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神经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用药习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地西泮的药理作用不包括
A、抗精神分裂症作用
B、抗惊厥作用
C、抗癫痫作用
D、老年性和特发性震颤
E、抗焦虑作用
A
地西泮用于焦虑、镇静催眠、抗癫痫和抗惊厥,并缓解炎症所引起的反射性肌肉痉挛等;也可用于治疗惊厥症、肌紧张性头痛、家族性、老年性和特发性震颤,或手术麻醉前给药。没有抗精神分裂的作用,故选A。
2、下列关于苯二氮(艹卓)类镇静催眠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目前最常用的镇静催眠药
B、临床上用于治疗焦虑症
C、可用于心脏电复律前给药
D、可用于治疗小儿高热惊厥
E、长期应用不会产生依赖性和成瘾性
E
镇静催眠药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及依赖性,因此,应交替使用,并尽量避免长期使用一种药。苯二氮(艹卓)类药物也是镇静催眠药,也有依赖性和成瘾性。故E不正确。
3、地西泮适应证不包括
A、镇静催眠
B、抗癫痫和抗惊厥
C、肌紧张性头痛
D、特发性震颤
E、三叉神经痛
E
地西泮用于焦虑、镇静催眠、抗癫痫和抗惊厥,并缓解炎症所引起的反射性肌肉痉挛等;也可用于治疗惊厥症、肌紧张性头痛、家族性、老年性和特发性震颤,或手术麻醉前给药。
4、下列属于环吡咯酮类的镇静催眠药物是
A、唑吡坦
B、佐匹克隆
C、扎来普隆
D、水合氯醛
E、甲喹酮
B
环吡咯酮类如佐匹克隆,其异构体有艾司佐匹克隆,作用于γ-氨基丁酸(GABA)受体,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肌肉松弛和抗惊厥等作用。佐匹克隆口服后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约80%,血浆蛋白结合率低,重复给药无蓄积作用,以代谢产物形式主要经由肾脏排泄。
5、下列与丙咪嗪合用可增加嗜睡反应和逆性遗忘的发生的药物是
A、唑吡坦
B、佐匹克隆
C、扎来普隆
D、水合氯醛
E、甲喹酮
A
唑吡坦:与氯丙嗪合用,可延长氯丙嗪的血浆药物清除时间;与丙米嗪合用可增加嗜睡反应和逆行遗忘的发生,并降低丙米嗪的峰浓度。
6、关于地西泮的作用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A、剂量加大可引起麻醉
B、有良好的抗癫痫作用
C、小于镇静剂量时即有抗焦虑作用
D、可增强其他中枢抑制药的作用
E、可能使急性或隐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
A
地西泮随着使用剂量的加大,可有镇静及催眠作用,可能使急性或隐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因本品可能有抗胆碱效应。但即使剂量加大也不引起麻醉。
7、关于地西泮,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有抗焦虑作用
B、*性较巴比妥类小,不良反应少
C、癫痫持续状态治疗首选静脉注射地西泮
D、长期口服有依赖性,突然停药可出现戒断症状
E、此药不易通过胎盘屏障,不会在胎儿体内蓄积
E
地西泮可透过胎盘屏障。在妊娠初期3个月内,有增加胎儿致畸的危险,妊娠期间尽量勿用。妊娠期妇女长期使用可引起依赖,使新生儿呈现撤药症状,并可使新生儿中枢神经活动有所抑制,在分娩前或分娩时使用本类药,可致新生儿肌张力软弱。
8、下列作用中巴比妥类具有而苯二氮(艹卓)类没有的是
A、镇静、催眠
B、抗焦虑
C、抗惊厥
D、静脉麻醉
E、抗癫痫
D
巴比妥类随剂量由小到大,中枢抑制作用相继表现镇静、催眠、抗惊厥和麻醉作用。而苯二氮(艹卓)类(如地西泮)则是没有麻醉作用的。
9、地西泮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抗焦虑症
B、镇静催眠
C、抗癫痫
D、镇痛作用
E、中枢性肌松
D
苯二氮(艹卓)类(如地西泮)的作用包括:①抗焦虑作用。显著改善焦虑症状剂量是小于镇静剂量,主要用于焦虑症。②催眠镇静作用,小剂量镇静,较大剂量催眠。③抗惊厥、抗癫痫作用。用于辅助治疗破伤风、子痫、小儿高热及药物中*性惊厥。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是地西泮。④中枢性肌松作用。有较强的肌松作用和降低肌张力作用,可用于缓解中枢神经病变及局部病变引起的肌肉强直或肌肉痉挛。
10、地西泮静脉注射时应较缓慢的原因是
A、防止心血管功能抑制
B、避免刺激性
C、能更好的吸收利用
D、利于延长药物作用时间
E、减缓药物再分布速度
A
地西泮静脉注射易发生静脉血栓或静脉炎。静注速度过快给药可导致呼吸暂停、低血压、心动过缓或心跳停止。
11、苯二氮(艹卓)类药物的催眠作用机制是
A、与GABA受体亚单位结合
B、增强GABA能神经传递和突触抑制
C、抑制谷氨酸兴奋性
D、促进GABA的释放
E、减慢GABA的降解
B
目前认为苯二氮(艹卓)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药物作用于脑内不同部位的A型γ-氨基丁酸(GABAA)受体密切相关。
12、地西泮的临床应用没有
A、焦虑症
B、癫痫发作
C、肌肉痉挛
D、失眠
E、全身麻醉
E
地西泮临床表现可自轻度的镇静到催眠甚至昏迷。无全身麻醉作用。
13、地西泮不具有下列哪项作用
A、镇静、催眠、抗焦虑作用
B、抗抑郁作用
C、抗惊厥作用
D、肌紧张性头痛
E、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
B
地西泮用于焦虑、镇静催眠、抗癫痫和抗惊厥,并缓解炎症所引起的反射性肌肉痉挛等;也可用于治疗惊厥症、肌紧张性头痛、家族性、老年性和特发性震颤,或手术麻醉前给药。
14、属于苯二氮(艹卓)类镇静催眠药的是
A、苯巴比妥
B、佐匹克隆
C、阿普唑仑
D、唑吡坦
E、苯妥英钠
C
苯巴比妥属于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佐匹克隆属于环吡咯酮类镇静催眠药;阿普唑仑属于苯二氮(艹卓)类镇静催眠药,同类药物还有地西泮等,苯妥英钠属于乙内酰脲类抗癫痫药。
15、苯巴比妥显效慢的主要原因是
A、吸收不良
B、体内再分布
C、肾排泄慢
D、脂溶性较小
E、血浆蛋白结合率低
D
药物进入脑组织的快慢取决于药物的脂溶性,脂溶性高的药物出现中枢抑制作用快,如异戊巴比妥;脂溶性低的药物出现中枢抑制作用慢,如苯巴比妥。巴比妥类药物在体内主要经由肝脏转化和肾脏排出。故选D。
16、以下关于镇静催眠药,描述错误的是
A、由小剂量或作用弱,引起镇静效果的药品称为镇静药
B、由中等剂量或作用强而短,起到催眠作用的药品称为催眠药
C、所有镇静催眠药均有麻醉效果
D、有些镇静催眠药还有抗癫痫作用
E、有些镇静催眠药小剂量镇静、中剂量催眠、大剂量麻醉
C
镇静与催眠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两种不同抑制程度。由小剂量或作用弱引起镇静效果的药品称为镇静药;由中等剂量或作用强而短,给药后起到催眠作用的药品称为催眠药。然而有些药品却在小剂量时起镇静,中剂量时起催眠,而大剂量时则起麻醉作用,有些药品还具有抗惊厥作用。不是所有的镇静催眠药都有麻醉效果。故选C。
17、脂溶性低,出现中枢抑制作用慢的巴比妥类药物是
A、司可巴比妥
B、异戊巴比妥
C、戊巴比妥
D、苯巴比妥
E、硫喷妥钠
D
药物进入脑组织的快慢取决于药物的脂溶性,脂溶性高的药物出现中枢抑制作用快,如异戊巴比妥;脂溶性低的药物出现中枢抑制作用慢,如苯巴比妥。
18、关于巴比妥类药物药理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镇静
B、催眠
C、麻醉
D、抗惊厥
E、镇痛
E
巴比妥类药物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非特异性抑制作用,作用于中枢神经的不同部位,使之从兴奋转向抑制,出现镇静、催眠和基础代谢率降低。中等剂量可起麻醉作用,大剂量时出现昏迷,甚至死亡。还有抗惊厥作用,但没有镇痛作用。故选E。
19、下列药物中属于非苯二氮(艹卓)结构的杂环类镇静催眠药是
A、地西泮
B、佐匹克隆
C、劳拉西泮
D、阿普唑仑
E、三唑仑
B
考核药物分类:镇静催眠药主要分为:巴比妥类、苯二氮(艹卓)类和其他类,其他类有非苯二氮(艹卓)结构的杂环类,如环吡咯酮类的佐匹克隆,含咪唑并吡啶结构的唑吡坦。
20、入睡困难的患者首选的镇静催眠药是
A、艾司唑仑
B、氟西泮
C、谷维素
D、阿普唑仑
E、地西泮
A
对入睡困难者首选艾司唑仑或扎来普隆,其起效快,作用时间长,保持近似生理睡眠,醒后无不适感。
21、不可逆抑制GABA氨基转移酶,减少GABA降解,提高脑内GABA浓度的药物是
A、氨己烯酸
B、苯妥英钠
C、苯巴比妥
D、卡马西平
E、乙琥胺
A
考核抗癫痫药作用机制,γ-氨基丁酸类似物氨己烯酸不可逆抑制GABA氨基转移酶,减少GABA降解,提高脑内GABA浓度。
22、下列哪个不是苯妥英钠的适应征
A、癫痫强直阵挛性发作
B、三叉神经痛
C、洋地*中*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
D、癫痫局限性发作
E、抑郁症
E
苯妥英钠用于治疗强直阵挛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颞叶癫痫)、单纯及复杂部分性发作(局限性发作)、继发性全面发作和癫痫持续状态;可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隐性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发作性舞蹈手足徐动症、发作性控制障碍(包括发怒、焦虑和失眠的兴奋过渡等的行为障碍疾患)、肌强直症及三环类抗抑郁药过量时心脏传导障碍等;本品也适用于洋地*中*所致的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
23、3岁以下儿童使用丙戊酸钠的危险较大,而且可蓄积在发育的骨骼内,服用丙戊酸钠的严重*性是
A、肝功能损害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抑制呼吸
D、口干、皮肤干燥
E、低血钙
A
3岁以下儿童使用本品发生肝功能损害的危险较大,且本品可蓄积在发育的骨骼内,需引起注意。
24、对多种癫痫类型都有效的广谱抗癫痫药是
A、乙琥胺
B、苯巴比妥
C、丙戊酸钠
D、苯妥英钠
E、地西泮
C
丙戊酸钠是广谱抗癫痫药,对多种癫痫均有较好疗效。
25、原则上不应连续静脉滴注,但癫痫持续状态时除外,可作为癫痫持续状态首选药的是
A、地西泮
B、氯氮平
C、地尔硫(艹卓)
D、苯巴比妥
E、水合氯醛
A
地西泮具有抗惊厥和抗癫痫作用,是癫痫持续状态治疗的首选药,原则上不应连续静脉滴注,但癫痫持续状态时除外。
26、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可引起高血压危象的抗癫痫药是
A、乙琥胺
B、苯巴比妥
C、丙戊酸钠
D、卡马西平
E、地西泮
D
卡马西平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可引起高热或高血压危象、严重惊厥甚至死亡,两药应用至少间隔14日。当卡马西平用于治疗癫痫时,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可以改变癫痫发作类型。
27、有明显肝*性,应避免与具有肝*性的药物合用的是
A、苯巴比妥
B、丙戊酸钠
C、卡马西平
D、苯妥英钠
E、扑米酮
B
脂肪酸类(丙戊酸钠)药物的不良反应少见过敏性皮疹、血小板减少症或血小板凝聚抑制以致异常出血或瘀斑、肝脏中*出现球结膜和皮肤*染、胰腺炎、月经不规律及多囊卵巢、体重增加。
28、苯巴比妥抗癫痫的作用机制是
A、增强γ-氨基丁酸A型受体活性,抑制谷氨酸兴奋性
B、GABA受体激动剂,也作用于Na通道
C、减少钠离子内流使神经细胞膜稳定
D、阻滞电压依赖性的钠通道,抑制突触后神经元高频点位的发放
E、GABA氨基转移酶抑制剂
A
巴比妥类药物的抗癫痫作用机制在于通过增强γ-氨基丁酸A型受体活性,抑制谷氨酸兴奋性,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单突触和多突触的传递,增加运动皮质的电刺激阈值,从而提高癫痫发作的阈值,抑制病灶异常放电向周围正常脑组织扩散。
29、不属于卡马西平典型不良反应的是
A、视物模糊、复视
B、史蒂文斯-约翰综合征
C、智力发育迟缓
D、荨麻疹
E、发热、骨关节疼痛
C
二苯并氮(艹卓)类(卡马西平)药物的不良反应常见视物模糊、复视、眼球震颤、头痛。少见变态反应、史蒂文斯-约翰综合征或中*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皮疹、荨麻疹、瘙痒、严重腹泻、稀释性低钠血症或水中*(表现为精神紊乱、持续性头痛)、红斑狼疮样综合征(表现为皮疹、荨麻疹、发热、骨关节痛及少见的疲乏或无力)。
30、对癫痫小发作疗效最好的药物是
A、乙琥胺
B、卡马西平
C、拉莫三嗪
D、地西泮
E、扑米酮
A
失神性发作(小发作):典型失神发作乙琥胺和丙戊酸钠是首选药,替代方案包括氯硝西泮和拉莫三嗪。丙戊酸钠治疗可能与失神发作共存的特发性初期的全面强直性发作癫痫也非常有效。
31、兼有镇静、催眠、抗惊厥和抗癫痫作用的药物是
A、苯巴比妥
B、唑吡坦
C、苯妥英钠
D、司可巴比妥
E、水合氯醛
A
苯巴比妥用于治疗焦虑、失眠、癫痫及运动障碍。它兼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和抗癫痫作用。
32、丙戊酸钠的禁忌证是
A、哮喘
B、消化道溃疡
C、出血体质
D、明显肝功能损害
E、齿龈增生
D
本题重点考查药物的禁忌证。对丙戊酸钠过敏者及有明显肝脏功能损害患者禁用丙戊酸钠。故答案选D。
33、对苯巴比妥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可用于治疗焦虑、失眠、癫痫及运动障碍
B、快速静脉注射给药时容易出现呼吸抑制
C、属于肝药酶抑制剂
D、可以增强γ-氨基丁酸A型受体活性
E、常见嗜睡、精神依赖性、“宿醉”现象
C
苯巴比妥是肝药酶诱导剂,可提高肝药酶活性,长期应用不但加速自身代谢,还可以加速其他药物的代谢。
34、患者使用丙戊酸钠需定期监测下列哪项指标
A、肝肾功能
B、脑电图
C、电解质
D、微量元素
E、肌酶
A
丙戊酸钠注意事项: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监测全血细胞计数、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肝功能在最初半年内宜每1~2月复查1次,半年后复查间隔酌情延长;必要时监测血浆丙戊酸钠浓度。
35、通过抑制5-HT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发挥抗抑郁作用的药物是
A、帕罗西汀
B、氟西汀
C、度洛西汀
D、曲唑酮
E、瑞波西汀
C
5-HT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5-HT及去甲肾上腺素(NE)再摄取,增强中枢5-HT能及NE能神经功能而发挥抗抑郁作用。代表药文拉法辛、度洛西汀。
36、抑制突触前膜对5-HT的再摄取,并拮抗5-HT1受体,也能拮抗中枢α1受体,但不影响中枢多巴胺的再摄取的药物是
A、吗氯贝胺
B、西酞普兰
C、文拉法辛
D、曲唑酮
E、度洛西汀
D
5-HT受体阻断剂/再摄取抑制剂曲唑酮,能抑制突触前膜对5-HT的再摄取,并拮抗5-HT1受体,也能拮抗中枢α1受体,但不影响中枢多巴胺的再摄取。
37、口服吸收慢的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是
A、西酞普兰
B、舍曲林
C、帕罗西汀
D、氢西汀
E、艾司西酞普兰
B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除舍曲林口服吸收缓慢外,其他药物口服吸收均较良好。除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外,均存在首关效应,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体内分布广,可进入乳汁,在肝脏代谢成有活性或无活性的代谢产物,经尿液和粪便排出。
38、主要通过阻断中枢NE能和5-HT能神经末梢突触前α2受体,增加NE和5-HT的间接释放,增强中枢NE能及5-HT能神经的功能,并阻断5-HT2、5-HT3受体以调节5-HT功能,从而达到抗抑郁作用的药物是
A、米氮平
B、吗氯贝胺
C、帕罗西汀
D、舍曲林
E、文拉法辛
A
米氮平属于去甲肾上腺素能及特异性5-HT能抗抑郁药,主要通过阻断中枢NE能和5-HT能神经末梢突触前α2受体,增加NE和5-HT的间接释放,增强中枢NE能及5-HT能神经的功能,并阻断5-HT2、5-HT3受体以调节5-HT功能,从而达到抗抑郁作用。
39、临床使用氟西汀时,不能合用
A、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B、胆碱酯酶抑制剂
C、β受体阻断药
D、M受体阻断药
E、GABA转氨酶抑制剂
A
考核氟西汀的禁忌证。正在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者禁用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
40、患者,女,35岁,服用丙咪嗪数月,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不包括
A、口干、出汗、便秘
B、体重增加
C、尿潴留、排尿困难
D、视物模糊、眼内压升高
E、心动过缓
E
丙咪嗪属于三环类抗抑郁药,常见抗胆碱能效应(口干、出汗、便秘、尿潴留、排尿困难、视物模糊、眼内压升高、心动过速)、心律失常、溢乳、嗜睡、体重增加、心电图异常、性功能障碍等。
41、以下哪项不是四环类抗抑郁药马普替林的禁忌证
A、急性心肌梗死
B、尿潴留
C、甲状腺功能亢进
D、窄角型青光眼
E、癫痫或有惊厥病史
C
甲状腺功能亢进是三环类药多塞平的禁忌证。
42、口服吸收较慢的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是
A、西酞普兰
B、艾司西酞普兰
C、舍曲林
D、多塞平
E、阿米替林
C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中,除舍曲林口服吸收缓慢外,其他药物口服吸收均较良好。除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外,均存在首关效应,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体内分布广,可进入乳汁,在肝脏代谢成有活性或无活性的代谢产物,经尿液和粪便排出。多塞平和阿米替林属于三环类抗抑郁药。
43、西酞普兰的作用机制是
A、选择性抑制5-HT的再摄取,增加突触间隙5-HT浓度
B、抑制突触前膜对5-HT及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
C、抑制突触前膜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
D、抑制A型单胺氧化酶,减少去甲肾上腺素、5-HT及多巴胺的降解
E、阻断5-HT受体
A
西酞普兰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本类药物主要通过选择性抑制5-HT了的再摄取,增加突触间隙5-HT浓度,从而增强中枢5-HT能神经功能,发挥抗抑郁作用。
44、舍曲林不可与下列哪类药物合用
A、肝药酶抑制剂
B、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C、核酸合成抑制剂
D、竞争性β-内酰胺酶抑制剂
E、二氢蝶酸合成酶抑制剂
B
舍曲林属于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吗氯贝胺属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对吗氯贝胺过敏者、有意识障碍者、嗜铬细胞瘤患者、儿童及正在服用某些可影响单胺类药物浓度的药物(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的患者禁用吗氯贝胺。
45、以下抗抑郁药,属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是
A、马普替林
B、阿米替林
C、丙咪嗪
D、吗氯贝胺
E、多塞平
D
吗氯贝胺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A型单胺氧化酶,减少去甲肾上腺素、5-HT及多巴胺的降解,增强去甲肾上腺素、5-HT和多巴胺能神经功能,而发挥抗抑郁作用。
46、以下药物属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的是
A、米氮平
B、阿米替林
C、马普替林
D、吗氯贝胺
E、西酞普兰
E
米氮平是去甲肾上腺素能及特异性5-HT能抑制剂、阿米替林是三环类抗抑郁药、马普替林为四环类抗抑郁药、吗氯贝胺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此题选E。
47、患者,女,35岁,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近期欲换用艾司西酞普兰,那么该患者需要停用多久之后才能换药
A、1周
B、2周
C、4周
D、5周
E、8周
B
艾司西酞普兰属于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在停用2周后才能换用5-HT再摄取抑制剂。
48、属于去甲肾上腺素能及特异性5-HT能抗抑郁药的是
A、米氮平
B、马普替林
C、丙咪嗪
D、阿米替林
E、瑞波西汀
A
49、下列哪个药物不属于三环类抗抑郁药
A、氯米帕明
B、丙咪嗪
C、马普替林
D、多塞平
E、阿米替林
C
马普替林是四环类抗抑郁药。
50、下述抗抑郁药的使用,错误的叙述是
A、氟西汀需停药5周才能换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B、使用某抗抑郁药1周无效,可换其他抗抑郁药治疗
C、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在停用2周后才能换用5-HT再摄取抑制剂
D、抗抑郁药缓慢,需要足够长的疗程,切忌频繁换药
E、使用抗抑郁药应从小剂量开始,再根据情况逐渐增至足量
B
抑郁药起效缓慢,大多数药物起效时间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足够长的疗程,一般4~6周方显效,即便是起效较快的抗抑郁药如米氮平和文拉法辛,也需要1周左右的时间,因此要有足够的耐心,切忌频繁换药。只有在足量、足疗程使用某种抗抑郁药仍无效时,方可考虑换用同类另一种或作用机制不同的另一类药。故B选项叙述错误。
选择恒源,成功之源!
《药学专业知识二》抑郁药记忆口诀
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重点
《药学专业知识一》-药品不良反应分类
执业药师考生这样备考,轻松过4科!
最新:年《药事管理与法规》考纲发布
网络学习操作指南
扫一扫添加客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