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肌强直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宝宝先天性肌性斜颈
TUhjnbcbe - 2021/5/5 20:41:00
先天性肌性斜颈又名“斜颈”,俗称“歪脖子”。是儿童较常见的一种颈部先天性畸形,一侧胸锁乳突肌缩短或发生纤维性挛缩所致。往往出生一个月内发现,患侧可扪及肿块,逐渐出现颈部向一侧偏斜畸形,同时伴有脸部发育受影响,小于对侧,严重者导致颈椎侧凸畸形。

病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分娩时被损伤,一侧胸锁乳突肌因产伤致出血,形成血肿后机化,继而挛缩。

2、宫内胎位不正,使一侧胸锁乳突肌承受过度的压力,致局部缺血,继而过度退化,为纤维结缔组织所替代。

3、因产伤引起无菌性炎症,致肌肉退行性变和瘢痕化,而形成斜颈。

4、出生时胸锁乳突肌内静脉的急性梗阻有关。

临床表现:

畸形可在生后即存在,也可在生后2~3周出现。病初患儿头部运动略受限,但无明显斜颈现象,触诊可发现硬而无疼痛的梭形肿物,与胸锁乳突肌的方向一致,在2~4周内逐渐增大,然后开始退缩,在2~6个月内逐渐消失。

部分患儿不遗留斜颈;不少患儿若未经治疗,肌肉逐渐纤维化、挛缩硬化,形成颈旁硬的束条状物,头部因挛缩肌肉的牵拉而发生斜颈畸形,右侧比左侧要常见,患儿头部总偏向有肿块的一侧,下颌部朝向无肿块的一侧,肌肉短缩侧的面部亦发生变形,小于健侧。

若畸形不及时纠正,面部变形加重,最后颅骨发育不对称,颈椎甚至上胸椎出现脊柱侧弯畸形。

辅助检查:

1、X线片排除颈椎发育异常、颈椎结核等。

2、B超检查通常提示一侧胸锁乳突肌出现粗大、硬质肿块。

诊断:

1、可有臀位产或难产史。

2、一侧胸锁乳突肌有局部肿块或压痛,以后呈条索状挛缩。

3、斜颈畸形,头偏向患侧,面部及下颌转向健侧,面部不对称,患侧眼耳平面较低,头部和颈椎有代偿性侧弯。

4、X线摄片排除颈椎发育异常、颈椎结核等。

治疗:

1、及早诊断,尽早治疗,效果好。否则畸形和继发性改变随年龄增大而加重,面部不对称和视觉不在一个平面难以改变。一般应在学龄前治疗为佳。

2、手法治疗:按摩治疗斜颈适用1岁以内者。如能及早坚持手法治疗,多数可获得矫正。

若伊家*丨母婴服务

月嫂/育儿嫂/专业服务

支持科学护理!祝所有宝宝健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宝宝先天性肌性斜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