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肌强直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麻醉生理学
TUhjnbcbe - 2021/5/15 20:32:00

1、闭眼”休息基线脑电图以高幅α波为主。

2、老化使下丘脑体温调控区神经元减少,体温调节能力降低。老年人基础代谢率降低,糖耐量降低,体温调节能力亦明显降低。老年人不易保存体热,在周围温度降低的环境下,血管收缩反应减弱,易出现体温下降。老年人神经系统呈退行性改变,储备功能降低。脑的重量减轻、体积缩小,有一定程度的脑萎缩和低压性脑脊液蓄积。老年人短期记忆减退,视、听、味、嗅、温度觉、痛觉等反应减弱,计算能力和快速理解能力逐渐下降。

??麻醉手术时,对老年人采取保温措施的原因

3、随着年龄的增长,主动脉和周围动脉管壁增厚,硬化程度增加。冠状动脉的硬化过程开始较早,冠状动脉梗死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心肌亦随年龄的增长呈退行性改变。左室心肌渐行肥厚,左室顺应性下降,左房容积继而增加。心功能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心输出量较青年人减少30%~60%,但静息时年龄增加对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轻微。

老年人交感神经系统调节功能的效能随衰老进程而降低,儿茶酚胺的分泌显著地多于青年人。但靶器官对儿茶酚胺反应性降低。应激时,心脏做功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心率、搏出量、心输出量不能相应增加,甚或降低,难以承受应激需要。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多见室上性和室性早搏。

4、胎盘最重要的作用是充当胎儿的肺。但气体交换的效率只有肺的1/50。母体血液输送氧至胎儿是在绒毛间隙弥散进入到胎儿血液循环的,而二氧化碳从胎儿血液循环向母体血液弥散,自高分压向低分压处弥散。母体若有严重肺炎、哮喘发作、充血性心力衰竭、抽搐时呼吸停止、麻醉对呼吸的抑制等均可使母体发生低氧血症而影响胎儿。

5、胎儿的血液循环除体循环和肺循环外,还有胎盘通路。胎儿的脐静脉从胎盘获得氧合程度较高的动脉血,在肝门静脉处与来自下腔静脉血汇合后流入右心房,其中2/3的血经卵圆孔进入左心房,由左心室、升主动脉流经头部、心脏及上肢,余下1/3的血液与上腔静脉回流血,由右心房、右心室、动脉导管(位于肺动脉与主动脉弓之间)分流进入主动脉降支供应躯干及下肢营养。胎儿体内无纯粹的动脉血,而是动静脉混合血。

存在右向左分流。

6、从妊娠第6周起,母体血容量开始增多。在增加的血容量中,血浆成分约占60%,明显多于红细胞增加,因而产生相对性的稀释性贫血。由于血液稀释,血细胞比容下降,血红蛋白浓度下降,血液黏度下降,这些改变在产后一段时间内可以恢复。凝血因子Ⅱ、Ⅶ、Ⅷ、Ⅸ、Ⅹ的活性均增加,妊娠末期血小板增加,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浆纤维蛋白原由正常3~4g/L升至妊娠末期的5~6g/L,再加上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减少,使得血沉加快。

7、妊娠期间,母体组织间隙液增加的原因有:

雌激素使水、电解质在组织间隙潴留;

母体血容量增加;

由于血液稀释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增大的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

8、妊娠时维持*体功能的主要激素是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由胎盘绒毛组织的合体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与*体生成素的生物学作用与免疫学特性基本相似。卵子受精后第六天左右,胚泡形成滋养层细胞,开始分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但其量甚少。妊娠早期形成绒毛组织后,由合体滋养层细胞分泌大量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其分泌量至妊娠8~10周达高峰,随后逐渐减低,在妊娠20周左右降至较低水平,并一直维持至妊娠末期。如无胎盘残留,于产后四天消失。在早孕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刺激卵巢的月经*体变成妊娠*体。妊娠*体的寿命只有10周左右,以后便发生退缩,与此同时胎盘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接替了妊娠*体的作用。

9、恶性高热是指某些麻醉药诱发的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并发体温急剧上升及进行性循环衰竭的代谢亢进危象。恶性高热国内罕见,但死亡率很高。此种麻醉并发症具有家族遗传性,恶性高热病人及其家属肌细胞常有遗传性生理缺陷。其血浆肌酸磷酸激酶(CPK)含量增高,且主要为CPK-BB(神经型)同工酶增高。家族遗传性与诱发因素相结合是恶性高热的病因。易于诱发恶性高热的麻醉用药最常见者为氟烷和琥珀胆碱。

10、手术室的室温超过28℃,加上无菌单覆盖的情况下,皮肤辐射、对流散热欠佳,可使体温升高。体温调节中枢受到抑制是全麻下导致体温升高的十分重要的因素。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健全,体表面积大,在室温过高的条件下更易出现体温升高。手术室的室温在婴幼儿麻醉时宜保持在25℃左右,对成人则以22℃左右为宜。如果室温过低(22℃以下),麻醉下的病人在此停留时间稍长,即可出现体温降低。老年人代谢率较低,易于出现体温下降;新生儿和婴幼儿体温下降的程度则更为严重。

11、体内主要的产热器官是内脏器官、脑和骨骼肌。安静状态下,内脏器官(特别是肝脏)产热量大且稳定,是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运动或劳动时,骨骼肌为主要产热器官。

12、临床上所说的体温是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虽然机体深部各器官因代谢水平不同,其温度略有差别,但是,循环的血流使各器官的温度趋向一致。全身血流均回流于右心房,故右心房血流温度可作为机体深部温度的平均值(即体温)的代表。由于右心房血流温度不易测量,临床上通常测量口腔、直肠和腋窝的温度来反映体温。

13、老年人用药时的注意事项追加给药的时间间隔应延长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变使机体对中枢神经抑制性药物的敏感性增加,用量需减少;白蛋白浓度的降低导致游离有活性的药物浓度增高,用药量需减少;肝血流减少和肝药酶活性降低使肝首过效应降低,血药浓度高峰期推迟出现,追加给药的时间间隔应延长;老年人对吸入药较年轻人耐受差,肺泡最低有效浓度随年龄增加而呈线性下降。

14、胸壁僵硬,呼吸肌力变弱,肺弹性回缩力降低,闭合气量增加是造成老年人呼吸功能降低的主要原因,小气道阻力增加可致残气量增加,大气道影响较小。

15、关于老年人肾生理功能的改变:

肾单位明显减少;肾血管硬化;肾小球滤过率逐年降低1%~1.5%;老年人体液总量减少,在脱水、失血、低血压时更易发生肾功能障碍

由于老年人肾浓缩功能降低,一般尿量较多,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

16、老年人一般尿量增加,主要由肾浓缩功能降低所致。

17、在婴幼儿特别是新生儿,心率是保持心输出量的最主要因素,因为心肌收缩力受限,心脏舒张末容积达最大程度而舒张受限,因此在心率减慢时不可能增加每搏输出量来维持心输出量。

18、新生儿体表面积大,缺乏有保温作用的皮下脂肪,宜于散热。产热方面新生儿缺乏有效的寒战反应,只能通过非寒战性产热反应来产热。

19、按体重计算,新生儿潮气量与成人相似。新生儿的耗氧量高,主要靠增加呼吸频率来提高每分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小儿呼吸比成人快,每分钟可达20~30次;新生儿的呼吸频率可达每分钟44次。

新生儿的肺泡面积约为成人的1/3。

新生儿呼吸主要靠膈肌和腹肌张力。

20、新生儿心肌的结缔组织成分约占一半,而在肌原纤维间散在分布着非收缩性组织,因而组织顺应性较低,舒张功能受限,心肌收缩力亦较弱。因此,心率是保持心输出量最重要的因素。

21、妊娠期间孕妇呼吸系统的变化对麻醉有重要的意义。功能残气量降低和氧耗量增加,使得母体的氧储备较少,容易出现低氧血症和代谢性酸中*。上呼吸道的黏膜水肿可致使气管内插管困难。

22、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是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

23、椎管静脉丛的怒张使硬膜外腔和蛛网膜下腔间隙缩小注入少量麻醉药即可获得较广泛的平面,硬膜外导管置入易出血,妊娠晚期腹压升高腹式呼吸受限,应

1
查看完整版本: 麻醉生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