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21日,第十二届复旦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之生命科学论坛在复旦大学江湾校区生命科学学院F区报告厅成功举办。本届生命科学论坛主题为“探索前沿,洞见未来”,来自全国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在校博士生汇集于此,报告主题涉及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物信息学以及其他交叉学科领域。本届论坛旨在通过研究成果的交流,碰撞出应用领域的思维火花,激励广大研究生为科学的进步和人类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届论坛共收到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8所高校及研究所的38份投稿论文和57份投稿海报。经过前期评审,最终选出12篇优秀论文进入现场汇报、29篇优秀墙报进行现场交流。此外,论坛还邀请了来自同济医院的汤扬博士和来自医院的朱小鹏博士进行专题分享。
出席本届论坛的嘉宾有: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林鑫华教授,学院*委副书记余文博老师,以及特邀嘉宾学院副院长王纲教授;此外杰出校友袁纪*博士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出席论坛并作特邀报告。担任本次论坛的评委有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钟江教授、倪挺教授、吴家雪研究员、任国栋研究员、于肖飞青年研究员。
开幕致辞
论坛于上午九时正式开始。首先由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林鑫华教授向全体与会人员进行开幕致辞。林院长讲到,目前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收官时期,十四五的起始阶段,科研人也要有新的开始。作为科研工作者,我们要立足生命科学,结合专业特色,启迪新思维、掌握新方法、拓展新视野、树立新目标,将个人发展和服务社会相结合,将个人兴趣和国际前沿相结合。林院长表达了对新一代青年学子的期待和鼓励。
特邀报告
开幕致辞后,王纲教授在特邀报告前表示,能够在全球疫情的“非常时期”举办本次讲座格外的不易,同学们能够在这个美丽的季节,汇聚在复旦美丽的新江湾校园,应该感谢国家对疫情的有效防控,要在科研工作中更加努力做出贡献。
随后,王纲教授进行了题为“TranscriptionalEpigeneticControlofDevelopmentandDiseases”的特邀报告。王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他的团队围绕转录中介体开展的一系列工作,揭示了中介体的非经典功能及其在发育过程和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为在座的参会同学提供了启发与思路,并仔细回答了同学踊跃的提问。
大会合影
特邀报告后,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优秀论文报告
随后,十二位报告人的优秀学术报告正式开始。
上午
01
南京大学丁宸云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MLL4通过与MEF2协同作用决定肌纤维类型并影响骨骼肌功能
骨骼肌通过精准调控收缩及代谢基因表达谱变化,从而直接决定肌纤维类型的重塑。研究发现,慢肌中高表达的表观传调控因子,组蛋白甲基转移酶MLL4直接调控I型氧化型肌纤维基因表达谱的形成,研究证明MLL4通过与MEF2协同调控骨骼肌肌纤维类型重塑。02
中科院上海有机所段永嘉
长非编码RNANEAT1介导ALS致病蛋白TDP-43通过相分离形成核内小体以抵御外界压力
RNA结合蛋白如TDP-43是肌萎缩脊髓侧索硬化症(ALS)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致病蛋白,本研究发现当细胞受到外界刺激时TDP-43在核内形成具有动态的、可逆的液滴状的核内小体,该小体形成与NEAT1的表达水平正相关,揭示了TDP-43介导ALS疾病发生的新机制。两位报告人的分享结束后,论坛的第一场墙报交流环节开始。本次论坛共收录29篇优秀投稿墙报,按学科类别展示在大厅中,投稿者、与会人员来到大厅进行学习和交流。
墙报交流
墙报交流结束后,投稿人、与会人员返回会场,上午的下半场报告分享正式开始。
03
复旦大学库德莱迪·库尔班
细菌分泌的外膜囊泡(OMVs)包载的阿霉素(DOX)制剂性能检测和其对肺癌A细胞的凋亡的研究
抗肿瘤药阿霉素(DOX)的临床应用需要更有效的药物递送系统和副作用更少的制剂。本研究从减*的肺炎克雷伯菌中获得了革兰氏阴性细菌天然释放的纳米膜囊泡(OMVs),并制备了载有阿霉素的OMVs(DOX-OMV)。研究表明,OMVs不仅可以作为化学治疗剂的生物纳米载体,而且还可以引发适当的免疫反应,因此在肿瘤化学免疫治疗中具有巨大的潜力。04
中科院遗传所刘羽诚
大豆泛基因组研究
大豆是世界重要的经济作物,是人类摄取植物油、蛋白质的重要来源。该项研究从份测序的大豆样品中,选择了26个代表性的品种进行了三代测序和从头组装,获得了26个样品的高质量基因组,首次在植物中实践了图形结构基因组。该工作揭示了大豆遗传变异类型的多样性以及泛基因组工作的必要性。05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蒲梅
miR-30b-5p在细胞核内抑制TFEB介导的溶酶体生成和自噬
微小核酸(miRNA)能够通过靶向不同的自噬溶酶体相关基因调节自噬过程,该项工作发现miR-30b-5p能够在细胞核中通过与自噬溶酶体相关基因启动子区的CLEAR元件相结合,占据转录因子TFEB的结合位点而抑制TFEB的转录活性,进而抑制溶酶体的生成以及自噬,创新性地证明了成熟形式的miRNA可以进入细胞核来发挥非经典基因转录调控作用,揭示了其在细胞核中与顺式作用元件和转录因子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全新分子机制。专家点评
五位报告人汇报后,上午的优秀学术报告结束。倪挺老师代表专家组对上午的报告报告进行了点评:报告人的报告内容全面、涉及领域广,与会者能够学习到很多;同时,与会者的提问也可以给报告人提供不同的思考角度和研究策略,这是一场丰盛的学术盛宴。
下午
06
复旦大学史晴
前列腺癌相关的SPOP突变能够通过上调表达应激颗粒来增加肿瘤细胞的抗凋亡能力
该项工作揭示了细胞质SPOP识别并触发SG成核蛋白-Caprin1的泛素化依赖性降解,野生型SPOP抑制了SG组装,而前列腺癌相关的SPOP突变体以依赖Caprin1的方式增强了SG组装。因此,SPOP突变使前列腺癌细胞对应激诱导的细胞死亡更有抵抗作用。该发现揭示了Caprin1蛋白稳态调控新的分子原理,并为前列腺癌中SPOP突变与SG组装上调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见解。07
复旦大学谭舒丹
编码SARS-CoV-2病*样颗粒的COVID-19mRNA疫苗在小鼠中诱导强烈的抗病*免疫反应
mRNA疫苗在抗原的选择上极其灵活,该项研究设计了三种针对COVID-19的mRNALNP候选疫苗,它们编码了棘突(S)蛋白的受体结合域(RQ-RBD),全长S蛋白(RQ-Spike)和SARS-CoV-2病*样颗粒(RQ-VLP),研究显示RQ-VLP是COVID-19的有希望的mRNA疫苗候选者。08
复旦大学王镜谕
拟南芥HYL1保护pri-miRNAs免受核内核酸内切体降解
本研究通过正向遗传学筛选hyl1-2的表型抑制子,结合图位克隆分离鉴定到核酸外切体成员SOP1,表明SOP1和HEN2是通过外切体途径参与miRNA合成代谢调控的,揭示了外切体在pri-miRNA生物发生中的监控作用以及加工复合体核心成员HYL1对于primiRNA的保护功能,拓展了对于加工过程中pri-miRNA质量监控机制的认识。0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贝贝
DNAH17纯合错义突变导致鞭毛不稳定和弱精子症
弱精子症是导致男性不育的常见因素,该项研究们在巴基斯坦收集了一个近亲结婚的家系,家系中有三位男性弱精子症,通过WES测序以及构建携带患者突变的小鼠模型明确了DNAH17纯合错义突变c.GA是导致弱精子症的致病突变,该突变特异的引发附睾尾内精子尾部主段和尾段4-7号微管二联体不稳定,且这种不稳定与精子在附睾中的储存时间有关。该研究成果表明DNAH17蛋白对附睾内4-7号微管二联体稳定性的维持至关重要,也提示精子尾部9组微管二联体的结构、分子组成和性质可能不同,同时也为男性不育的遗传咨询和诊断提供了新的分子靶标。专题分享
第一轮报告结束后,由特邀分享嘉宾带来专题分享。
首先是同济医院博士后汤扬进行了题为“靶向STRN3-PP2A磷酸酶重新激活Hippo肿瘤抑制活性抗胃癌”的专题报告。胃癌异质性极强且缺少有效疗法,具有独特性异质性,胃癌中Hippo-YAP信号通路至关重要。研究通过筛选获得的STRN3可以抑制Hippo通路,STRN3与Hippo通路以及胃癌不良预后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STRN3-PP2A磷酸酶使MST1/2激酶活性丧失,此外,STRN3调节MST1/2激酶活性具有特异性,实验设计SHAP多肽抑制胃癌生长,发现其效果明显优于Hippo通路其他药物,为胃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和研究思路。
接着,医院朱小鹏医生带来了题为“骨骼肌IRF4通过PTG/糖原通路调控小鼠运动能力”的专题分享。为探究骨骼肌与棕色脂肪的作用关系,同时探究IRFs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开展了系列研究,发现骨骼肌IRF4特异性敲除对正常饮食的小鼠体重、GTT、ITT、组织学表现、肌纤维类型没有明显影响,但运动能力有了明显提高,骨骼肌糖原含量与运动能力呈正相关,骨骼肌IRF4特异性敲除小鼠骨骼肌糖原含量增高。进一步研究发现PPP1R3C(PTG)是IRF4作用的潜在靶点,PTG表达在运动后降低,动物中敲低PTG抑制IRF4敲除引起糖原增多,运动能力增强。此外,朱医生也分享了自己的科研经历和“心得干货”,引起全场共鸣。
专题分享结束后,全体与会人员来到生命科学学院F区一楼大厅进行第二场墙报交流。老师和同学们认真阅读墙报内容,积极和墙报作者探讨,进行热情的交流,产生思维的碰撞,并为心仪的墙报进行投票,气氛热烈而又井然有序。
墙报交流
墙报交流结束后,投稿人、与会人员返回会场,下午的下半场报告分享正式开始。
10
中南大学张秋萌
NCKAP1有害变异导致具有孤独症核心表型神经发育障碍
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和智力障碍的患者中,已经鉴定出NCKAP1的有害变异。该项工作从20个无相关性家庭中收集了21个携带NCKAP1相关变异的个体,总结了基因型和表型的数据,发现孤独症、语言和运动迟缓以及认知或学习障碍是NCKAP1变异的患者的常见临床特征,研究表明NCKAP1破坏性变异可能是通过干扰皮层发育早期神经元的迁移而在神经发育迟缓及孤独症发生中起到作用的。11
上海交通大学张旭
OsINP1和OsDAF1协同调控水稻萌发孔的发育
花粉表面的萌发孔为花粉管的萌发提供了出口。本文报道了一种孔环的形成和育性所必需的水稻凝集素受体激酶OsDAF1,OsINP1的突变阻止了花粉萌发孔的形成,进而导致花粉无法萌发。研究结果表明OsINP1通过直接的蛋白互作来实现OsDAF1的极性定位,证明OsINP1在水稻中发挥了更多的作用。该研究首次报道了导致不同物种花粉萌发孔形态差异的重要因素,为揭示谷类粮食作物花粉发育过程中花粉的表面模式形成、萌发孔极性建立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周建腾
PedMiner:一种基于家系全外显子测序数据进行连锁分析的寻找致病变异的工具
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疾病研究领域的进程。该项工作回顾了已有的连锁分析工具,并推出了PedMiner,一种基于家系全外显子测序数据进行连锁分析,从而减少候选致病突变数量的网页工具。PedMiner将连锁分析,突变注释和筛选整合到自动化分析流程中,可以有效推动孟德尔遗传疾病的研究。优秀论文学术报告结束后,由杰出校友吉凯医药(上海)有限公司CEO袁纪*博士为全体与会人员带来题为“生物制药前景探讨”的特邀报告。袁博士从目前生产研发领域中关键的转化医学链开始介绍,通过对中国抗肿瘤抗体药物市场规模、中国抗肿瘤基因治疗市场等的分析,指出近年来中国在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等领域实现弯道超车的可能性,鼓励科研工作者更需要抓住机遇努力做出可转化的成果,做出科研成果转化领域的中国突破。
闭幕报告
闭幕报告结束后,任国栋老师对下午的报告进行了点评。任老师首先感谢与会报告人和工作人员在“特殊时期”的努力,感谢兄弟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同学老师的支持。随后,任国栋老师表示,希望全体研究生能够牢记并践行习总书记的期待“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直面重要科学问题,坚持努力,相信成功一定会到来。
评委点评
论坛的最后,钟江老师代表专家组对本届博士生论坛进行了总结点评,钟老师讲到本届论坛报告水平高,选题前沿,是一场具有国际水平的报告,十二位报告人的研究工作量饱满、有深度,讲演幻灯片赏心悦目,与会人员能够充分享受报告。同时,钟老师也对全场学生提出了进一步的期待,希望今后同学们能够成为优秀学者,或成为生物医药行业的领*人物,为中国的生物科研领域添砖加瓦!
总结点评
颁奖环节
优秀报告奖
姓名
奖项
所属院校
刘羽诚
一等奖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史晴
二等奖
复旦大学
张旭
二等奖
上海交通大学
丁宸云
三等奖
南京大学
段永嘉
三等奖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谭舒丹
三等奖
复旦大学
周建腾
优秀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库德莱迪
优秀奖
复旦大学
蒲梅
优秀奖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王镜谕
优秀奖
复旦大学
张贝贝
优秀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张秋萌
优秀奖
中南大学
优秀墙报奖
姓名
奖项
所属院校
李金全
一等奖
复旦大学
鲍阳明
二等奖
复旦大学
张茜
二等奖
复旦大学
王镜谕
三等奖
复旦大学
孙申飞
三等奖
复旦大学
谭舒丹
三等奖
复旦大学
同等级奖项排名不分先后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本次论坛传承着博士生论坛“博学深思”的学术精神,引领生科学子设定新的目标,创新方法理念,探索前沿,洞见未来。
再次感谢各位嘉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的参与,让我们期待下一届博士生学术论坛之生命科学论坛的到来!
嘉宾、报告人员与工作人员合影
文案:李晓雪
编辑:裴晓如
组织机构:复旦大学研究生院
复旦大学*委研究生工作部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遗传与发育协同创新中心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