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肌强直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中频电疗法传统干扰电疗法
TUhjnbcbe - 2021/8/14 17:41:00
北京看白癜风效果最好专科医院 http://m.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
认真阅读文章,有惊喜呦!一、定义干扰电疗法(interferentialcurrenttherapy,ICT)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半个世纪以来,为了加大干扰电流的作用范围,增强其刺激效应,人们对干扰电的研究不断深入,对其治疗技术做了不少改进和发展,先在传统的静态干扰电疗法的基础上发展了动态干扰电疗法,后来又将二维效应的动态干扰电疗法发展为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引进了干扰电疗技术,并逐步得到推广应用。二、传统干扰电疗法干扰电疗法,又名交叉电流。传统干扰电疗法,即静态干扰电疗法(staticinterferentialcurrenttherapy,SICT)是将两路频率分别为Hz与±Hz的正弦交流电,通过两组(4个电极)交叉输入人体,在电场线的交叉部位形成干扰电场,产生差频为0?Hz的低频调制中频电流,这种电流就是干扰电流。应用这种干扰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干扰电疗法。两组电流交叉时交叉处形成低频的脉动电流,但有一个旋转的向量改变。两组电流综合形成的电流强度比两组中的任何一组电流大,又比两组电流之和的平均值大,这就可能弥补了低频电流随着组织深度的增加而治疗效果减弱的不足。三、作用特点(1)与一般电疗方法的区别:治疗时不是用一种电流而是同时用两种电流;不是用两个电极而是用四个电极。通过四个电极将两路频率相差Hz的中频交流电(一种为Hz,一种为±Hz)交叉地输入人体。(2)频率特点:在四个电极下起作用的是幅度恒定的中频交流电,机体易于适应,刺激性也少;但在两路电流交叉的深处,却因电学上的差拍现象产生具有显著治疗作用的由0~Hz的低频调制的中频电流。这种电流不是体外输入的,而是体内产生的,这种“内生”的电流是干扰电疗法最突出的特点,“内生”的低频调制中频电流可以同时发挥低频电与中频电的双重治疗作用。此外,两组电流中的一组电流频率固定,另一组电流频率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每15秒由~Hz或由-4Hz变化一次,与第一组交叉后得出每15秒由0?Hz的差频变动;每15秒在某一频率上做小范围地来回变动,如一组固定为Hz,另一组由?Hz的变化,因此差频发生每15秒由25~50Hz的小范围波动,可以固定在±Hz的任一频率上,使差频为一固定值,如固定于Hz,与另一组交叉后,即得出90Hz的差频)。频率在一定范围内变动可以避免机体产生适应性,频率固定则可以根据不同的治疗目的选用不同的低频调制频率。四、治疗作用干扰电流兼有低频电与中频电的特点,最大的电场强度发生于体内电流交叉处,作用深、范围大。不同差频的干扰电流的治疗作用有所不同。90?Hz的差频电流可抑制感觉神经,使皮肤痛阈升高,有较好的镇痛作用。50~Hz的差频电流可使毛细血管与小动脉持续扩张,改善血液循环,促使渗岀物吸收。10?Hz的差频电流可引起骨骼肌强直收缩,改善肌肉血液循环,锻炼骨骼肌;也可以提高平滑肌张力,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内脏功能。(1)促进血液循环:干扰电流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动物实验证明干扰电流作用,开放的毛细血管数增多,动脉扩张。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有利于炎症的消退、渗出以及水肿的吸收。可治疗缺血引起的肌痉挛、痉挛期的闭塞性动脉内膜炎,肢端发组症、雷诺现象、挫伤等。(2)镇痛:干扰电流可以抑制感觉神经,Hz或90?Hz差频的干扰电作用20分钟后,皮肤痛阈明显上升,故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镇痛作用比较明显。有研究发现干扰电作用于腰骶部局部,全身的痛阈都有升高,认为这可能是干扰电刺激、激活内啡肽系统的效应。可治疗神经丛、神经根和周围神经疾病引起的疼痛,颈椎、腰椎疾病引起的根性疼痛。(3)消肿:50Hz固定差频干扰电作用20分钟,皮温升高20℃,且持续时间较长,从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干扰电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是由于干扰电作用于自主神经系统以及细胞内担负新陈代谢作用的细胞器所致。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有利于炎症渗出液、水肿和血肿的吸收。(4)治疗和预防肌肉萎缩:干扰电对运动神经和骨骼肌有兴奋作用,引起肌肉收缩,故有治疗和预防肌肉萎缩的作用。(5)调整内脏功能:干扰电作用较深,在人体内部所形成的干扰电场(0?Hz差频电流)能刺激自主神经,改善内脏的血液循环,提高胃肠平滑肌的张力,调整支配内脏的自主神经功能。(6)调节自主神经:干扰电有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的作用。有人将干扰电作用于高血压患者的星状神经节部位,可使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下降。作用于闭塞性动脉内膜炎患者的腰交感神经节,下肢的皮肤温度上升,肢体血液循环改善,跛行症状减轻。(7)促进骨折愈合:干扰电能促进骨痂形成,加速骨折愈合。国内有学者在动物实验中观察到干扰电能促进骨折愈合,可治疗骨不连、延迟连接。五、治疗技术(1)仪器设备:目前国内外干扰电疗机的两组输出电流多为频率相差Hz的正弦交流电,一组为Hz,另一组为(±)Hz。采用四个电极或四联电极,治疗时务必使病灶部位处于两路电流交叉的中心,以固定法、移动法或吸附固定法(吸附电极有负压装置,以每分钟16?18次频率吸附,此法除干扰电流作用外,尚有负压按摩作用)进行治疗。治疗时可以用一对双四联电极或一个单四联电极,减少使用电极数,操作得以简化。电流强度一般以患者耐受量为宜,每次20?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国内在干扰电基础上有所改进:①在干扰电疗机输出的中频正弦电路上加一个整流装置,将双向正弦波变为单向脉冲直流电,称为中频脉冲直流电。这种电流具有明显的极性,可以进行药物离子导入,称为中频脉冲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人体对这种电流的耐受量大,可以使导入的药物离子量增多,同时兼有中频电流的治疗作用。②在干扰电流上加两种低频电流,成为三联干扰电流。所加的低频电流,一种类似于间动电流的密波,但无直流电部分,频率l00Hz。另一种为整流后的半波正弦电流,频率在1?5Hz范围内缓慢地往返变化。加这两种低频电流的目的是加强镇痛、促进血液循环、兴奋骨骼肌的作用。③将干扰电疗机与超声波治疗机相接。干扰电疗机一组输出的一个输出端接超声波治疗机,经声头的金属膜与人体相接成为主极。另一组输出的输出端经吸附电极与人体相接成为辅极。这种疗法称为干扰电超声联合治疗,实际为低频调制中频与超声的联合治疗。六、操作方法1)固定法:选用4块大小合适的电极,与电极相连接的4根导线分为两组,每组2根导线。一组导线连接至治疗机的一路输出的输出孔,另一组导线则连接至另一路的输岀孔内。这两组不同频率的电极交错放置,使病灶处于4个电极的中心,即电流交叉处。根据治疗需要选用不同的差频,每次治疗选用1?3种差频,每种差频治疗5?15分钟,总治疗时间为15?30分钟。治疗电流的强度一般在50mA以内,根据患者的感觉或肌肉收缩的强度,分别将治疗剂量分为三级:①感觉阈下:刚有电感时再稍调小至感觉消失,但电流表有指示;运动阈下:电流表有指示,但无肌肉收缩反应。②感觉阈:刚有电感或麻痹感;运动阈:刚引起肌肉收缩反应。③感觉阈上:有明显电感或麻颤感。④运动阈上:有明显的肌肉收缩反应。也可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来调节电流强度。耐受限系指患者所能耐受的最大限度。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不同差频干扰电流治疗作用见表2)抽吸法:采用负压装置与吸附电极。治疗时将吸附电极置于治疗部位的皮肤上,使病灶处于4个电极的中心。先开动负压装置,开始抽气,电极吸附于皮肤上,再接通干扰电流。负压装置以每分钟16?18次的频率抽吸,抽吸的频率能根据吸盘内负压的大小而自动调节,负压大时抽吸的频率自动下降,负压小时抽吸的频率自动回升,因此抽吸的频率按照负压的变化而呈规律性波动,在治疗区产生按摩作用。治疗的差频、剂量、时间、疗程与固定法相同。3)运动法:采用两个手套电极,相当于两极法。一个手套电极的导线连接至治疗机一路输出的输出孔内,另一个手套电极的导线连接至另一路输出孔内。治疗时,操作者的双手分别插入两个手套电极的固定带下,双手下压,务必使整个电极与患者皮肤充分接触,并在治疗区内移动。操作者可通过改变双手压力的大小以及电极与患者皮肤的接触面积来调节电流的刺激强度。一般采用50?Hz或0?Hz的差频使肌肉发生短时间的显著收缩,以松弛肌紧张,消除局部水肿,或引起肌肉节律性收缩,加强静脉和淋巴回流。痛点治疗时,操作者以手套电极的指尖部分分别放在痛点两侧,相距2?3cm。选用50Hz差频,患者自调电流强度至引起典型的疼痛为止,持续30?60秒,然后停止刺激,此时疼痛将减弱或消失。如止痛效果不显著,可在几分钟后重复操作1?2次。4)干扰运动刺激疗法:治疗时电极的放置方法以使尽可能大的电流沿着肌纤维的走行方向通过肌肉为原则。刺激肢体较大肌肉时通常可以引起关节运动。进行增强肌力的治疗时可用较大电流。为了避免损伤,应适当控制电流的强度。肌肉松弛时,为防止患肢突然无控制地落回原来的位置,要采用适当的支持物支持患肢。肌痉挛时所采用的电流强度应较小。5)干扰电超声联合疗法:操作方法与干扰电、超声疗法相同。声头下需使用能导电的耦合剂。干扰电流采用耐受量,超声强度采用0.5W/cm2,每次治疗10?15分钟。3操作程序:根据治疗部位选择适当电极,衬垫用温水浸湿。检查两组输出是否处“零‘’位,差频数值显示开关是否在显示位置上。接通电源,指示灯亮。先开电源开关,后放电极,此操作步骤与其他电疗仪不同。如差频治疗仪显示屏不亮,应重新开一次差频数值显示开关。患者采取舒适体位,暴露治疗部位,按处方要求选择固定电极,使两路电流电场线交叉于病灶处。操作时,同路电极不要互相接触4个电极之间距离根据部位大小决定,一般不能小于4?5cm。根据处方要求选用差频,差频在±5Hz即可,然后缓缓调节电流输出钮,将电流量调至医嘱要求规定略低处,数分钟后再调准。治疗完毕,将电流输出钮调至“零”位,取下电极,分开放置(使之不接触),无需关闭电源开关。七、临床应用1适应证:周围神经损伤或炎症引起的神经麻痹和肌肉萎缩、神经痛、骨关节、软组织疾患(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软组织扭挫伤、肌筋膜炎、肌肉劳损、关节炎、狭窄性腱鞘炎、坐骨神经痛),术后肠粘连、注射后硬结、缺血性肌痉挛、雷诺病、闭塞性动脉内膜炎、肢端发组症、骨折延迟愈合、术后粘连、术后肠麻痹、内脏平滑肌张力低下(胃下垂、弛缓性便秘)、胃肠功能紊乱、儿童遗尿症、尿潴留及妇科的慢性炎症。2禁忌证:急性炎症、出血倾向、孕妇下腹部、局部有金属异物、严重心脏病等。3注意事项:同音频电疗法上一次文章。

每日一语

回复“考研资料”免费送

回复“考研资料”免费送

回复“考研资料”免费送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频电疗法传统干扰电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