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制作播出的
《一医健康课堂》
节目播出时间
周一至周四9:00、周五16:00
帕金森病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年龄越大越容易得,男性稍高于女性,呈隐袭性发病,50岁以上的患者占总患病人数的90%以上,慢性进展性病程,我国现在随着医学水平提高,社会进步,人们越来越长寿,老年人口越来越多,帕金森病人目前越来越多,据统计,我国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7%,患有帕金森,5~8年后约半数患者需要帮助。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但是该病有很好的药物治疗,故要了解该病,及时治疗该病。本期嘉宾
医院
神经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夏琳
夏琳,49岁,中共*员,仙桃市百佳医生,年同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在医院从事神经内科医疗工作20余年,担任科室副主任10余年,在重要医学杂志发表多篇论文,对于中风,头痛,头晕,帕金森病等神经科疾病有很丰富的医疗经验一、为什么得帕金森?主要和环境如除草剂,遗传,神经系统老化等有关二、常见症状帕金森特点震颤、强直、运动不能(或运动减少)与姿势和平衡障碍为其主要表现。1静止性震颤首发症状依次为震颤(70.5%)、强直或动作缓慢(19.7%)、失灵巧和(或)写字障碍(12.6%)、步态障碍(11.5%)、肌痛痉挛和疼痛(8.2%)、精神障碍如抑郁和紧张等(4.4%)、语言障碍(3.8%)、全身乏力和肌无力(2.7%)、流口水和面具脸(各1.6%)。通常认为,从发病至诊断时间平均2.5年。(1)震颤:震颤是因肢体的促动肌与拮抗肌节律性(4~6Hz)交替收缩而引起,多自一侧上肢远端开始,逐渐扩展到同侧下肢及对侧上下肢。下颌、口唇、舌及头部一般均最后受累。上肢的震颤常比下肢重。手指的节律性震颤形成所谓“搓丸样动作”。在本病早期,震颤仅于肢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出现,做随意运动时可减轻或暂时停止,情绪激动使之加重,睡眠时完全停止。强烈的意志和主观努力可暂时抑制震颤,但过后有加剧趋势。我们还碰到有些老年人头不自主抖动,这个叫特发性震颤,也叫老年性震颤,患病率更高,4.6%,有什么区别呢,这个病一半以上有家族病史,而帕金森病很少有家族史,,它通常可以是双侧肢体,多是对称抖动,帕金森是一侧肢体严重一些,特发性震颤写字是越写越大,帕金森病人写字是越写越小,它通常不影响生活,但是帕金森会有其它症状,如肌强直或动作缓慢,导致易摔倒,难行走,,特发性震颤饮酒可以改善震颤,帕金森不能改善,(2)强直:促动肌和拮抗肌的肌张力都增高。当关节做被动运动时,增高的肌张力始终保持一致,而感均匀的阻力,称为“铅管样强直”。如病人合并有震颤,则在伸屈肢体时感到在均匀的阻力上出现断续的停顿,如齿轮在转动一样,称为“齿轮样强直”。以颈肌、肘、腕、肩和膝、踝关节活动时肌强直更显著。注意让患者放松,克服其不自觉的“协助”。由于肌肉强直,病人出现特殊姿势。头部前倾,躯干俯屈,上臂内收,肘关节屈曲,腕关节伸直,手指内收,拇指对掌,指间关节伸直,髋、膝关节均略为弯曲。疾病进展时,这些姿势障碍逐渐加重。严重者腰部前弯几乎可成为直角;头部前倾严重时,下颌几乎可触胸。肌强直严重者可引起肢体的疼痛。(3)运动障碍(运动不能或运动减少):是帕金森病致残的主要原因。既往认为运动不能系肌强直所致。自手术治疗帕金森病后发现,手术可减轻甚至消除肌强直,但对运动减少或少动影响不大。临床上肌强直、少动之间表现程度也不平行。目前认为运动减少与DA缺乏有关。运动障碍表现为:①运动启动困难和速度减慢: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坐下后不能起立,卧床时不能自行翻身,解系鞋带和纽扣、穿脱鞋袜或裤子、剃须、洗脸及刷牙等动作都有困难。重复运动易疲劳。②多样性运动缺陷:表情缺乏、瞬目少、“面具脸”为特有面貌,严重者构音、咀嚼、咽下困难,大量流涎是由口、舌、腭及咽部等肌肉运动障碍所引起,而唾液分泌并无增加,仅因病人不能把唾液自然咽下所致。严重病人可发生吞咽困难,步行中上肢伴随动作减少、消失。③运动变换困难:从一种运动状态转换为另一种运动困难,出现运动中止或重复。如行走中不能敬礼、回答问题时不能扣钮扣、系鞋带等精细动作困难,连续轮替动作常有停顿,病人上肢不能作精细动作,书写困难,所写的字弯曲不正,越写越小,称为“写字过小症”等。姿势保持与平衡障碍:最初帕金森报道时就提出姿势与步态异常为本病的主要表现。Martin()认为姿势与步态的异常是由于伴随主动运动的反射性姿势调节障碍所致,可出现于帕金森病的早期。起步困难、步行慢、前冲步态、步距小,行走时,启步困难,但一迈步后,即以极小的步伐向前冲去,越走越快,不能即时停步或转弯,称慌张步态。转弯困难,因躯干僵硬加上平衡障碍,故当病人企图转弯时,乃采取连续小步使躯干和头部一起转向,由于姿势反射调节障碍,患者行走常发生不稳、跌倒,尤其在转弯,上下楼梯更易发生,立位时轻推(拉)患者有明显不稳。因平衡与姿势调节障碍患者头前屈、前倾,躯干前曲、屈膝、屈肘,双手置于躯干前,手指弯曲,构成本病特有的姿态。三、其它症状病人可出现顽固性便秘、大量出汗、皮脂溢出增多等。出汗可只限于震颤一侧,因此有人认为出汗是由于肌肉活动增加所引起。皮脂溢出增多在脑炎后病人尤为显著。少数病人可有排尿不畅。动眼危象是一种发作性两眼向上窜动的不自主眼肌痉挛运动,多见于脑炎后震颤麻痹病人。病人也可有言语障碍,语音变低,发音呈暴发性,咬音不准,使旁人难于听懂。相当一部分病人有认知障碍。晚期可有痴呆、忧郁症。四、鉴别诊断血管性帕金森,药物引起帕金森五、有什么检查?没有特异性检查,存在嗅觉减退或丧失,可嗅觉测试,或头颅超声显示黑质异常高回声(20mm2),或心脏间碘苄胍闪烁显像法显示心脏去交感神经支配六、药物治疗(1)药物治疗原则:帕金森病应强调综合性治疗,包括药物、理疗、水疗、医疗体育和日常生活调整和外科手术等,不应强调单一治疗方法。①应该依据病情个体化,选择抗帕金森病药物,如静止性震颤选择抗胆碱能药,无效可用左旋多巴类。②用药剂量应该以产生满意疗效的最小剂量,必要时根据病情缓慢增加剂量。③不宜多品种抗帕金森病药同用,也不宜突然停药。④应用左旋多巴类药物,(2)临床药物应用:治疗帕金森病药物至今已发展到第三代。第一代抗胆碱能药;第二代左旋多巴;第三代是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和增强剂。1、抗胆碱能药物:苯海索(安坦)2~4mg,3次/d;2、多巴胺替代疗法:左旋多巴(L-dopa),宜从小剂量开始,~mg,3次/d,通常每3~5天增加mg,常用剂量3g/d,最大量5~8g/d。口服左旋多巴有较多副作用,临床使用应注意。3、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和增强剂七、老年人帕金森病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①食物多样、细软。一天中的食物应多种多样,包括谷类、蔬菜瓜果类、奶类或豆类、肉类等。多样化食物能满足身体对各种营养的需要,也使饮食本身富有乐趣。同时食物应细软、易消化,便于咀嚼和吞咽,可按半流质或软食供给。②多吃谷类和蔬菜瓜果。通常每天吃~克谷类食物。碳水化合物通常不影响药物的疗效。每天大约吃克的蔬菜和l~2只中等大小的水果,从中获得维生素A、B、C和多种矿物质与膳食纤维。③经常吃奶类和豆类。奶类含丰富的钙质。钙是骨骼构成的重要元素,因此对于容易发生骨折和骨质疏松的老年帕金森病患者来说,每天一杯牛奶或酸奶是补充钙质的极好方法。但是牛奶中蛋白质成分可能对左旋多巴药物疗效有一定的影响,为了避免影响白天的用药疗效,建议将牛奶安排在晚上睡前饮用。另外,豆腐、豆腐干等豆制品也可补充钙质。④每天喝6~8杯水及饮品。水是最佳的饮品。充足的水分能使粪便软化、易排,防止便秘的发生,还可缓解用引起的口干、口渴、眼干的症状。⑤注意进餐和服药间隔。通常服用左旋多巴半小时后才进餐,以便药物能更好的吸收。但若服药后出现恶心症状明显时,可在服药的同时吃一些低蛋白质的食物如饼干、水果、姜汁或果汁等。少数患者服药后会有不自主运动症状加重,可以改在进餐时服药,通过延缓药物吸收来减轻症状。2、老年人帕金森病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⑥限量吃肉类。由于食物蛋白质中一些氨基酸成分会影响左旋多巴药物进入脑部发挥作用,因此需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每天摄入大约50克的肉类,可选择精瘦的禽肉、畜肉或鱼肉。1只鸡蛋所含的蛋白质相当于25克精瘦肉类。肉类食物可以分配在早、晚或午、晚餐中,为了使白天的药效更佳,也可尝试一天中只在晚餐安排蛋白质丰富的食物。⑦尽量不吃肥肉、荤油和动物内脏。饮食中过高的脂肪也会延迟左旋多巴药物的吸收,影响疗效。手机下载“开吧APP”
收听节目、参加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