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肌强直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考纲对比VS安徽中考
TUhjnbcbe - 2021/4/22 23:45:00
知名研究白癜风专家 http://news.39.net/ylzx/bjzkhbzy/
语文

一、编写说明

《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生纲要(语文)》(以下简称《纲要》)是依据教育部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以及安徽省教育厅有关中考改革的相关文件,并结合我省初中语文教学实际制定的。

《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生纲要(语文)》(以下简称《纲要》)是依据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以及安徽省教育厅有关中考改革的相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我省初中语文教学实际制定的。

二、考试性质与目标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考试侧重考查学生语言文化的积累,侧重考查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删除)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潜能,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本《纲要》从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欣赏评价五中能力(分别用A、B、、C、D、E表示)的角度,确定语文考试要求的层次。表述如下: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例如,认读常用的汉字,默写推荐背诵的优秀古诗文的句、段、篇。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例如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段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知道浅显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

C.分析综合指从整体的角度着眼,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语言材料。例如,整体把握文章大意,从中获取重要信息;准确概括段意或层意,归纳文章的中心;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搜集、选择合适的写作材料(删除)。

D.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能力及方法(删除)的综合运用,考查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正确认识和表达思想的能力。例如,自主策划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方案,并用书面形式展示活动成果;能写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的文章。

E.欣赏评价指对语言材料或生活现象的欣赏与评说,考查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和建康的审美情趣。例如,在阅读中,品味文学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写作中,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以上考试要求的五个层次是阶梯式的,即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每一个较高层次的要求都同时包含较低层次的要求。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考试侧重考查学生语言文化的积累,侧重考查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潜能,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的考试水平分为五个层次,表述如下: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基本的能力层级。例如,认读常用的汉字,能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基本意义;默写推荐背诵的优秀古诗文的句、段、篇。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的基础上提高了能力层级。例如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段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理解浅显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

C(分析综合)指从整体的角度着眼,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语言材料,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例如,整体把握文章大意,从中获取重要信息;准确概括段意或层意,归纳文章的中心。

D(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例如,自主策划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方案,并用书面形式展示活动成果;能写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的文章。

E(欣赏评价)指对语言材料和自然、社会、人生现象的鉴赏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审美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例如,在阅读中,品味文学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写作中,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本《纲要》从语文积累、阅读、写作和语文综合(删除)运用四个方面,提出语文考试的内容和要求。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内容包括语文积累与运用、阅读与写作三个方面,本《纲要》从这三个方面规定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与要求对比一览表

语言积累与运用()(说明:年语文综合运用这部分的内容移至该处考查)

语文运用(年)

1.借助汉语拼音读汉字(删除)A

2.对常用汉字,能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基本意义。A

3.规范、熟练的书写常用汉字。A

4.积累并会运用常用词语。D

5.借助所学知识仿写或变换简单的句子。D

6.准确默写《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优秀古诗文的句、段、篇。A

7.知道本《纲要》规定的课外读物的基本内容和相关知识。B

1.对常用汉字,能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基本意义A

2.规范、熟练的书写常用汉字A

3.积累并会运用常用词语D

4.辨析并能修改简单的病句(增加)D

5.借助所学知识仿写或变换简单的句子D

6.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增加)D

7.准确默写《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优秀古诗文的句、段、篇A

8.了解课文所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增加)A

9.掌握本《纲要》规定的课外读物的基本内容和相关知识B

10.在交流过程中,根据需要确定和调整作家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作恰当的应对(增加)D

11.根据话题,拟即席讲话或主题演讲的提纲,做到有观点、有调理、有说服力(增加)D

12.根据实践活动的内容或问题,搜集有关信息,整理分析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观点(增加)D

阅读

(说明:这一部分的序号发生了一些变化)

8.对文学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感受。E

11.知道文中详略写的作用并做出分析C

15.知道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B

16.正确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一些(删除)重要句子B

17.概括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C

11.领会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增加)C

14.对文学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E

16.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B

17.理解并正确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重要句子B

18.理解并能概括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C

写作

(说明:年写作部分的内容是对年内容的整合和修改)

2.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搜集、选择合适的写作材料(删除)C

4依据中心,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文章结构,表达力求有创意。D

5.依据中心,选择恰当的常用表达方式,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D

6.根据需要,运用常用修辞方法来表情达意。D

7.根据需要,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D

8.写以记叙为主的文章,做到内容聚义,详略得当。D

9.写简单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D

10.写简单议论文,做到有理有据D

11.写常用应用文,做到格式正确D

13.语言通顺、得体(删除)D

14.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修改文章,做到文从字顺D

15.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D。

16.不写错别字。A

17.书写格式正确。D

18书写规范、整洁D

3.依据表达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常用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增加),条理清楚地表情达意;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力求有创意D

4.写记叙性文章,做到意图明确(增加),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增加),有理有据;写常用的应用文,做到格式正确D

5.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文章,做到文从字顺D

6.书写规范、整洁,标点、格式正确,不写错别字D

语文综合运用

(说明:年删除这一部分,该部分的考查内容放在了第一部分语言积累与运用部分)

3综合运用所学语文知识解决阅读和写作时遇到的实际问题(删除)

四、试卷结构

内容分布:年语文积累和运用约占23%,年语文积累约占15%,语文综合运用约占8%

五、附录:优秀古诗文篇目和课外读物书目

(一)古诗文部分:

文言文:《曹刿论战》(删除)

古诗词:《山坡羊·潼关怀古》《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见欢》《观刈麦》《蒹葭》《雁门太守行》(删除)

(二)课外读物书目:

《繁星.春水》—冰心(删除)

《安徒生童话》—安徒生(删除)

《名人传》—罗曼.罗兰(删除)

(一)古诗文部分:

文言文新增:《孟子》三则(鱼我所欲也;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子.北冥有鱼》、《湖心亭看雪》

古诗词新增:《十五从*征》《登幽州台歌》《*鹤楼》《渔家傲·天接云涛连小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满江红·小住京华》

(二)课外读物书目:

《骆驼祥子》—老舍(新增)

《海底两万里》—儒勒.凡尔纳(新增)

《简.爱》—夏洛蒂.勃朗特(新增)

六、例证性试题

第一部分语文积累

1.默写古诗中的名句名篇。

2默写陆游《游山西村》的前4句。

第一部分语文积累与运用

1.默写古诗文的名句。

2默写陆游《游山西村》的前4句。

3.古诗文默写填空。(增加)

在年的基础上新增了一道综合实践例题(放在第7题)

第二部分阅读

古文阅读部分:

2.翻译下列句子。

第二部分阅读

古文阅读部分: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第三部分写作

半命题作文(无材料)、“材料型”全命题作文、“选词型”作文、材料作文

第三部分写作

半命题作文(有材料)、”材料型”全命题作文、材料作文

第四部分语文综合运用(删除)

生物

一.编写说明

年份

表述

试题要依据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要求以及我省教学实际编制,力图体现基础性、科学性、探究性,旨在考查考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引导和促进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并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学会学习,使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得到有效实施。

试题要依据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要求以及我省教学实际编制,在全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力图体现基础性、科学性、探究性。旨在引导学校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引导和促进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使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得到有效实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课程标准》

《生物学课标》

二、考试性质与目标

年份

表述

初中生物学学业水平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初中学生生物学课程学习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初中学生毕业的主要依据之一,同时也是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新生的依据。

初中生物学学业水平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终结性考试,主要衡量学生在生物学学习方面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是管理和引导学校认真执行《生物学课标》、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科学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考试成绩是初中学生毕业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主要依据之一。

初中生物学学业水平考试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综合考查考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依据《课程标准》,考试目标分成A、B、C三个层次:

依据《生物学课标》,考试目标分成了解(A)水平、理解(B)水平、应用(C)

水平三个层次:

能对生物学现象和生命活动进行解释、推断、区分。

能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断、区分。

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能对收集到的数据、证据进行处理,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

应用水平(C):在新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观点,分析和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能根据有关实验原理和方法,设计、评价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

应用(C)水平:在新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观点,分析和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能根据有关实验原理和方法,设计对照实验。

三、考试内容变化

1.水平层次改为考试要求

2.删除:(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2.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

(2)描述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情况及其意义(水平层次A);

(三)生物与环境

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5)简述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水平层次A);

(四)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1.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

(6)识别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1.动物的运动

(2)举例说出动物运动的重要性(水平层次A)

2.动物的行为

(1)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水平层次A)

3.增加:(五)生物圈中的人

2.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

(3)描述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4.其他主要是内容要求有所改变,详情如下:

年份

表述

(三)生物与环境

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简述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水平层次A);(2)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水平层次B)

(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考试要求B)

(2)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考试要求A)

(四)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2.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3)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水平层次A)

(3)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及意义(考试要求A)

(八)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的多样性

(4)简述酵母菌、霉菌和蘑菇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例证性试题

试题形式大体没有变化,

1
查看完整版本: 考纲对比VS安徽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