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DM为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的肌肉疾病,成年起病,以眼睑下垂首发,后逐渐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及肢体无力。
肌肉组织病理:表现为肌营养不良样改变,镶边空泡,部分患者可见核内包涵体,电镜可见自噬空泡。
肌肉磁共振:在OPDM的任何时期,腘肌完全回避,股直肌、缝匠肌、股薄肌、股二头肌短头仅轻微受累。
关于OPDM致病基因的研究:日本Tsuji团队于年在NatureGenetics中首次报道的利用TRhist程序对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分析,鉴定出LRP12基因的5’UTR区域CGG重复异常扩增的动态突变是OPDM的致病突变。年5月14日,医院神经内科王朝霞和袁云课题组发现了与OPDM致病机制与GIPC1基因5’UTR区域GGC异常重复扩增相关,为该疾病发现第二个致病基因。
表1:OPDM临床特点及文献复习OPDM的鉴别诊断在OPDM鉴别诊断中,最易混淆的就是与OPMD的鉴别,它与OPDM有相似的临床表现,都可以表现为双眼睑下垂、眼球活动障碍、咽喉部肌肉受累,随着疾病进展可累及肢体肌肉。除此之外,OPDM还应与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线粒体病KSS综合征等疾病相鉴别。01
OPMD
OPMD是一种晚发性遗传性骨骼肌疾病,其临床表现与OPDM有类似之处。虽然OPMD和OPDM的临床表型存在一定的重叠,但两者为不同的疾病实体。绝大多数OPDM患者在20-40岁起病,而OPMD则多在40-60岁起病。核心症状:眼睑下垂和吞咽困难、下肢近端力弱。
病理改变:肌营养不良样改变、镶边空泡和核内栅栏样包涵体。
肌肉磁共振:腘肌、大收肌受累重,而股内侧肌、股薄肌、胫前肌和胫后肌都是相对回避的。
致病基因:多聚腺苷酸结合核蛋白1基因(PABPN1)1号外显子(GCN)异常扩增所致。
OPMD与OPDM的鉴别:
表2:OPMD与OPDM相鉴别图2:OPMD与OPDM肌肉病理OPMD肌肉病理改变。A:HE染色可见镶边空泡形成,多分布于萎缩纤维;B:MGT染色可见数条不整红边纤维,另有少许纤维周边红染。
OPDM肌肉病理改变。C:HE染色见肌纤维大小明显不等,呈小群分布的坏死伴吞噬纤维及镶边空泡:D:MGT染色见红染的镶边空泡。
虽然OPDM光镜下肌肉病理改变特点与OPMD类似,表现为肌源性损害伴肌纤维内镶边空泡形成;但镶边空泡在OPDM中更为常见。
03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myotonicdystrophy,DM)是一类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肌病,多表现为进展性肌无力、肌强直及骨骼肌系统以外的多器官受损,DM包括1型和2型。DM1型是由于DMPK基因CTG序列扩增,而DM2型则是由CNBP基因中CCTG重复扩增引起。肌电图中典型的强直电位对DM有明显的提示意义。
OPDM部分患者肌电图也可见强直样放电,需与DM相鉴别,但DM较少出现眼外肌麻痹,“斧状脸”“秃顶”是DM患者的特征性面容,病理改变为细胞核内移及肌浆块,这些都有助于鉴别。
04
线粒体病KSS综合征
Kearns-Sayre综合征(KSS)是一种罕见、以散发为主、累及多系统的线粒体脑肌病,属于线粒体缺失综合征的一种类型。主要由线粒体DNA(mtDNA)单一大片段缺失导致,常常起病早,进展快,临床表现为慢性进行性外眼肌麻痹、视网膜色素变性、心脏传导阻滞三联征。
OPDM也有眼外肌麻痹的表现,但是一般没有视网膜色素变性、心脏传导阻滞等,且肌肉病理和特异性的基因检测有助于诊断。
要点总结
对于临床表现为缓慢进展的眼外肌麻痹、吞咽困难、四肢远端无力的患者,临床要考虑到OPDM的可能性;
怀疑OPDM的病人应详细询问家族史明确遗传方式,肌肉活检明确有无嗜碱性镶边空泡及管丝样包涵体;
临床中,OPDM主要需要与OPMD相鉴别,基因检测有助于两个疾病实体的诊断。
参考资料:[1]Shiura,Hetal.NoncodingCGGrepeatexpansionsinneuronalintranuclearinclusiondisease,oculopharyngodistalmyopathyandanoverlappingdisease.,NatGenet-[2]DengJ,etal.ExpansionofGGCRepeatinGIPC1IsAssociatedwithOculopharyngodistalMyopathy.,AmJHumGenet;(6)[3]卜碧涛,强直性肌营养不良中华神经科杂志年8月第52卷第8期[4]王钦,临床诊断眼咽远端型肌病1例及文献复习ChinJClinNeurosci,20(1),85-89[5]苏牟潇,散发性眼咽远端型肌病的临床、肌肉影像与电生理特点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年第44卷第5期本文首发: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汇报专家:王朝霞医院神经内科本文整理:CNA报道组——Liny责任编辑:陆离先生版权申明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End-征稿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yxjsjbxyxj.org.cn请注明:医院+科室+姓名来稿以word文档形式,其他不予考虑小编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