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习惯性流产?
习惯性流产是妊娠早中期常见并发症之一,在学界和临床上有多种定义,在孕20周前有3次或连续3次以上流产经历为习惯性流产。同时,随着年龄的增加,生育力的下降,在高龄孕妇中(35岁),2次或连续两次以上就可以诊断为习惯性流产。(我国目前使用的定义为:在孕20周前连续有2次或2次以上自然流产经历)。
习惯性流产的病因非常复杂,其中约50%可除外生殖道感染、解剖、内分泌、遗传和自身免疫功能异常等因素。约50%习惯性流产病因不明,是临床上难治性不育的原因。临床上自然流产的发生率为15%~25%,而其中的80%以上为发生在妊娠12周前的早期流产。妊娠12周以前的早期流产多由遗传因素、内分泌异常、生殖免疫功能紊乱及血栓前状态等所致;妊娠12周至28周之间的晚期流产且出现胚胎停止发育者,多见于血栓前状态、感染、妊娠附属物异常(包括羊水、胎盘异常等)、严重的先天性异常(如巴氏水肿胎、致死性畸形等)。
免疫因素的习惯性流产患者多有TNF升高
多次流产或无法怀孕的女性在胚胎试图植入子宫时,身体的免疫系统会出来阻止,或者在之后的妊娠期切断母体供给系统。当TNF-alpha细胞因子比例过高时,它会阻止胎盘细胞分裂。TNF-alpha和干扰素一类的细胞因子同时会刺激血液凝集系统,这将导致切断毛细血管对胚胎的营养和氧气的供给。
王霞等人通过对习惯性流产患者血清中的TNF一α及可溶性人白细胞抗原G(sHLA—G)的水平测定来探讨TNF—α及sHLA—G与习惯性流产的相关性。全部研究对象均排除内分泌系统、内科系统及感染疾病,无遗传性疾病,无内生殖器官发育畸形、夫妇双方染色体无异常,TORCH(一),生活规律均无吸烟、酗酒、滥用药物史。结果发现,妊娠早期孕妇血清中TNF一α及sHLA—G与妊娠成功有直接关系,TNF—α升高及sHLA—G降低可能会导致习惯性流产的发生。(如下表)
注释: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习惯性流产组血清中外周血淋巴细胞的TNF表达水平则明显升高(P0.05),而sHLA—G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NF抑制剂在习惯性流产中的作用
Monikaohams等通过测定复发性流产患者使用西地那非或依那西普治疗中的促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血清浓度来评估两种药物在习惯性流产中的作用。结果发现,依那西普治疗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显著升高。而在治疗完成后,依那西普治疗导致血清TNF-α水平显著下降(下图)。在受孕前使用TNF抑制剂,可以限制药物对胎儿的致畸作用,似乎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免疫依赖性复发性流产的治疗方法。同时,也侧面证明了早、中期使用TNF抑制剂治疗风湿性疾病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1.EffectsofsildenafilcitrateandetanercepttreatmentonTNF-αlevelsinperipheralbloodofwomenwithrecurrentmiscarriage;
2.血清TNFα及sHLAG水平与习惯性流产的关联性分析;
3.复发性流产诊治的专家共识。
医院风湿免疫二科姜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