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共济失调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但是大多数的患者对于这种疾病并不是太了解,所以就会很容易导致疾病加重。共济失调一般可以分为少年脊髓型遗传性共济失调,遗传性痉挛性共济失调,以这两种共济失调的疾病为主,发现这种疾医院进行治疗,防止病情加重。
治疗共济失调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中医疗法,针刺治疗,中药以及肢体功能锻炼,这些治疗方法都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病情。一般情况下,共济失调发展比较缓慢,也不会导致心肺等一些并发症;有些少数比较严重的患者会造成卧床不起而残废的。对于共济失调还是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的,要及时的接受治疗,防止疾病的加重。
本病是遗传性共济失调较多类型,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表现:最早为两腿僵硬不灵活,下肢肌强直和踝关节背曲肌的无力而出现剪刀步态。因髓关节屈肌的无力和痉挛,病孩感到上楼困难,检查可发现两下肢肌张力高,肌力减弱,膝踝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无感觉障碍。发病缓慢进展,以后上肢也受影响,出现较轻的锥体柬征。累及延髓时出现痉挛性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和强哭强笑。晚期可有括约肌功能发生轻度障碍。可有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和视网膜色素变性。
①共济运动障碍:步态异常是遗传性共济失调最为常见、也多为首发症状,表现为醉酒样或剪刀步态,道路不平时行走不稳更加明显。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起坐不稳或不能,直至卧床。构音障碍为遗传性共济失调的特征之一,患者主要表现为发音生硬(爆发性言语)、缓慢,单调而含糊,构音不清,音量强弱不等,或时断时续,呈呐吃语言或吟诗样语言;病情进展至晚期时,几乎所有患者均出现运动失调性构音障碍。书写障碍为上肢共济失调的代表症状,患者常继下肢共济失调症状后随病情进展而发生,表现为字线不规则、字行间距不等,字越写越大,称为“书写过大症”,严重者无法书写。
②眼球震颤及眼球运动障碍:可表现为水平性、垂直性、旋转性或混合性眼球震颤,部分患者可出现不协调性眼震、周期交替性眼震或分离性眼震等;眼球运动障碍多见于核上性眼肌麻痹,或注视麻痹、眼球急动缓慢、上视困难等。
③吞咽困难和饮水呛咳是由于脑干神经核团受损所致,随着病情的进展,临床表现逐渐明显且多见。
④震颤主要表现为运动性震颤、姿势性震颤或意向性震颤,若伴有锥体外系损害,也可出现静止性震颤。
⑤痉挛状态。由锥体束受损所致,表现为躯干及肢体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或亢进、膑踝阵挛、Babinski征阳性等,行走时呈明显的痉挛性步态。
⑥锥体外系症状。部分患者由于基底节受损,故可伴发帕金森病样表现,或出现面、舌肌搐颤,肌阵挛、手足徐动症、扭转痉挛、舞蹈样动作等锥体外系表现。
中医:外因:感六淫病邪引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亏损导致本病。中医归属血为阴液;具有滋润、营养功效。气为血之统帅,气行则血行,而人体所有生理功能活动与气的推动有密切关系。气血不足,肌肉筋脉失去滋养,则导致共济失调。内因:七情所伤,累及脏腑,例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肝藏血,主导筋腱;肾藏精,主导骨骼;当肝肾受伤引起这些脏器的阴液及精气亏损时,最易引致本病。另一方面,由于身体素来阴虚容易产生内热,进一步灼液伤津,精血亏损未能灌溉荣养筋腱肌肉,最后产生痿软无力。
不内外因:主要是由于不良生活习惯引起;平时不注意保养身体,饮食失调,过食油腻、甜味食物,损害脾胃。另外久病脾胃致虚或劳倦过度亦可损及脾胃,脾胃是后天津液气血生产转化之泉源。脾胃虚弱则体内气血减少,肌肉筋脉失去营养,故肌肉无力、睑垂或四肢乏力,或呼吸困难等。先天因素:先天禀赋不足,身体素来脾胃虚弱,或先天性脾肾阳虚,或肝肾阴虚等。身体未能吸收足够的水谷精微,及时转化作气血,濡润肌肉筋脉,故四肢肌肉痿软无力。
REC
御方生髓汤:历代医家对痿证的认识为“内脏不足”,“阴血不足”,“使之太过,肾精枯竭”,“元气败伤,精血虚不能灌溉”等,气血津液所伤而致,其中肝肾之虚为主要病机,气血津液不足是形成痿证的主要因素。御方生髓汤本着“治痿独取阳明”的原则,选用*参、*芪、白术、甘草等补脾气;参以《丹溪心法》“痿之不足乃阴血不足也”,根据痿证病机与病因,严谨辨证与精当用方。
御方生髓汤诊疗痿症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
止痛通络,修复脊髓神经系统
活血镇痛,通脉透骨,活化病变部位的缺血缺氧状态,改善脊髓的病态肿胀,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兴奋中枢神经细胞,抑制炎性水肿,使触觉逐渐恢复,改善患者的疼痛、麻木、痉挛、僵硬等外在表现!
第二阶段
补精养髓,营养神经提高免疫力
补肾生髓,滋养督脉,补充受损部位流失的大量营养成份,滋养神经细胞,提高神经细胞的繁殖和再生能力。改善病灶处的脊髓、骨骼、肌肉组织细胞的活性,营养骨膜增强韧带组织柔韧性,增强机体组织免疫力。
第三阶段
滋肝壮骨,促进神经繁殖再生
逐步激活并修复断裂的神经,重建或通过侧枝重建使损伤的神经功能得以恢复。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神经组织,轴突树突紧密相连;从而达到周身经络通畅,气血和谐,肝肾滋养,柔筋壮骨。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