴阳开阖:三焦
5.相生:肺
6.相克:小肠
??堵塞的鼻子,在我们的手上有一个小穴位,叫液门!揉一揉液门大约五十下,堵塞的鼻子就通了!
液门~这个穴位又叫消炎穴,如果有咽喉肿痛,眼睛干涩都可每天揉一揉这个穴位!当然如果能加上艾灸会更好
1.抗癌总穴:在然谷穴下0.5寸
2.有四个抗癌灵穴也在足底部
3.按揉以下抗癌穴位??
然谷穴:滋阴益肾,清热利湿。
太白穴:健脾和胃,益气化湿。
公孙穴:健脾和胃,调理冲脉。
照海穴:滋阴益肾,通经化瘀。
复溜穴:益肾固表,利湿消肿。
抗不抗癌不用管,疏通经络一定管用!????
入睡困难,就是肝血不足;
?容易醒,就是脾胃不合;
?睡眠差,就是肾经亏损!
红豆(入心):清心养神、健脾益肾,并含膳食纤维,可通便、润肠、降血压。
绿豆(入肝):清热解*去火、降胆固醇。
*豆(入脾):富含皂苷可促进消化、健脾胃,长期吃可延缓衰老。
白扁豆(入肺):有多种球蛋白,可提高免疫力,预防呼吸道疾病。
黑豆(入肾):含异*酮、花青素等抗氧化剂,促进肾脏排出*素,安神明目。
做法
1、把五种颜色的豆子(绿豆、红豆、*豆、白扁豆、黑豆),等比例抓一些到碗里;
2、先泡水半天后再按照个人喜好,煮成汤(用两碗水去炖)或水和豆类等比例煮成饭、粥皆可。
?1、用心拍打。拍打时不仅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而且要心存正念,坚信我的健康我做主,我就是自己最好的医生,自己的心力会调动体内自愈力。事实上用任何医疗法最终也是落实在自愈力上才起作用。心念负面,不信自己能治病,不信简单方法能治病,或对拍打缺乏信心,三心二意,则往往抵消疗效。?2、心怀忏悔。病有因,人有过。人生病,是过去的因在当下显示的果。拍打时,对自己一生的言行伤害过的亲朋好友,无论在世离世的人,都真诚忏悔,乞求原谅,则提升正面心力,疗效无穷。得病后如不思已过,怨天尤人,则提升负面心力,令病情加剧。?3、心怀感恩。上天有好生之德,只给人好东西,连病和痛也是天赐的恩典和礼物,上天以此警醒世人,促其改变习性,离苦得乐,所以拍打时首先要对上天感恩,我们,对帮助、关怀过自己成长的人,拍打时也可默想恩人的名号、形象,无论他们在世离世,都对其心怀感恩;其次,对自己的身体要感恩,我们只用身体却不关爱身体,能不病乎?身体病了还不感激、安慰之,合德乎?如此感恩上苍、感谢恩人、感恩的身体,则拍打疗效一定更佳。?4、注清拍浊。拍打时可加上从手掌向体内注入清气之意念,手掌离开皮肤时,可加上手掌抓出浊气的意念。?5、经文咒语。拍打时若口念、心念各自信仰的经文、咒语,则效果更佳。如基督徒可边拍打边念“哈雷路亚”,佛教徒可念“阿弥陀佛”“嗡玛尼玛尼哄”“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等等。
甲状腺疾病,最好的办法就是——
多搓脚趾缝!四个脚丫全部搓、经常搓,甲状腺就通了。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都是少阳之气,所以得了甲状腺结节,一定要保养好你的三焦和胆。肝胆不好的人要少吃鸡蛋;同样,甲状腺出现结节的人,这时候也不要吃蛋类,还要少吃荤油。吃了这些东西都会加重病情,因此在饮食上一定注意。农村,有一个偏方:蝎子蒸鸡蛋。我们每个指头,都对应人体的头部;指根这一圈,对应脖子这一圈。
罗大伦摘自《罗大伦》
泡脚方,写在我的一本叫《图解舌诊》的书里。方子基本是原方,增加了郁金、远志两味药,份量都改成了六克,变成了:柴胡六克、炒栀子六克、丹皮六克、香附六克、当归六克、川芎六克、白芍九克、茯苓二十克,郁金六克,远志六克。如果肝火较大,可以加上牛蒡子六克、夏枯草六克。
做法:熬水,药汁兑入温水泡脚,每天最好能泡两次,每次泡二十分钟左右,水淹过脚踝即可。这个方子里,柴胡是疏肝的;炒栀子能泻心火,清三焦之火;丹皮是疏肝气的,泻肝火的力量很强;香附是理气的;当归是养血的;白芍是柔肝敛阴的;郁金、远志有理气安神的功效。
此方很简单,就是养血疏肝,理气通络的方子。我用这个方子的方法是泡脚,通过皮肤吸收,是药物进入经络。
三焦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亥时三焦通百脉,亥时如果不能入睡,也应该敲打三焦经,以帮助疏通体气,长期坚持绝对有很好的效果。
俗话说:敲打三焦经,气顺百病消。
用左手从右边肩膀开始拍打,沿着胳膊外侧的三焦经行走路线,往下拍打。拍打速度及力道均匀,一直拍打到手腕。每次拍打5至10分钟,拍完一侧后,再用食指按揉阳池穴约3分钟。
艾灸时间:上午>下午>晚上,如果是治疗急性病或者突发病可以天天灸,如果是调理体质或治疗慢性病,那就不需要天天灸了,一周2-3次就可以!
艾灸顺序:如果上下前后都有配穴,应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也就是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依次进行。
我们判断一个人长不长寿,首先触摸他的肚子,如果腹如锦,软和得像棉花一样,就是长寿之征兆。如果肚皮像个鼓一样硬邦邦的那就要坚持揉脐。我们一定要保证我们的肚子要像棉花一样,如果觉得肚子是硬的,有疙疙瘩瘩的积块,就要多人揉肚子。没事多揉一揉,赶一赶,想象把肚子腾空的状态,
而将这些包块驱赶开。
要想长寿少吃荤多素,或者尽量全素,多运动,多揉脐,保持大便通畅。
分为寒凉、温热、甘平三大类
寒凉类:
柑、橘、菱、荸荠、香蕉、雪梨、柿子、西瓜等,体质虚寒的人要慎食或少吃。
温热类:
枣、栗、桃、杏、龙眼、荔枝、葡萄、樱桃、石榴、菠萝等,体质燥热的人食用要适量。
甘平类:
梅、李、椰、枇杷、山楂、苹果等,这类水果适宜于各种体质的人。
干南瓜藤*一两,煎一碗汤加适量红糖一次服,一日三次,7天后永不想抽烟。
杏仁*5钱,研成细粉,用鸡蛋清调匀,每晚睡前涂面部,次日清晨用温水洗去,一日一次,10~15日显效。
冬瓜汁\白醋等量,调匀涂面部,一日2~3次,涂后过10分钟洗去,连用半月可有所缓解。
鲜西红柿汁\蜂蜜,按5:1混合,涂面部,过10分钟后洗净,连用10~15日,能使黑色素分解,皮肤变白红润。
鲜*瓜汁\白醋等量调匀,先用热水洗脸后再涂脸,一日三次,涂后过10分钟用温水洗去,连用半月可愈。
田螺壳炒*研成粉,用芝麻油调匀敷患处,日换一次,连用7~10天
井穴是若隐若现的源头,荥穴刚形成水流,输穴像沟渠,经穴像奔腾的江河一往无前,合穴像江河分流入海
井穴可用来治疗心胸、脾胃胀满;
荥穴可用来治疗热病;
输穴可用来治疗体重无力、关节痛;
经穴可用来治疗气喘、咳嗽(《难经》有:肺为病,得寒则咳,得热则喘);
合穴可用来治疗六腑病症等。
准备中药板蓝根50克,加水毫升,煎煮到毫升,再取水煎液三分之一,浓缩为50毫升,涂擦患处。剩下的三分之二药液,含漱在嘴里,每天5到6次,每天一剂。此法作为外用之法
舌面溃疡——少冲、中冲……
舌下溃疡——委中
嘴唇里面溃疡——关冲
嘴唇周围溃疡——商阳
中医,把胃经称为“长寿经”,并途径膝关节。饭后20分钟左右,用手反复摩擦膝关节,可以使胃经通畅。同时,按揉小腿外侧足三里穴,5分钟,可生发胃气、燥化脾湿,有助延年益寿。
莲花逍遥式,可以疏通身体两肋的肝胆经。取坐位,右腿伸直,左腿弯曲平放在地面上,左脚心贴在右大腿的内侧。然后,身体向弯曲的左腿方向扭转,右手去抓右脚尖,左手臂向天空的方向伸展,尽量使身体保持在一个平面内。持续一分钟,会感觉有一股暖流流向肋部,左右各练习8次。
手心,有劳宫穴,是心经的主穴。搓手的时候,可以按摩此穴,通过经络刺激心脏,让脏器兴奋起来,帮助人体迅速恢复体能。
动作很简单,全身放松,平躺在床上,自然呼吸、不可憋气,两掌叠放在丹田处(肚脐下四指的地方),意念也集中在此。
将双腿举起,两腿并拢,然后屈膝,使大腿与床面呈90度,大腿与小腿呈90度,坚持2~5分钟。
然后一腿保持屈膝,另一腿伸直,垂直于床面,再坚持2~5分钟,换另一侧。
最后,两腿伸直,脚腕交叉。
全部动作坚持15分钟以上。
清大肠,每次15分钟,左手即可。今晚做三次试试。颈背部脊柱和两侧膀胱经、胆经吮痧。
按揉肝经、大肠经的易堵塞穴位试试
按揉肾经、脾经、肝经的易堵塞穴位,坚持一周试试
无花果、百合山楂泡茶、丝瓜、海带、蒲公英茶、核桃
“”经络锻炼法
3即穴位按摩,指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三个穴位。古人云“合谷内关足三里,日按一遍健全身”,此三穴为历代医家强身治病之三大要穴。对此三大穴位进行按摩,有病则治病,无病则强身。
即腹式呼吸法。做法:平卧或端坐,全身放松,排除脑子里的杂念,将所有的注意力,尽可能地集中在丹田,尽量排除杂念,保持胸部不动。用鼻均匀吸气,小腹就会隆起。用口均匀呼气,腹肌就会收缩,小腹就会复原。腹式呼吸法能够调动腹部的9条经络,保证五脏六腑的阴阳协调。
下蹲五分钟等于步行一小时,长寿强健的最好锻炼方法!
做法:在进行下蹲运动时,要全身放松,双脚分开,双脚与双肩同宽,自然站立。双臂伸直,平举到胸前,并开始下蹲到最低体位。然后双腿用力,直立站起。双腿运动,可以自然地激发经脉的经气运行。腿部的肌肉运动,也必然通过神经的反射作用使全身气血畅通,平衡脏腑的功能。
百会穴∶(一提二暖三安神,百病须白百会寻)
太阳穴∶(泻火醒脑祛头疾,太阳高悬令目明)
四白穴∶(通络明目用四白,皮肤美白代谢快)
水沟穴∶(提神开窍调经脉,昏厥脑卒中急救)
风池穴∶(风池一穴锁头颅,内风外风一并除)
列缺穴∶(头项疾患寻列缺,通窍利咽袪风邪)
合谷穴∶(活血止痛功效著,面口疾病找合谷)
内关穴∶(消除疲劳护心脏,缓急止痛壮肠胃)
大椎穴∶(通阳泄热解表证,大椎通络不需等)
膻中穴∶(理气宽胸振心阳,宁心护神调情志)
中脘穴∶(健胃止吐功能全,后天之本是中脘)
气海穴∶(调节任脉男女科,改善腹疾气海得)
神阙穴∶(固表涩精保下元,通调三焦寿延年)
气海、关元穴∶(固本培元抗衰老,补虚健体美容颜)
天枢穴∶(调腑通便健肠胃,中焦运转靠天枢)
带脉穴∶(通调气血补肝肾,妇科百病寻带脉)
肺俞穴∶(止咳平喘袪肺热,肺脏诸病靠肺俞)
心俞穴∶(逐瘀散结补心阳,安神定志找心俞)
脾俞穴∶(健脾和胃化水湿,经脉阻滞靠脾俞)
肝俞穴∶(心情舒畅眼睛亮,肝病风动肝俞消)
肾俞穴∶(补肾强腰利水湿,阴阳双调益发肤)
大肠俞穴∶(调整肠腑大肠俞,通络调水皆能主)
八髎穴∶(温经暖宫逐瘀血,腰背疼痛保轻松)
腰阳关穴∶(温中补阳祛宫寒,通络止痛效果显)
命门穴∶(命门深处藏生机,温补肾阳精神提)
至阳穴∶(至阳通治胃心脑,引阴入阳没烦恼)
足三里穴∶(调理脾胃足三里,补气壮阳无人比)
阴陵泉穴∶(健运脾胃利水湿,阴陵亦祛妇科病)
血海穴∶(养血调经温肢冷,补益通络袪疹风)
委中穴∶(舒筋通络寻委中,清热活血疗效好)
梁丘穴∶(健胃消食止痉挛,脾胃疾病用梁丘)
丰隆穴∶(清热化痰止咳嗽,消食健胃是一绝)
三阴交穴∶(调补肝肾助睡眠,温经养颜抗衰老)
太溪穴∶(滋阴壮阳补肾虚,通经活络真奇妙)
太冲穴∶(疏肝解郁不生气,燥湿生风助睡眠)
涌泉穴∶(除湿温阳肾之源,防衰强身用涌泉)
按揉太冲穴前,可以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先做几次深呼吸,扩扩胸,然后再坐下来用拇指肚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应手即压至太冲穴。缓缓用力,按住1分钟后再缓缓收力放开,如此反复指压太冲穴3~5次即可。按摩时的用力应以适度微痛为宜,循序渐进。按摩位置可以在太冲穴附近,有时也可能在肝经的其他有结节、压痛感的部位,比如说蠡沟穴。但不可用力过大,否则会导致皮下瘀血。按压后可以喝少量的水,以助代谢。此外,还可以通过针刺疗法来缓解肝火过旺的症状。经常按揉足三里,疏肝理气效果好
自古以来,足三里穴就被医家认为是养生大穴,为强壮及保健的要穴。足三里穴之所以名为“三里”,是因为它有“理上、理中、理下”的作用。当肚腹部位有不适时,不同的部位按揉足三里穴的方法不同。如果是胃部不适,可按住足三里穴向上方使劲,这就是所谓的“理上”;如果腹部正中不适,则要往内按,这是“理中”;如果小腹不适则要向下使劲,就是“理下”。
晚间分享
1.中风方:
百会穴、人中穴、太冲穴、涌泉穴、丰隆穴、手十二井穴。随证配穴:牙关紧闭取下关穴、颊车穴、合谷穴/神阙穴、气海穴、关元穴、风府穴、通天穴。上肢取肩髃穴、曲池穴、外关穴、合谷穴。下肢取环跳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解溪穴。舌强不语取哑门穴、廉泉穴、通里穴。风阳上扰泻风池穴、太冲穴,补太溪穴、三阴交穴。心肝火盛泻大陵穴、行间穴,补太溪穴。口角歪斜取地仓穴、颊车穴。
2.催醒方:
人中穴、百会穴、内关穴、气海穴、中冲穴、合谷穴、太冲穴、劳宫穴、涌泉穴、足三里穴。
3.清暑方:
大椎穴、曲池穴、内关穴、水沟穴、百会穴、十宣穴、曲泽穴、委中穴。
4.感冒方:
风府穴、风门穴、风池穴、列缺穴、大椎穴、曲池穴、合谷穴、鱼际穴、少商穴、外关穴。
5.止咳方:
肺俞穴、合谷穴、肺俞穴、中脘穴、足三里穴、丰隆穴、尺泽穴、中府穴、列缺穴、照海穴。咽喉疼痛加少商穴,发热恶寒加大椎穴、外关穴。咳血加孔最穴、膈俞穴。
6.止喘方:
肺俞穴、风门穴、大椎穴、列缺穴、合谷穴、太渊穴、足三里穴、太白穴、天突穴、尺泽穴、丰隆穴、定喘穴、太溪穴、肾俞穴、膻中穴、气海穴。久咳加身柱穴、膏肓穴。脾虚加中脘穴、脾俞穴。
7.健胃方:
期门穴、太冲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内关穴、里内庭穴(经外奇穴)、三阴交穴、公孙穴、脾俞穴、气海穴(隔姜灸)。
8.止吐方:
太冲穴、脾俞穴、中脘穴、下脘穴、足三里穴、内关穴、公孙穴。
9.止呃方:
膈俞穴、中脘穴、内关穴、足三里穴、上脘穴。随症配穴:膻中穴、太冲穴。随症配穴:巨阙穴、里内庭。
10.腹痛方:
脾俞穴、章门穴、中脘穴、天枢穴、胃俞穴、气海穴、足三里穴、公孙穴、神厥穴、里内庭穴
11.止泻方:
天枢穴、脾俞穴、章门穴、太白穴、肾俞穴、命门穴、关元穴、太溪穴、足三里穴、内庭穴、阴陵泉穴、中脘穴、气海穴。
12.腹胀方:
中脘穴、天枢穴、足三里穴、上巨虚穴、关元穴、太白穴、合谷穴、气海穴、阴陵泉穴。
13.通便方:
大肠俞穴、天枢穴、支沟穴、照海穴。热结:曲池穴、合谷穴。气滞:中脘穴、太冲穴。气血虚弱脾俞穴、胃俞穴、足三里穴。灸神阙穴、气海穴。
14.遗尿方:
肾俞穴、膀胱俞穴、中极穴、三阴交穴、大敦穴。有梦遗尿:神门穴。食欲不振:脾俞穴、足三里穴。
15.癃闭方:
命门穴、肾俞穴、百会穴、关元穴、阳池穴、膀胱俞穴、中极穴、三阴交穴、委阳穴、水道穴、水泉穴。
16.安眠方:
神门穴、心俞穴、三阴交穴、胃俞穴、足三里穴、肾俞穴、太溪穴、肝俞穴、胆俞穴、完骨穴、安眠穴、脾俞穴、隐白穴。
17.心悸方:
心俞穴、巨阙穴、神门穴、内关穴、通里穴、丘墟穴、巨阙穴、脾俞穴、胃俞穴、足三里穴、丰隆穴、胆俞穴、厥阴俞穴、肾俞穴、太溪穴、水分穴、关元穴、神阙穴、阴陵泉穴
18.癫证:
心俞穴、肝俞穴、脾俞穴、神门穴、丰隆穴。
19.痫证:
水沟穴、鸠尾穴、间使穴、太冲穴、丰隆穴。发作时:心俞穴,印堂穴、神门穴、三阴交穴、太溪穴、腰奇穴。
20.降糖方:
肺俞穴、脾俞穴、胃俞穴、肾俞穴、肺俞穴、脾俞穴、胃俞穴、肾俞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太溪穴、气海穴、命门穴、中脘穴、内庭穴、太渊穴、少商穴、太冲穴、照海穴、血海穴。
21.止晕方:
风池穴、行间穴、肝俞穴、肾俞穴、太溪穴、百会穴、关元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头维穴、脾俞穴、中脘穴、内关穴、丰隆穴。
22.郁证方:
上脘穴、支沟穴、阳陵泉穴、行间穴、侠溪穴、天突穴、巨阙穴、神门穴、膻中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公孙穴、太冲穴、肝俞穴。
23.减肥方:
足三里穴、中脘穴、阴陵泉穴、太冲穴、行间穴、阳陵泉穴、膻中穴、三阴交穴、丰隆穴、脾俞穴、上巨虚穴、下巨虚穴、合谷穴、公孙穴、曲池穴、命门穴、太溪穴。
24.头痛方:
悬颅穴、侠溪穴、行间穴、气海穴、足三里穴、肝俞穴、脾俞穴、肾俞穴。前头痛:头维穴、印堂穴、上星穴、合谷穴、内庭穴。后头痛:风池穴、昆仑穴、后溪穴。偏头痛:外关穴、足临泣穴、率谷穴、太阳穴。头顶痛:至阴穴、太冲穴、后溪穴、百会穴。
25.面瘫方:
合谷穴、翳风穴、阳白穴、太阳穴、颧髎穴、下关穴、地仓穴、颊车穴。
随证配穴头痛:风池穴。皱额、蹙眉差:攒竹穴、丝竹空穴。眼睑闭合不全:攒竹穴、睛明穴、瞳子髎穴、鱼腰穴、丝竹空穴。耸鼻不能:迎香穴。人中沟歪斜:水沟穴。示齿不能:巨髎穴。耳鸣、耳聋:听会穴。乳突部压痛:完骨穴、外关穴。
26.胁痛方:
期门穴、支沟穴、阳陵泉穴、膈俞穴、肾俞穴、肝俞穴、太冲穴、丘墟穴。
27.腰痛方:
肾俞穴、腰阳关穴、委中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水沟穴、腰痛穴、阿是穴。肾阳虚:命门穴、腰眼穴。肾阴虚:志室穴、太溪穴。
28.痹证取穴
行痹:风池穴、右侧肩髃穴、肩髎穴、曲池穴、外关穴、合谷穴、后溪穴
着痹:风池穴、鹤顶穴、犊鼻穴、阴陵泉穴、阳陵泉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悬钟穴、天枢穴、中脘穴、关元穴
痛痹:三阴交穴、肾俞穴、腰阳关穴、承山穴、环跳穴、委中穴、风池穴、大椎穴、百会穴、昆仑穴、次髎穴
颌部痛:下关穴、颊车穴、合谷穴。
颈部:风池穴、天柱穴、列缺穴。
肩关节痛:肩髃穴、肩髎穴、肩贞穴、臑俞穴。
肩胛痛:天宗穴、秉风穴、肩外俞穴、膏肓穴。
肘臂痛:曲池穴、尺泽穴、天井穴、外关穴、合谷穴。
手腕痛:阳池穴、阳溪穴、阳谷穴、外关穴。
手指拘挛:阳谷穴、合谷穴、后溪穴。
手指麻痛:后溪穴、三间穴、八邪穴。
髋关节痛:环跳穴、居髎穴、悬钟穴。
腰脊痛:水沟穴、身柱穴、腰阳关穴。
股部痛:秩边穴、承扶穴、阳陵泉穴。
膝关节痛:鹤顶穴、犊鼻穴、内膝眼穴、阳陵泉穴、阴陵泉穴。
小腿麻痛:承山穴、飞扬穴。
踝部痛:解溪穴、商丘穴、丘墟穴、昆仑穴、太溪穴。
足趾部:公孙穴、束骨穴、八风穴。
全身痛:后溪穴、申脉穴、大包穴、膈俞穴、肩髃穴、曲池穴、合谷穴、阳池穴、环跳穴、阳陵泉穴、悬钟穴、解溪穴。
上肢取穴:肩髃穴、曲池穴、外关穴、合谷穴、大椎穴、天柱穴。
下肢取穴:髀关穴、足三里穴、解溪穴、环跳穴、阳陵泉穴、悬钟穴、三阴交穴、昆仑穴腰部夹脊穴。
腹部取穴:梁门穴、天枢穴、带脉穴、关元穴。
随症配穴:膝关节屈曲取阴市穴。
膝关节反曲取承扶穴、委中穴、承山穴。
足内翻取风市穴、申脉穴、丘墟穴。
足外翻照海穴、太溪穴。
手内外旋困难:阳池穴、阳溪穴、后溪穴、四渎穴、少海穴。
腕下垂:四渎穴、外关穴。
29.痿证方:
上肢:肩髃穴、曲池穴、合谷穴、外关穴、尺泽穴、肝俞穴、肾俞穴。下肢:髀关穴、环跳穴、血海穴、梁丘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解溪穴、悬钟穴、脾俞穴、阴陵泉穴。随证配穴:相应节段华佗夹脊穴。小便失禁:中极穴、三阴交穴。大便失禁:大肠俞穴、次髎穴。
30.调经方:
曲池穴、血海穴、中极穴、水泉穴、气海穴、三阴交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关元穴、天枢穴、气穴、地机穴、太冲穴、中满穴、间使穴、蠡沟穴、肾俞穴、交信穴。头晕眼花:百会穴。心悸少寐:神门穴。胸痞:内关穴。胁肋乳房胀痛:期门穴。抑郁不乐者:神门穴、太冲穴。腰膝酸软:腰眼穴、阴谷穴。头晕耳鸣:百会穴、太溪穴。
31.痛经方:
中极穴、次髎穴、血海穴、地机穴、合谷穴、太冲穴、关元穴、肾俞穴、脾俞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小腹胀痛:四满穴、水道穴。小腹冷痛:归来穴、大巨穴。
32.闭经方:
中极穴、归来穴、血海穴、太冲穴、合谷穴、关元穴、肾俞穴、肝俞穴、脾俞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少腹痛拒按、有痞块:四满穴。
34.崩漏方:
百会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阳池穴、关元穴、隐白穴
35.乳少方:
乳根穴、膻中穴、少泽穴、期门穴、内关穴、太冲穴、脾俞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
36.小儿惊风方:
印堂穴、水沟穴、太冲穴。外感温热:大椎穴、曲池穴、十二井穴。痰热惊风:瘈脉穴、中脘穴、合谷穴、丰隆穴。惊恐惊风:四神聪穴、劳宫穴、涌泉穴。百会穴、关元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脾肾阳虚:脾俞穴、肾俞穴、中脘穴。阴血亏虚:太冲穴、然谷穴。针刺补法,针后加灸。
37.胎位不正方:
至阴穴、气海穴、关元穴。
38.乳腺增生方:
天宗穴、肩井穴、肾俞穴、肝俞穴、膻中穴、屋翳穴、三阴交穴、太溪穴
39.疳积方:
四缝穴、下脘穴、脾俞穴、胃俞穴、足三里穴、太白穴、百虫窠穴。
40.小而瘫痪方:
上肢取穴:肩髃穴、曲池穴、外关穴、合谷穴、大椎穴、天柱穴。
下肢取穴:髀关穴、足三里穴、解溪穴、环跳穴、阳陵泉穴、悬钟穴、三阴交穴、昆仑穴腰部夹脊穴。
腹部取穴:梁门穴、天枢穴、带脉穴、关元穴。
随症配穴:膝关节屈曲取阴市穴。
膝关节反曲取承扶穴、委中穴、承山穴。
足内翻取风市穴、申脉穴、丘墟穴。
足外翻照海穴、太溪穴。
手内外旋困难:阳池穴、阳溪穴、后溪穴、四渎穴、少海穴。
腕下垂:四渎穴、外关穴。
41.风疹方:
曲池穴、委中穴、阴陵泉穴、合谷穴、血海穴、大椎穴、合谷穴、血海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天枢穴。
42.疱疹方:
疱疹局部、曲池穴、委中穴、阳陵泉穴、太冲穴、血海穴。
43.耳聋耳鸣方:
翳风穴、听会穴、侠溪穴、中渚穴、肾俞穴、命门穴、太溪穴。肝胆火盛:行间穴、足临泣穴。外感风邪:外关穴、合谷穴。
44.目赤方:
睛明穴、太阳穴、风池穴、行间穴、合谷穴、外关穴、睛明穴、太冲穴。
45.近视方:
心俞穴、脾俞穴、足三里穴、睛明穴、承泣穴、风池穴、翳风穴、光明穴、肝俞穴、肾俞穴。
46.视瞻昏渺方:
百会穴、四白穴、瞳子髎穴、养老穴、外关穴、合谷穴、光明穴、三阴交穴、太溪穴、太冲穴、膈俞穴、肝俞穴、肾俞穴
47.鼻渊方:
通天穴、上星穴、大椎穴、迎香穴、合谷穴、列缺穴、风池穴、太溪穴、太冲穴
48.鼻通方:
列缺穴、合谷穴、鼻通穴、印堂穴、迎香穴。
49.牙痛方:
合谷穴、内庭穴、颊车穴、下关穴。
50.丰乳方:
膻中穴、膺窗穴、天池穴、乳根穴、期门穴、气海穴、归来穴、内关穴、合谷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曲泉穴、阴陵泉穴、太冲穴
51.止痉方:
风池穴、手三里穴、肝俞穴、肾俞穴、内关穴、合谷穴、阳陵泉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悬钟穴、太溪穴、太冲穴
52.胆囊方:
膻中穴、中脘穴、气海穴、日月穴、内关穴、胃俞穴、胆俞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太冲穴、丘墟穴
53.蛔虫方:
内关穴、公孙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下脘穴、气海穴、天枢穴
54.腹痛方:
脾俞穴、胃俞穴、肾俞穴、中脘穴、章门穴、关元穴、气海穴、公孙穴、足三里穴。
55.胃胀方:
中脘穴、足三穴里、天枢穴、上巨虚穴、关元穴、太白穴。
56.开窍醒神方:
百会穴、四神聪穴、人中穴、膻中穴、内关穴、神门穴、大陵穴、三阴交穴、太冲穴、丰隆穴、攒竹穴
57.疝气方:
百会穴、肝俞穴、三阴交穴、太冲穴、关元穴、归来穴、曲泉穴、中封穴、大敦穴、肾俞穴
58.疏肝方:
太冲穴、期门穴(左)、阳陵泉穴、足三里穴、支沟穴
59.咽炎方:
天鼎穴、列缺穴、照海穴、太溪穴、三阴交穴、合谷穴、曲池穴、鱼际穴、神门穴
60.利湿润燥方:
三阴交穴、合谷穴、曲池穴、风池穴、外关穴、八邪穴、血海穴、郄门穴、劳宫穴、阴陵泉穴
61.祛斑方:
三阴交穴、肺俞穴、合谷穴、肾俞穴、肝俞穴、膈俞穴、足三里穴、耳尖穴
62.平痤美颜方:
大椎穴、肺俞穴、心俞穴、大肠俞穴、膈俞穴、胃俞
痔疮:
取穴:下廉穴
定位:于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4寸处。图1-65
手法:1)取下廉穴。以一手拇指缓缓拨动下廉穴皮下组织5分钟。
2)拇指随鼻腔慢慢吸入清气,渐渐向下按压下廉穴至最酸胀时,缓缓吐出浊气,停6秒,如此9次。
3)拇指从下廉穴向手指方向直推49次。
4)拇指在下廉穴上先作逆时针方向按揉次,再顺时针方向按揉次。
5)以两手搓擦腰骶5分钟结束。另外一穴按摩方法相同。
次数:每天多次。
备注:每天上午艾灸下廉穴和腰骶部15-30分钟,15天一个周期。
-------------------------
主要艾灸神阙和关元两个穴位,每个穴位30分钟,用艾条悬灸,每日一次。
盆腔炎的治疗,盆腔炎患者可以采用自我按摩法,配合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治疗盆腔炎的自我按摩法通过按摩如下的穴位:
1、揉按中脘穴:右手半握拳,拇指伸直,将拇指放在中脘穴上,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
2、揉按关元穴:右手半握拳,拇指伸直,将拇指放在关元穴上,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
3、按揉足三里穴:将一手食指与中指重叠,中指指腹放在同侧足三里穴上,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双下肢交替进行。
4、合按内关穴、外关穴:将一手中指和拇指放在对侧的外关穴和内关穴上,两指对合用力按压0.5~1分钟,双手交替进行。
5、搓大腿内侧:将左(右)手掌心紧贴在同侧大腿内侧,适当用力搓擦0.5~1分钟,以皮肤发热为佳,功效:健脾益胃,理气散寒。
慢性盆腔炎病情顽固,多数难以在短时间内治愈,患者要有耐心和毅力,不要间断,直到完全治愈。
患者要树立信心,适当增加营养,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抵抗能力。治疗期间可配合温热水坐浴,每日1次,每次10分钟;并可用粗盐炒热装入布袋,热敷下腹部,每日1次,每次10分钟。
中医称乳腺增生为"乳癣",常因郁怒伤肝,思
虑伤脾,气滞而痰凝成核。疏通以下经络,就
是要恢复人体自身理气解郁的能力。
探查心包经,敲揉"天泉穴""时下2寸"。
探查肝经,敲揉"阴包穴",点揉"太冲穴"
探查胃经,敲揉"脾关穴",拍揉"内庭穴"
探查三焦经,敲揉"四渎穴"消泺穴",点揉"翳风穴"。
点揉"膻中穴",此穴是理气解郁的名穴。自我疏理时,用中指点住穴位,顺、逆时针各点揉3分钟,如果疼痛则要忍住,点揉后出病、打嘱皆为正常。坚持每日点揉1次,直到六位不疼痛
为止。
在疏通以上几条经给的堵塞点后,每天抽出3-5分钟,坚持探查即可。
中渚穴还有一个功效就是能够开郁化结,它在第4、5掌骨间凹陷处,上上下下找到最痛点,每次按揉49次,双手都要按。立春,借阳气生发的力量,疏通身体,解郁散结效果会更好。
乳腺增生多喝2种水,配合1方,增生慢慢好转
1、山楂泡水喝活血化瘀
(1)乳腺增生就是血气凝结所造成的,山楂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效果。
(2)所以有乳腺增生的女性每天喝一杯山楂水,对于乳腺增生有一定的辅助缓解效果。
2、夏枯草泡水喝安神散结
(1)罗汉果和夏枯草都属于药材类,夏天也会用到它们煮冰茶。
(2)罗汉果可能大家知道的多一些,夏枯草有些人没喝过。
(3)夏枯草可以清热解*,安神散结,味道有些苦,用它泡水或者熬制,可以清肝火,止疼。
(4)所以可以辅助缓解乳腺增生的疼痛。
1、心包经(化解肝的血淤)、三焦经(化解肝的气淤),手肘内侧1/4处(乳腺全息反应点)
2、首开四穴(大椎宣肺,大杼养血,膏肓滋阴,神堂安神),督脉,膀胱经。
T3错位,刮痧模糊复位
副乳、腋下淋巴、乳腺反射区。
肩井,天宗,膻中,乳根。
3、肝脾肾同治——脏腑反射区。
4、胸腺——全覆盖,调动人体自愈力。
5、膝下常规--申脉,照海补一身之气,太溪,复溜补肾气,公孙,太白补脾气。
乳腺增生
症状:大多年轻白领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
方法:可敲打经络,尤其是“胆经”。用指节由大腿外侧腰下方,一直敲打到小腿外脚踝上方。每天不定时敲打3分钟。
抗癌防癌第一汤就是茵阳芝枸杞*芪汤,而这道汤的三种原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吃的,赶紧学好这道汤,远离癌症,健康生活!
食材:*芪5克,茵阳芝10克,枸杞5克,大枣5枚,纯净水毫升。
做法:1、将*芪、茵/阳芝、枸杞、红枣洗净,在水中浸泡5分钟。
2、中火煮开后转小火煮10分钟左右,继续煮5分钟左右即可,弃渣喝汤。每周2-3次。
中风,可以如何调理?
老师:马上就医,按揉肝经、胃经、大肠经的易堵塞穴位来配合
3.学员:路老师,对于很热不出汗,是什么原因,他常年鼻炎应该寒气很重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