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巴蒂,大致的讲完了骨骼,今天就继续讲肌肉啦。
在正式讲肌肉之前,先补充两个两个知识点:
1,解剖体位。2,人体基本切面。
1,解剖体位:身体直立,面向前方,双眼平视,上肢下垂,掌心向前,双足并拢,足尖向前。在解剖体位,一切角度为零,且与身体所处姿态无关。
2,人体基本切面:
矢状面:由前向后垂直延伸,由头骨的矢状缝得名。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以及与它相互平行的所有的面。在矢状面自我可进行屈曲(关节间角度变小)、伸展(关节间角度变大)动作。如肩屈(手臂抬起向前)、肩伸(手臂向后抬起)。一般来讲,往前就是屈曲,往后就是伸展。但膝关节除外,膝关节往前是伸展,往后是屈曲。
冠状面:也称额状面。由身体一侧向另一侧延伸,由头骨的冠状缝方向得名。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以及与它相互平行的所有的面。在冠状面自我可进行内收、外展、侧屈动作。
水平面: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的切面以及与它相互平行的所有的面。在水平面自我可进行水平内收、水平外展、旋转(运动关节绕其本身的垂直轴在水平面内做的运动)动作。其中旋转又分为:内旋(由前向内旋转)、外旋(由前向外旋转)。
Okk.回到继续讲肌肉。
先总结一句我老师之前教我的:肌肉的天性是收缩。
我们全身共有多块()肌肉,按其结构功能分为:
心脏肌(心肌):不受意志控制,构成心脏。主要运动形式:收缩、舒张。
平滑肌:不受意志控制,构成内脏器官。主要运动形式:蠕动,如肠道。
骨骼肌(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约占身体肌肉的80%、约占体重的40%、且经常锻炼人群的骨骼肌可占体重的45--55%):受意志支配,主要运动形式:收缩、舒张。
其中膈肌属于半意志肌,是人体最重要的肌肉之一,没有它就不能呼吸了。
而我们在这讲的肌肉也主要是讲骨骼肌。
1,骨骼肌结构概述:
骨骼肌是由单个肌肉纤维组成。“肌肉”的意思是指多束肌纤维(即肌束)经由结缔组织组合在一起。且肌肉上的结缔组织在运动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肌肉由被称为肌外膜的结缔组织包覆,位于皮肤、皮下脂肪组织以及浅层筋膜之下。肌外膜汇集至与肌腱相接处,使得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再经由结缔组织传到肌腱和骨骼,从而产生动作。
肌纤维集结成束,每一条肌束都包含几条至几百条肌纤维,并被肌束膜包裹。每条肌肉纤维都由肌内膜所包裹,所以肌内膜包覆着单一的肌纤维,肌束膜包覆肌束,肌外膜包覆整块肌肉。肌纤维产生的力量经由肌纤维膜、肌束膜和肌外膜一直传递到肌腱,最后达到骨骼。
肌内膜-肌纤维、肌束膜-肌束、肌外膜-肌肉。
2,肌肉收缩
2,1、肌肉的收缩机制。
关于收缩机制,目前最流行的一种学说是:肌丝滑行学说(概述为:肌肉收缩时在形态上表现为整个肌肉和肌纤维的缩短,但在肌细胞内并无肌丝或其含的分子结构的缩短,而只是在每一个肌小节内发生了细肌丝和粗肌丝之间的相互滑行,结果使肌小节长度变短,造成整个肌原纤维、肌细胞和整条肌肉的缩短。)这里不作更详细的阐述,有兴趣的小伙伴可自行查阅相关资料或书籍。
2,2、肌肉的收缩类型。
向心收缩:指肌肉在对抗阻力时产生张力,使肌肉长度缩短的收缩。
离心收缩:指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
等长收缩:(又称静力收缩)指肌肉在对抗阻力产生张力时,没有明显的关节角度或肌肉长度变化的收缩。
等动收缩:指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始终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
2,3、不同收缩类型在训练中的影响
所有的练习都是由肌肉离心收缩、向心收缩、和等长收缩方式完成的。每一次动态重复动作都包含了离心收缩、向心收缩、和等长收缩。
离心收缩:肌肉离心收缩时,在单位肌肉横断面积能产生更大的力,参与的肌纤维数量较小,能耗也较少,造成的肌肉损伤较大。相比于向心和等长收缩更有利于肌力、肌肉围度的增长。但同时训练的风险也较高,更容易引发肌肉延迟性酸疼,从而需要更长的恢复时间。这也是为何很多人都在训练中都强调离心训练的原因。
向心收缩:在三种收缩(离心收缩、向心收缩、等长收缩)常态中产生的力量最小,所以其是全幅度动作重复次数的限制因素,因此重量的选择最终要取决于能够将多大的重量举过该向心收缩模式的薄弱区域(就比如,你在做二头弯举,刚好弯举到中间点时,感觉这个点很难弯举过去,这就是薄弱区域。但一旦越过了薄弱点,在剩下的动作范围内就会较轻松的利用向心收缩来克服重量了)因此在动作的其他区域,包括向心收缩模式阶段,可能都不会受到最佳训练刺激。
等长收缩:等长肌肉动作在抗阻力训练中以多种方式出现。比如:
对不同的肌群的稳定作用,维持身体姿势、对抗外界阻力等作用。
介于动作中主动肌的离心收缩与向心收缩之间。
在握紧重物时。例如平板支撑训练就是肌肉等长收缩的动作模式。
3,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特征
肌纤维具有不同的形态及生理特征,分为不同的肌纤维类型,依据骨胳肌的活动功能而言,骨胳肌纤维的类型可以分为慢缩肌与快缩肌;依据骨胳肌的型态而言,骨胳肌纤维的类型可以分红肌与白肌。研究发现,虽然慢缩肌都属于红肌,但是快缩肌则可以分为红肌与白肌两类;因此,人体骨胳肌的类型,基本上可以分为慢缩红肌I、快缩红肌IIa与快缩白肌IIx三大类。这里相对来说也比较复杂,不作更详细表述,大概了解就ok。想深入了解的小伙伴可自行查阅相关资料或书籍。
4,骨骼肌的分类(根据外形)
长肌:主要分布在四肢,收缩可引起大幅度运动。比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股直肌等。其中人体最长的肌肉是缝匠肌。
短肌:分布于躯干深部,能持久收缩,帮助维持稳定。
扁肌:(阔肌)主要分布在胸、腹壁、有保护脏器的作用。如胸肌,腹肌。
轮匝肌:分布于孔裂周围,纤维呈环状。收缩时可使孔裂缩小或关闭(如眼睛,肛门)。
5,骨骼肌的协作关系
主动肌:完成动作时起主要作用的肌肉。
拮抗肌:与主动肌功能相反。
稳定肌:(固定肌)起到稳定骨骼的作用。
协同肌:帮助主动肌共同完成某个动作的肌肉。
6,骨骼肌的工作术语
肌肉的起点与止点。每块肌肉两端在骨骼上的附着点分为起点和止点。对于躯干肌,靠近人体正中面的为起点,远离的为止点。对于四肢肌,将靠近近侧端的附着点,成为起点,远侧端上的附着点,称为止点。
定点与动点(不是固定不变的)。每块肌肉附着在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骨面上,中间跨过关节。肌肉收缩带动骨骼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多半是一骨相对固定,另一骨相对移动。相对固定骨上的肌肉附着点为定点,相对移动骨上的附着点为动点。且动点与定点不是固定不变的!
肌拉力线:肌肉两个附着点中心之间的连线。若是肌肉在某骨处突然转弯,则在肌肉转弯处的横切面中心与动点中心之间的连线,就是该肌肉的肌拉力线。
7,一般健身所训练的肌肉:
胸、肩、背、腿、臀、手臂、腰腹
okk.今天的肌肉部分就先讲到这。想继续更详细更全面的了解肌肉的小伙伴,推荐阅读(肌肉解剖图解)或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与书籍。
三三三鱼感谢赞赏。愿你能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