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请看题,这是一名50多岁的女性患者核磁共振成像。你看像什么病?
:该患者颞叶前部(白色箭头)和外囊(黑色箭头)白质在FLAIR序列上呈高信号。颞极白质FLAIR呈高信号,这是CADASIL的特征性表现,也称为O’Sullivan征,对本病的诊断敏感度为89%,特异度为86%。怎么样,妹子,我知道的多吧?嘿嘿。
:错。该患者肢体远端力弱10年,前2年患白内障,1年前出现眼睑下垂。没有偏头痛、中风或记忆丧失的病史。你看像什么病?
:……(大汉一脸懵逼状)
:给你提示下,患者临床和电生理检查没有发现肌强直。她的父亲和姑妈早发性双眼白内障和迟发性2型糖尿病。她的父亲既没有肌无力,也没有肌强直和心脏病。你看像什么病?
:……(大汉霜打茄子状)
:CADASIL的一些典型的核磁共振成像,如t2/FLAIR上颞极和外囊的白质病变,可能是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的一种常见表现。文献报告,66%到80.4%的DM患者在磁共振成像中有白质异常,而39%-44%的患者有颞叶前部皮质受累。因此,我们应该寻找更多的磁共振成像发现来帮助区分这些疾病。虽然在t2加权像上的微出血,脑萎缩和腔隙性梗塞支持CADASIL的诊断,但这些表现的缺失,以及在额颞叶脑表面或豆纹动脉分布区有明显的VR间隙(见于68%到83%的DM1型患者),支持强直性肌营养不良。面部和眼外肌萎缩也与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相关。
该患者轴位磁共振成像显示明显的VR间隙(白色箭头)。矢状位磁共振成像显示明显的血管间隙(蓝色箭头)和颞叶前部(红色箭头)在T2上呈高信号。DMPK分子检测显示1等位基因有50多个CTG重复序列,说明该患者符合DM1型诊断。
萌妹子点评:CADASIL和DM
CADASIL和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的核磁共振成像可能类似;然而,二者的临床病史区别非常大。对这些疾病的正确诊断应该首先建立在关键的临床表现上,而神经影像应该作为鉴别诊断的提示,必须通过适当的分子检测才能确诊。定性一定靠病史!!!不要看见影像就想着秒杀。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myotonicdystrophy,DM)是一组以肌无力、肌强直和肌萎缩为特点的多系统受累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除骨骼肌受累外,还常伴有白内障等多系统受累表现。发病率为13.5/10万。本病具有高度临床异质性,根据临床表现和致病基因的不同分为I型和II型。MD1型也称Steinert病,主要是由于DMPK(强直性肌营养不良蛋白激酶)基因(染色体19或3)的DNA序列短CTG重复序列的扩增。典型DM1型,通常20~30岁之间发病(40岁以上患者较为罕见)。主要特征为渐进性肌无力、肌萎缩,偶见认知功能减退。DM1型病变的典型特征是异常白质信号累及颞叶前部。
CADASIL(cerebralautosomaldominantarteriopathywithsubcorticalinfarctsandleukoencephalopathy)即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位于19号染色体上的Notch3基因突变所致,表现为皮质下缺血事件,并导致进行性痴呆伴假性球麻痹。多在35-45岁发病,多无高血压史,常有家族史。患者反复出现TIA,皮质下梗死及腔隙性梗死的症状体征,可伴有头痛,痴呆,假性球麻痹,抑郁和尿便失禁。
萌妹子和大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