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性斜颈,俗称“歪脖子”,是一种颈部肌肉持续/间断性不随意收缩引起的头颈阵挛性或强直性扭转或倾斜(常伴震颤)的肌张力障碍疾病,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局灶性肌张力障碍之一。多在30~40岁起病,但也有少数病例发生在儿童,男女差别不大。痉挛性斜颈目前病因不明,可能与皮层-基底节-丘脑-皮层环路功能紊乱有关,最近研究发现小脑也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主流观点认为此类肌张力障碍是一种“神经网络疾病”。痉挛性斜颈患者头颈部的姿势异常可表现为多种类型,如旋转、侧倾、前屈、后伸,或混合型。最新文献引入“头-颈复合体”概念,将痉挛性斜颈分为11种类型,最常见的是转头型、转颈型、侧头型、侧颈型等,不同类型涉及的痉挛肌肉不尽相同。痉挛性斜颈具有肌张力障碍的一些典型特征:(1)运动诱发:患者安静时可保持头位居中,但在行走或作其他运动时则会诱发或加重症状;(2)伴随震颤:多数患者除了头颈扭转或倾斜还伴有抖动,可在试图纠正时加重或在特定姿势时缓解;(3)感觉诡计:患者可通过特定动作,如触摸下巴或面部时,能短暂减轻甚至完全纠正头颈的异常姿势。另外,痉挛性斜颈可在某些诱因(如紧张、劳累、生气、焦虑等)下加重,但睡眠时症状减轻或消失。对于痉挛性斜颈的治疗,目前主要有三种方法:(1)药物治疗:一般在疾病早期可能有效,但作用有限且持续时间短暂。指南推荐药物有:安坦、巴氯芬、氯硝西泮等。常见副反应有口干、视物模糊、记忆力减退、焦虑、幻觉、嗜睡、尿潴留和便秘等。另外,一些多巴胺受体阻断剂(主要阻断多巴胺D2受体),如氟哌啶醇、利培酮等在过去经常被使用,这是因为肌张力障碍患者D2受体处于超敏状态,因此短期使用可能会暂时缓解临床症状,但长期使用,特别是在突然停药后,可能会造成更加棘手的迟发性运动障碍和帕金森病样症状。因此,目前最新指南已不再推荐使用多巴胺受体阻断剂。此外,痉挛性斜颈患者常伴有抑郁和焦虑,而后者则会加重姿势异常症状,因此可同时使用抗抑郁焦虑药物,如氟西汀、艾司西酞普兰等。(2)肉*素注射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选择肉*素注射治疗,每次注射总量一般在单位左右。准确分析责任肌肉、精准引导注射和合适的剂量是注射成功的关键。肉**素注射的效果一般能维持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重复注射多数情况下仍然有效。肉**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多温和、短暂且呈一过性,主要是颈部无力、吞咽困难等,但总体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且副反应较小。年美国神经病学会和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均推荐肉**素注射作为治疗痉挛性斜颈的一线选择(A级推荐)。(3)手术治疗:包括神经调控治疗和选择性神经切断术(如选择性颈1-3神经根切除手术及副神经减压手术等)。目前指南推荐首选神经调控治疗——深部脑电刺激(DBS,脑起搏器),它是应用立体定向技术,通过核磁共振引导,将微电极植入到脑内特定核团(如丘脑底核STN或苍白球内侧核Gpi),应用电刺激调控核团神经元的异常电活动,达到控制头颈异常姿势的目的。与选择性神经切断术相比,DBS具有手术创伤小、可调控、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特点。
[参考文献]
[1]AlbaneseA,BhatiaK,BressmanSB,etal.Phenomenologyandclassificationofdystonia:aconsensusupdate.MovDisord.,28:-73.
[2]BalintB,MencacciNE,ValenteEM,etal.Dystonia.NatRevDisPrimers.,4,37.
[3]JostWH,TatuL,PandeyS,etal.Frequencyofdifferentsubtypesofcervicaldystonia:aprospectivemulticenterstudyaccordingtoCol-Capconcept.JNeuralTransm,,(1):45-50.
[4]SimpsonDM,HallettM,AshmanEJ,etal.Practiceguidelineupdatesummary:Botulinumneurotoxinforthetreatmentofblepharospasm,cervicaldystonia,adultspasticity,andheadache:ReportoftheGuidelineDevelopmentS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