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肌强直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运动心脏的特点
TUhjnbcbe - 2021/8/11 23:27:00

运动心脏的特点

运动心脏是指机体长期接受系统运动刺激后逐渐形成的具有明显结构功能特征的心脏

(1)运动性心脏肥大

长期系统的运动训练使运动员心脏发生明显的增大,称为运动性心脏肥大

运动性心脏肥大主要表现在心腔的扩大和心肌的肥厚两个方面

长期接受耐力训练,心脏的肥大以心室腔内径扩大为主,心室肌的肥厚为辅

长期接受力量训练,心脏的肥大以心室肌的肥厚为主,心腔内径的改变相对较小

运动性心腔扩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长时间耐力运动,使静脉回心血量增加,逐渐引起心肌纤维肌小节数量和长度的增加,导致心腔由功能性扩大变为器质性扩大,由于运动强度不大,心脏收缩阻力增加较小,故心肌的肥厚程度较小

运动性心肌肥厚的原因主要是在克服高阻力负荷时,运动性憋气等因素使心脏收缩时的后负荷增加,搏出量减少,机体只能通过加强心肌收缩力来保证心脏的供血,心肌代谢水平增高使消耗增多,运动后心肌收缩蛋白的合成代谢旺盛。长期训练,使心肌收缩蛋白数量增加,肌原纤维增多,心肌细胞增粗

运动性心肌肥厚是心肌细胞对运动刺激的良好适应性反应,是一种功能性代偿,停止训练后,可以恢复到正常状态

(2)运动性心动徐缓

具备运动心脏者普遍出现安静心率明显低于正常值的现象,称为运动性心动徐缓。

究其原因,是安静状态下心迷走神经紧张性相对增高所致。长期的运动训练使机体对高心率刺激产生适应,同样的训练强度,心率增加幅度降低。当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交感神经对心迷走神经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安静状态下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平衡点向副交感神经系统方面移动,使心率降低

运动心脏安静时心率低,但心脏肥大而表现出较高的搏出量,因此安静状态下的心输出量与普通心脏无明显差异。但因有较低的心率,使得每分钟能量消耗较低,表现出安静状态下出现心率低、毎搏量高的能量节省化现象。

安静状态下运动员主要因较大的静脉回心血量而使毎搏量增加,剧烈运动时通过增加心肌收缩力、减小收缩末期心室余血量来保证每搏量不因高心率降低静脉回心血量而使毎搏量下降。普通人主要在运动中靠提高心肌收缩力,减小收缩末期心室余血量来增加每搏量

(三)心脏泵血功能改善

1.在安静状态下,两类心脏的供血量并无显著区别

普通心脏以较高的心率和较小的每搏量来保证机体供血

运动心脏则以较低的心率及较大的每搏量保证供血,以较小的能量消耗保证了同样的供血量。同时,安静状态下低心率使运动心脏的心率贮备增大,有助于心力贮备的提高。

2.在完成定量负荷运动时

运动心脏较普通心脏泵血功能变化幅度小

主要是因为运动员运动能力强,完成同样的运动更轻松,从而表现出较小的生理反应。

3.在完成最大运动负荷时

普通人心脏体积较小,运动时的最大每搏量较小,而优秀运动员尤其是耐力性运动员一方面心脏扩大,舒张末期容积大;另一方面心肌收缩力较强,运动中搏出量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运动心脏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