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抗精神病药恶性综合征(NeurolepticMalignantSyndrome,NMS),是指以高热、意识障碍、肌强直、木僵、缄默伴有多种自主神经障碍(如出汗、心动过速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综合征。为严重药源性副作用,主要见于抗精神病药、抗躁狂药、抗抑郁药等治疗精神疾病过程中,其来势凶险,因此也称为药源性恶性症候群、神经阻滞剂所致的恶性综合征、药源性恶性综合征,简称恶性综合征。
发病机制
NMS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抗精神病药物导致中枢神经调节机制改变有关;与药物对骨骼肌*性作用有关。
1.中枢黑质纹状体途径多巴胺受体阻滞是最为广泛接受的观点。
抗精神病药物会阻滞视丘下部多巴胺受体可影响体温调节,阻滞纹状体多巴胺受体可引起锥体外系反应。
2.原发性骨骼肌缺陷
NMS和恶性高热临床表现类似,如高热、肌强直、肌酸激酶升高、死亡率10%-30%等。两种疾病应用丹曲林钠治疗都有效;两类患者肌肉都有异常收缩反应。提示两者可能有相似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影响NMS患者肌细胞钙转运,造成肌强直、横纹肌溶解和高热等反应;还可能直接对肌肉产生*性作用。
3.有提出5羟色胺和多巴胺的平衡是影响NMS发病重要因素
在黑质纹状体途径,多巴胺受体阻滞或5羟色胺过度释放可造成相似的临床表现,给患者服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可促进NMS的发生。
4.有实验提示NMS可能与基因改变有关。
危险及诱发因素
1.NMS的总发生率为0.2%-3%。以年轻男性患者居多,男性多于女性。老年与儿童用药者多发。合并躯体疾病者多见。
2.不局限于某些精神疾患及抗精神病治疗过程中,在多发性创伤,止吐、镇静、术前用药的患者也可发生NMS。
3.酗酒者由于酒精*性作用和营养不良可导致肌肉代谢异常,易诱发NMS。
4.精神疾患、紧张症、脱水、狂躁、持续失眠、营养不良、血清铁降低都是诱发NMS的危险因素。
5.先天性中枢多巴胺系统疾患、感染、并发脑部疾病患者都易发生NMS。
6.抗帕金森药物戒断;合并用药者及不规范用药者多发;用长效制剂、高效价者多见。
7.既往有过恶性综合征发生的患者。既往有脑器质性疾病患者。
8.几乎所有抗精神病药物都能引起NMS,除抗精神病药物外,其他一些具有抗精神病药特性的药物也有可能诱发,如胃复安、氟哌利多、异丙嗪等。NMS的发生与用药时间长短及药物是否过量无关,较大剂量、快速、非肠道用药易诱发NMS。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有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肌肉强直、运动不能、木僵、缄默、构音和吞咽困难)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多汗、流涎、血压不稳、心动过速)。
任何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出现上述症状都要考虑NMS可能性。NMS多在用药后的几周内出现,多数NMS在服药后24-72小时发生,16%患者在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后24小时发生NMS,66%患者在一周内发生,几乎所有病例都在服药后30天内发病。
NMS本身是自限性疾病,停药7-10天后恢复。60%左右患者在一周内恢复,30天内绝大多数的患者可恢复。
1.精神状态改变
NMS早期临床表现包括意识的改变,患者常表现为嗜睡、躁动性谵妄(精神错乱而非精神混乱)、木僵、紧张症、发音困难、进而昏迷,应与抗精神病药物的过度镇静相区别,必要时可减药或停药,以作观察。
2.肌强直
肌强直是NMS核心症状,表现为铅管样强直,可伴肌坏死。其他的运动异常包括震颤、肌力异常、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症、癫痫、舞蹈症和其他运动障碍。还可出现流涎、构音障碍、吞咽困难。
3.高热
体温增高是NMS的特征,药物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和肌肉强直,二者使体温升高;另一个特征是在体温升高的同时大汗淋漓共存。但亦有报道NMS患者无发热的,并且30%NMS患者没有出汗,极度高温可造成危象和多种并发症,如不可逆的脑损害等。高热及肌肉强直往往同时发生或紧随,约40%患者体温高达40℃。
4.自主神经系统改变
包括心动过速、血压波动、呼吸急促、出汗、节律障碍等。
5.其他
肌张力增高可致肺顺应性降低、通气功能不足,出现肺部感染。约50%患者死于肾功能衰竭,其它死因包括突发呼吸循环骤停、心功能衰竭、吸入性肺炎、肺栓塞、肝功能衰竭、DIC等。尸检往往无特异性改变。NMS患者康复后很少留有并发症,但亦有报道留有记忆缺失、锥体外系和小脑损害、外周神经损害、肌挛缩等。
注意:目前随着不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的发展和应用,部分恶性综合征患者并不一定出现肌张力增高。
辅助检查
NMS患者实验室检查是非特异的,不具特别诊断意义。
1.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升高。
2.肌酸激酶(CK)升高。95%的患者血升高,有时达较高的水平,提示横纹肌溶解。血中肌酸激酶水平虽不具特异性,但却是估计横纹肌溶解严重程度和肾衰风险性的重要指标。
3.其他
酸中*、低氧血症、血清铁降低、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升高、血电解质异常、凝血功能障碍、肝酶升高等等。
4.脑电图
显示非局灶性、弥漫性慢波,呈非特异性脑病改变。脑电图50%患者异常,主要是非特异性慢波。脑脊液检查95%正常。脑部影像学检查、脑脊液检查往往为阴性。
(未完待续…)
(图片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