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缓慢,肢体僵硬
静止时手、头或嘴不自主震颤……
出现这些症状时
很多老人没太当回事
殊不知,这可能是帕金森病的“警报”
今天,是第22个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并不罕见,可见于从青少年到老年的各个年龄段,男性略多于女性。帕金森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逐渐增高。
1
2
据统计,全球有大约万帕金森病患者,其中近一半在中国。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1%患有帕金森病,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大约有1.7%的人患有帕金森病,70岁以上患病率达3%~5%,是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中老年的“第三杀手”,而且每年新发病例近十万人,世界卫生组织专家预测,到年,中国的帕金森病患者将达到万。目前,帕金森患者正趋于年轻化,“青少年型帕金森病”患者占总患病人数的10%。
一项流行病学调查证实,知识分子患帕金森病的比例比其他人群要高。有专家曾将帕金森总结为“三个多”:一是聪明人得的多,二是中国人得的多,三是症状非常多。一代伟人邓小平、文学巨匠巴金以及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都是帕金森病的患者。那么,什么是帕金森病呢?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和路易小体形成的病理变化,纹状体区多巴胺递质降低、多巴胺与乙酰胆碱递质失平衡的生化改变,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姿势平衡障碍的运动症状和嗅觉减退、便秘、睡眠行为异常和抑郁等非运动症状的临床表现为显著特征。
高发人群
老
帕金森平均发病年龄约为60岁,而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压
脑力劳动负担重者是帕金森病高发人群。在不到40岁的“年轻患者”中,性格急躁、压力大是很多人患病的共性。
伤
脑外伤,包括突发意外或频繁收到轻微的撞击,都会增加帕金森的患病风险。
*
经常使用、接触杀虫剂和除草剂等化学用品的人。
传
即遗传因素,若直系亲属患有帕金森,患病风险会增加4%-9%。
得了帕金森病怎么办?
目前帕金森病还没有彻底治愈的方法,但可以预防和控制,“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对应对帕金森病尤为重要。如果发现自己出现帕金森病症状,及时就医,尽早干预,掌握疾病治疗的关键时机。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和运动治疗。
如何预防帕金森病?
防
防治脑动脉硬化是预防帕金森病的重要措施,临床上要认真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
避
避免或减少接触对人体神经系统有*的物质,如一氧化碳、锰、汞等;避免或减少应用奋乃静等诱发震颤麻痹的药物;
早
发现老年人有上肢震颤、手抖、动作迟缓等帕金森病先期征兆时,医院就诊,争取早诊断、早干预。
如何照顾帕金森病患者?
每一个帕金森病患者都曾经是超人,当他们退下战袍的那一刻,便是换我们来守护他们的开始。
帕金森病一旦发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行性加重,因此,一旦早期诊断即应尽早开始治疗,争取掌握疾病的修饰时机,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也提倡早期诊断、早期干预,不仅可以更好地改善症状,而且可能会达到延缓疾病进展的效果。
延伸阅读
医院神经内科
神经内科是医院的重点专科。目前有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7名,骨干医师医院进修培训,临床技术迅猛发展,开放床位45张,拥有24小时动态脑电图、中频电治疗仪等先进的医疗设备。业务范围:负责全市的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塞、TIA、脑供血不足等疾病;在癫痫,帕金森病及其他运动障碍性疾病,颅内感染,脊髓疾病,痴呆,周围神经系统,重症肌无力等神经肌肉接头疾病具有很深的造诣。我科还肩负着神经系统危重症的抢救工作。对眩晕、头痛等治疗流程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不安腿综合症、血管性间歇性跛行治疗效果明显。经常向社区开展神经系统常见病的科普宣教工作。另外脑出血锥颅穿刺抽吸引流术,蛛网膜下腔出血之脑脊液置换术填补兰溪市空白。随着CTA、MRI、MRA的使用,必将推动神经内科业务的长足发展。全体医护人员始终坚持以“患者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宗旨,为广大患者服务。
专家简介
陈志辉主任医师、神经内科主任。对脑血管意外、头痛、神经痛、眩晕的治疗有较深造诣,对帕金森病、癫痫、颅内感染、痴呆等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神经科疑难症并涉及神经眼科的诊疗。近年来开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多例,取得良好效果。
现任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青年委员、金华医学会神经分会委员。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本科学历。在第二*医医院神经内科进修一年,获优秀进修生称号。年在全市内科率先开展颅内血肿锥颅穿刺抽吸引流术,年开展脑脊液置换术,填补市内空白。开展推广颈、椎动脉斑块筛查,完成兰溪市级课题《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发表国家级、省级论文9篇。曾获兰溪市青年岗位能手、金华职业学院医学院优秀带教老师称号。
请紧紧握住他们的手
带他们远离颤抖,给他们稳稳的幸福
文、图/源自网络
编辑/陆妙妃
审核/郭峰
医院宣传中心
投稿邮箱:wwyl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