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策的若干意见”
2、医院,即将实行,慢病用药转向社会药房,缩小门诊药房的规模。
采访对象:
医院药房负责人;医药企业医药代表;医药企业地区销售经理;药店药师;社区药师;医院药房药师等。
采访内容:
智通医药观察员:慢病用药流向社会药房,有什么原因吗?
答:1、首先说明这是一个项目,这个项目也是与国家的最新*策不谋而合,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的通知,第七条指出:“实行分级诊疗。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形成科学合理的就医秩序,基本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功能定位,医院普通门诊规模,支持和引导病人优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由基层医疗卫生医院的普通门诊、稳定期和恢复期康复以及慢性病护理等服务。”要求有条件的门诊药房处方外流。
2、“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策的若干意见”,第十三条:推进“互联网+药品流通”。以满足群众安全便捷用药需求为中心,积极发挥“互联网+药品流通”在减少交易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促进信息公开、打破垄断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引导“互联网+药品流通”规范发展,支持药品流通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加强合作,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培育新兴业态。规范零售药店互联网零售服务,推广“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等新型配送方式。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依托现有信息系统,开展药师网上处方审核、合理用药指导等药事服务。食品药品监管、商务等部门要建立完善互联网药品交易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监管。医院处方与社会药店的互动。
智通医药观察员:涉及的药品有哪些呢?
答:主要是慢性病用药。
智通医药观察员后续整理,可能涉及以下药品:
1、呼吸系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慢性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矽肺、肺纤维化;
2、循环系统: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慢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疾病、慢性心包炎;
3、消化系统: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肠结核、慢性肠炎、慢性腹泻、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胰腺炎、慢性胆囊炎;
4、泌尿系统:慢性肾炎、慢性肾衰、泌尿系慢性炎症;
5、血液系统:慢性贫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瘤;
6、内分泌系统: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甲亢、甲减;
7、代谢和营养:糖尿病、营养缺乏病、痛风、骨质疏松;
8、结缔组织和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血管炎、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系统性硬化病、骨性关节炎智通医药观察员:此项目基本的操作流程是怎样的?
答:1、首诊病人与需要调整用药病人会保留在院内处方取药
2、随访配药病人,医生问诊后开具电子处方,此处方会通过第三方平台推送到指定的连锁社会药店,由病人选择方便的社会药店取药,或者由连锁药店送货上门。智通医药观察员:医院会带来什么?答:医院药占比居高不下,门诊药房占到40%-45%,此项目启动,会降低10%左右,医院药占比会降低10%智通医药观察员:此项目还会带来什么连锁反应吗?受访主任答:
1、“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策的若干意见”中十一条指出:医药代表只能从事学术推广、技术咨询等活动,不得承担药品销售任务,其失信行为记入个人信用记录。此项目是一个很好的推动,也是改变现有药企的利润分配与考核机制的一种很好的推动。
2、随着项目的推动,社会药店的价值会提高,药店的药师水平需要快速的加强与提高,药企的推广重点也会向药店与社区倾斜,更需要优秀的学术推广。
3、有助于医药分家,跟上国际的普遍规律,医生只从事诊疗,药品只放在社会药店流通完成,社会医药职能分明。
4、医疗人员潜在市场:社会药店需要快速提高现有的职业药师的水平,在院药师可以实现多点职业,对电子处方的在院审核,在线审核以及在药店审核。医药企业医药代表反馈:
现在医药企业考核机制,医院的销售数量,随着“医院门诊药房社会化”,医院内部销售数量会随之下降,在医院进行学术推广的效果与辛勤工作不成正比,公司零售团队(负责药店销售人员)不用工作,都可以有快速的增长,只有改变现有的考核机制,才能维护一线销售的信心。医药企业区域销售经理反馈:
“医院门诊药房社会化”与“分级诊疗”相比较,“分级诊疗”更加的科学与安全,这两个概念其实就是,医院的处方流向何处?一是,处方流向社会药房,现有的社会药房的药师数量,药师质量,都不能满足井喷式的增长,随之带来的弊端就是不能%医院处方的准确性。二是,医院,医院完全有相应与之匹配的药师与医生的数量与质量,更能保证处方的一致性与安全性。
另外,不管处方分流向何处,现有的公司考核机制都需要做好相应的调整,对于高素质的学术化推广,要做的更深入更彻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