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了驼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病——“不死的癌症”——强直性脊柱炎(AS)。
顾名思义——强直性脊柱炎——一种发生在脊柱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以关节强直为主要临床症状特点。
事实上,强直是一种与自身免疫密切相关的疾病,研究发现AS的发生与人体白细胞抗原-B27(HLA-B27)密切相关,AS患者中超过90%HLA-B27呈阳性。
而本病以脊柱为主要病变部位,累及骶髂关节,引起脊柱强直和纤维化,并造成不同程度的眼、肺、肌肉、骨骼病变。但本病早期仅出现腰骶部不适,乏力等一般症状,诊断困难,常常延误治疗时机。
而至中晚期,病变上行发展至颈椎,全脊柱及关节畸形、活动受限,逐渐呈僵硬的弓形,向前屈曲,出现驼背情况。
所以我们总是说AS是一种常见于骨伤科的风湿免疫科疾病。
影像学也是AS诊断的一项重要依据,约98%~%病例早期即有骶髂关节的X线改变。发病早期脊柱出现普遍性的骨质疏松,椎小关节及骨小梁模糊(脱钙),椎体呈“方形椎”,腰椎的正常前弧度消失而变直,椎间盘、纤维环和前纵韧带钙化、骨化、韧带骨赘形成,骨桥融合,呈最有特征的“竹节样脊柱”。
为什么称它为“不死的癌症”呢?
治疗
AS至今没有根治的方法,故而选择合适的方式控制其发展和缓解其症状就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Part.1
应从教育病人及家属着手,使其了解疾病的性质、大致病程、可能采用的措施以及将来的预后,使其能够保持乐观情绪,消除紧张、焦虑、抑郁和恐惧的心理。
Part.2
通过运动疗法保持脊柱的生理弯曲,防止畸形出现,同时维持骨密度,防止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同时保持胸廓活动度,防止影响正常的心肺功能。
——切记避免应希望纠正“驼背”而应用外支具固定(背背佳),避免强力负重,长时间维持一个姿势不动,人为使脊椎炎恶化。
Part.3
运用合适的物理疗法,如热疗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放松肌肉,减轻疼痛,保持关节功能,防止畸形。
Part.4
如疼痛明显,可应用非甾体类、柳氮磺胺吡啶、糖皮质激素等消炎止痛、减轻肌肉痉挛药物治疗。
为促进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提升中医推拿临床应用技能,由范炳华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傅瑞阳省级名中医工作室联合举办的年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名老中医药专家范炳华教授推拿学术思想研修班》(项目编号:BZ1122004)暨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新进展学习班》(项目编号:103)定于年9月7日-9日在湖州市举办。
届时将由范炳华教授、傅瑞阳主任中医师、吕立江主任中医师、宋鸿权主任中医师、许丽副教授、王娅玲副主任中医师、朱炜主任护师分别介绍学术经验。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继教班详情及报名信息
文字by王保长
审稿by柯少
指导by范炳华教授
图片by来源网络
(视觉中国)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