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颤麻痹又叫帕金森氏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是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理改变主要位于黑质、苍白球及纹状体内。丘脑底核、延髓、丘脑下部、导水管周围及第3脑室周围的灰质和大脑皮层亦可偶然受侵。肉眼可见黑质有明显的色素消失,脑室可轻度扩大。在显微镜下可见神经细胞消失,黑质色素细胞中的 黑色素 消失,伴有神经胶质增生。
肌强直、震颤和运动减少是本病的主要特征,起病多缓慢,逐渐加剧。震颤最先出现于肢体的远端,多由一侧上肢的远端(手指)开始,然后逐渐扩展到同侧下肢及对侧上下肢,最后累及下颌、口唇、舌头及头部。
病早期震颤仅于肢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出现,随意运动时可减轻或暂时停止。至晚期随意运动亦不减轻或休止。情绪激动时震颤加重,睡眠中则完全停止。强直是由于伸肌与屈肌的肌张力都有增高,在关节做被动运动时,增高的肌张力始终保持一致,而感觉有均匀的阻力,称为铅管样强直。如病人合并有震颤,则在伸屈肢体时可感到在均匀的阻力上出现断续的停顿,称为齿轮样强直。四肢、躯干、颈部及面部肌肉均可受累。由于这些肌肉的强直,出现病人头部前倾,躯干俯屈,上肢肘关节屈曲,腕关节伸直,前臂内收,下肢髋及膝关节略为弯曲,手足姿势特殊,指间关节伸直,手指内收,拇指对掌等特殊姿势。运动障碍方面,初期病人上肢不能做精细动作,表现为书写困难,字写得弯弯曲曲,越写越小,称为写字过小征。生活不能自理,如结鞋带和钮扣、穿脱鞋袜和裤子、洗脸、刷牙、坐下后起立、卧床翻身等都有困难。步态障碍最为突出,病的早期,表现为走路时下肢拖曳,随病情发展,步伐逐渐变小变慢,起步困难,迈步后即以极小的步伐向前冲去,越走越快,不能即时停步或转弯,称"慌张步态"。由于面:部肌肉运动减少,病人面部无表情,不眨眼,双目凝视,形成"面具脸"。流涎,严重时出现吞咽困难。病人常出现 便秘 ,震颤侧大量出汗。有的病人可有言语障碍,有脑部器质 性病 变者尚可有智能衰退。原发性震颤麻痹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动脉硬化症、一氧化碳 中* 、颅脑损伤、脑代谢障碍、基底节肿瘤、 脑炎 后、重金属中*、吩噻嗪类药物及抗忧郁剂等中*,均可产生与震颤麻痹类似症状或病理改变,称震颤麻痹征群。原发性震颤麻痹好发于50~60岁之间,男多于女。
祖国医学称本病为颤振,认为年老人气阴衰败,阴亏则阳盛,风从阳化,阴虚则生热,热极生风,肝风动则肢体震颤。血虚脉失所养,则筋脉拘紧,肌肉强直。肾主水,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阴不足,肝阳亢盛,则肝风内动,亦可出现震颤。脾主运化,主肌肉四肢,由于脾虚运化失权,水谷精微不能营养四肢,或脾虚痰湿凝聚,阻塞经络,则出现四肢无力,运动减少。本病以虚为主,主要在肝、肾、脾三脏,同时虚中夹实,可见风、痰、瘀的实象。
五龙震颤疗?法治疗震颤麻痹
组成:五?爪龙、活血龙、地龙、川江龙、天龙、龟板、当?归、煅龙骨、煅牡?蛎、穿山甲、西红花、郁?金、木瓜、山茱萸、葛根等几?十味中草药。在治?疗震颤类疾?病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病症阶段分?步进?行治?疗。
五?龙震?颤汤在使?用中,药物的调整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步主要是镇肝?息风,平复异动的肝阳,缓?解主?诉症?状。为患者战胜疾病树立信?心。
第二步补肾养?精养血滋阴,消?除症?状形成的基础,治?病求?因。从本?源入手,巩?固疗效。
第?三步调节脏?腑、平衡阴?阳,古语言“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通?过对脏腑功能的健运,正气的培固,情志的调?摄。达?到抵御邪?气,恢复?健康、防?治复发的目?的。通过这三步从治标,到治?本;从解?除症状,到培补元气防复?发。解?除病?症本?源因素实现患?者诉?求。
五?龙震?颤汤是王?世龙医?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根据古方典?籍结?合现?代药理学对中?草药的研究结果,临?床运?用较为成?熟的治?疗震?颤的方剂组成,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调配。选药讲究,使用方便,效?果显著,在临床使用中对震颤类疾病的症?状缓解和改善取得一?定的成?效。
治疗就诊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