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肌强直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体外膈肌起搏对ICU获得性衰弱患者膈肌功
TUhjnbcbe - 2021/4/18 17:51:00
白癜风早期治疗         https://m-mip.39.net/nk/mipso_4549564.html
ICU获得性衰弱(intensivecareunit-acquiredweakness,ICU-AW)是重症患者在住院期间不明原因引起以呼吸肌无力、对称性四肢肌无力、脱机困难、反射减少以及轻瘫或四肢瘫等一系列表现的神经肌肉并发症,其中以膈肌为最主要的呼吸肌及上肢肌肉最受影响,面部肌群影响最小。在机械通气4~7d的患者发生率可达33%,机械通气≥10d的患者发病率高达67%。ICU-AW的膈肌功能障碍可能与重症患者长时间的卧床制动、多器官衰竭、高血糖、神经阻滞剂的应用及长时间的机械通气引起的膈肌去负荷、肌肉受损有关。体外膈肌起搏(externaldiaphragmpacer,EDP)是一种被动式的呼吸肌锻炼方法,通过体外周体表低频脉冲电刺激膈神经,引起膈肌节律性收缩,恢复膈肌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EDP已被研究证明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后膈肌功能障碍,脑卒中后膈肌功能障碍,高位脊髓损伤后膈肌功能障碍及顽固性呃逆(tractablehiccup,IH)等疾病的有效性。一项关于EDP对ICU-AW膈肌功能的研究特为大家整理重点,内容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1例研究对象均来自年9月~年8医院重症医学科,均诊断确定为ICU-AW,所有患者均有创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预期住院时间>2周,共收集患者76例,符合入选条件64例,分为对照组22例,观察组A21例,观察组B21例,3组性别、年龄、病程、BMI指数、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膈肌活动度、最大吸气压(MIP)、膈肌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1.2方法对照组仅给予不包括康复治疗的常规临床干预和护理流程,包括气道管理、抗生素应用、营养支持和镇静等;观察组A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心肺物理治疗师进行常规康复评估及治疗;观察组B在观察组A的基础上接受体外膈肌起搏技术,治疗在康复治疗后进行,患者仰卧位,床头抬高至60°,上位电极置于胸锁乳突肌下1/3外侧,下位电极置于双侧锁骨中线与第二肋间交叉点,脉冲频率为40Hz,刺激强度为患者能够耐受下最大强度,刺激次数为9次/min脉冲宽度us,脉冲幅度≤30V,以病人感觉舒适为准。每次20min,每天2次,每周6d,疗程为2周。1.3评定标准①膈肌活动度和膈肌厚度测评。②最大吸气压。③Barthel指数及ICU住院时间。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mean±s表示,两样本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3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不满足要求者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3组患者膈肌活动度、MIP、隔肌厚度比较治疗后,3组患者膈肌活动度、MIP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膈肌活动度组间两两比较,结果示观察组B>观察组A>对照组,对照组和观察组A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B分别与对照组及观察组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MIP评分比较,观察组B>观察组A>对照组(P<0.01)。见表2表23组患者治疗前后膈肌活动度/MIP比较2.23组患者治疗后膈肌厚度、Barthel指数、ICU住院天数比较3组治疗后膈肌厚度及Barthel指数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B>观察组A>对照组(P<0.01)。3组患者治疗后住院天数两两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B<观察组A<对照组(P<0.01)。见表3。表33组患者治疗后膈肌厚度、Barthel指数、ICU住院天数比较3讨论膈肌属于橫纹肌,是人体最重要的呼吸肌,占据静息呼吸状态70%~80%的呼吸动度,膈肌纤维按照磷酸化酶、肌肉氧化酶含量及ATP酶反应,分为快缩强氧化酵解型、快缩强酵解型和慢缩强氧化型,其中快缩强酵解型肌纤维(Ⅱ型纤维,白肌纤维,快肌)约占50%,发生废用性衰弱的速度是其他骨骼肌的8倍。ICU-AW患者的膈功能障碍,是以选择性膈肌Ⅱ型肌纤维萎缩为主要特征,其机制可能为ICU长期的制动、炎症、内分泌应激反应、循环障碍、去神经支配、营养不足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综合引起肌球蛋白合成减少和分解增加,造成的肌膜兴奋性降低,形成以膈肌和四肢肌为表现的肌肉萎缩。膈肌起搏(diaphragmpacing,DP)是通过电脉冲刺激膈神经,引起膈肌有节律的收缩,来模拟人体生理模式的呼吸运动。EDP由起搏器(脉冲电流发送装置)、导线和体表电极组成,它是将起搏电极粘贴于颈部皮肤距膈神经最表浅部位的皮肤,根据一定射电参数发出脉冲电流经过导线输送到体表电极进行刺激起搏,以提高膈肌兴奋性,增加膈肌收缩,从而使胸腔容积增加,改善肺泡通气量。因EDP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无创伤、费用低、适用范围广泛等特点,在国内应用较为广泛。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3组患者膈肌活动度和MIP结果说明早期心肺康复和EDP能够提高ICU-AW患者膈肌肌力和耐力,改善患者通气功能,这与勾海超等的研究结果一致,并且早期心肺康复联合EDP较之单一早期心肺康复治疗更有效果。本研究还发现,经治疗后3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和ICU住院时间同样存在有统计学差异,提示EDP能够有效改善ICU-AW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ICU住院时间,并且早期心肺康复联合EDP比单一早期心肺康复更有意义。这可能与EDP刺激后患者膈肌肌力和耐力增加,膈肌活动度提高,通气功能改善,全身氧供增加,有氧代谢增加,四肢骨骼肌耐力提高有关系。综上所述,体外膈肌起搏能够有效增加ICU-AW患者的膈肌肌力和耐力,改善患者通气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缩短ICU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但目前对于体外膈肌起搏的治疗强度、治疗持续时间,以及停止治疗后相关疗效能够维持多久无统一的定论,且本研究纳入样本量少,评价标准是通过影像学进行结构形态评价,而未通过“跨膈压”进行有效力学评价,后期需要更多大样本的研究来进一步探讨体外膈肌起搏在ICU中的使用价值。文章来源:李磊,李静,喻鹏铭,何成奇.体外膈肌起搏对ICU获得性衰弱患者膈肌功能障碍有效性的研究分析[J].中国康复,,34(06):-.

推荐阅读

1最新发布丨慢阻肺物理康复治疗新方案

2雅果呼吸吸动力绽放CTS

3NMES在COPD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4NMES对COPD患者骨骼肌的康复作用

5FES对ICU获得性肌无力患者康复的影响

本文章来源于引用的文章,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本
1
查看完整版本: 体外膈肌起搏对ICU获得性衰弱患者膈肌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