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腰痛是以腰骶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很多局部及系统性疾病均可出现腰痛。呈现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的特点。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腰背痛在我国发病率达30%,中老年人患率高达70%,是仅次于呼吸道疾患而就诊的第二位常见临床症状。
下腰部是指以腰骶关节为中心的解剖段。狭义:指腰4~骶骨这一范围。广义:尚应包括腰2~3及双侧骶髂关节及其邻近组织。如图红色区域范围。01
病因分类原因
1.先天性疾病:骶椎隐裂、椎弓崩裂、移行椎;2.损伤性疾病:腰扭伤、椎间盘突出症;3.退行性病变:腰椎管狭窄症、退行性小关节病、腰椎失稳、椎体骨质疏松;4.炎症性疾患:强直性脊柱炎、腰椎结核、化脓性关节炎等;5.肿瘤性疾患:腰椎转移瘤、椎管内肿瘤等;6.内脏疾患:肾脏疾病、输尿管结石、盆腔炎等。02
临床常见的下腰痛
1.慢性腰肌劳损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因素较多,主要症状是腰部酸痛,晨起疼痛活动后改善,日间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可减轻。不能坚持弯腰工作,常被迫时时伸腰或拳头击腰部以缓解疼痛。查体压痛点广泛补局限,多在骶棘肌处,髂骨脊后部,骶骨后骶棘肌止点处或腰横突处。2.急性腰扭伤急性腰扭伤是指因劳动或运动时,腰部肌肉、筋膜和韧带承受超负荷活动引起不同程度的纤维断裂,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患者有劳累和外伤史;查体:腰部可有压痛点,肌肉痉挛,脊柱可出现肌痉挛性侧凸,双下肢无神经阳性体征。X线:可发现脊柱变直或保护性侧凸。3.棘上、棘间韧带损伤棘上韧带自枕外隆突向下达骶尾,其纤维较长,在颈部较为粗厚又称项韧带,对枕颈部的稳定起重要的作用,腰部腰5~骶1处较为薄弱,以致易引起其深部的棘间韧带损伤。多因脊柱突然向前屈曲的暴力所致,断裂时患者可听到响声,下腰部较薄弱,因此是好发部位。4.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出现腰痛伴有下肢放射痛。查体呈跛行又称减痛步态。在突出间隙、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及棘突旁,受累神经分布或神经干上可出现压痛及传导痛。腰椎曲度变直,侧凸畸形,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腱反射消失或减弱。5.腰椎管狭窄症腰椎管狭窄症是腰椎管因某种因素产生骨性或纤维性结构异常,导致一处或多处官腔狭窄,使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受压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腰4,腰5发病率高,40岁以上多见。根据发生原因分为先天性和继发性腰椎管狭窄症。发生部位分为中央管狭窄和侧隐窝狭窄。患者主诉为腰痛,大多为酸痛和灼痛,腰后伸加重,前曲和下蹲缓解。神经源性马尾间歇性跛行。鞍区麻木,大小便失禁,阳痿。腰椎生理前突减小或消失。早期可无任何阳性体征。腰椎管狭窄症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大区别在于:间歇性跛行;主观症状重而客观体征相对少;腰部后伸受限。6.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关节突关节又称小关节,是相邻椎骨上、下关节突构成的关节,属滑膜关节。允许两椎骨之间有一定的活动范围。小关节因退变不光滑、肌肉疲劳及运动突然发生不协调时,可发生滑膜嵌顿,产生突发性腰痛。7.退行性腰椎失稳症腰椎失稳指腰椎各节段间运动范围异常或关节脱位,可引起下背痛甚至腿痛。退变是造成腰椎失稳的常见原因。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是腰椎不稳的一种表现,腰椎退变引起椎体移位,椎弓根无崩裂,又称假性腰椎滑脱症,其移位程度一般不会超过椎体矢状径的30%。此类滑脱多发于腰4和腰5椎体间,一般合并有椎间盘突出。8.骶髂关节功能紊乱骶髂关节功能紊乱又称骶髂关节半脱位,骶髂关节错动。单侧下肢受力如下楼梯、下公共汽车或一侧臀部(坐骨结节)着地,这种突然的外力作用,可引起骶骨沿髂骨的向下运动增加骨盆前旋,使关节囊前部受牵拉,引起疼痛。女性产后最常见。疼痛部位主要是腰、臀及大腿前、后部。病人多表现患侧骶髂关节处疼痛,髂骨分离试验多呈阳性表现。另外,骶髂关节半脱位病人,手法整修后疼痛立即减轻或消失,为最好的诊断依据。温馨提示
亲爱的家人们,如果您看到这条消息,希望您传递给您的亲人、朋友等需要的人。予人玫瑰,手留余香,无限感恩您的支持与帮助。
喜欢酵素或想了解酵素请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