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家庭早教指导经验;
用心培养孩子成长!陪伴父母成长!
大部分情况是婴儿时期常见的非癫痫发作!
以下是常见的
婴幼儿非癫痫发作
新生儿时期的“颤动”
新生儿时期的“颤动”指的是新生儿在唤醒刺激下的一种过度反应,往往在打开襁褓、换尿布或洗澡前出现。表现为下颌及肢体有频率较低的、振幅较大的抖动。此时如成人用手掌轻轻按压小儿手臂时,抖动可减轻或终止,此点与癫痫发作明显不同。抖动发作时不伴有眼球异常运动,无呼吸暂停,不伴有面色改变,脑电图正常。
良性新生儿睡眠肌阵挛
新生儿期起病,多数出现在非快速眼动睡眠,少数可见于快速眼动睡眠。单个肢体或双侧同时发生,也可累及面部、躯干、腹部。肌阵挛可单个出现或有节律地成串连续出现,成串的肌阵挛抽动可在睡眠中反复出现。新生儿神经系统检查及脑电图检查均正常。出生2个月以后减轻,6个月前消失,不需治疗。
屏气发作
首次发作多见于6个月~1岁半之间,多有明显诱因,均在清醒时出现。啼哭一两声后呼吸停止,呼吸停止在呼气相,出现紫绀。有时呈角弓反张,意识丧失,甚至抽动两三下。脑电图在发作间期正常,发作期有节律性慢波。
点头痉挛
3~8个月小儿最多见,头部直立位时出现,缓缓地作点头状动作,头部常呈倾斜位。眼球震颤为本病特点,多为双侧性,频率快,振幅不大,可为水平、垂直或旋转性眼震。持续4个月至数年自然缓解,不遗留后遗症。需与先天性眼震区别。
非癫痫性强直样发作
婴儿期发生,起始年龄2~11月,平均6个月。发作均在清醒时,咬牙、头部战栗,头微微后仰或前伸,两臂抬起,屈时握拳,全身用力战栗持续数秒钟,偶尔发出“哼哼”声,整个过程神智始终清楚,有时可被语言或姿势所诱发。发作可被外界刺激所中断。发作后立即恢复原来状态。华北地区群众有时称此动作为“打嘿罗”。发作间期及发作时脑电图均正常。
小儿良性阵发性强直性向上注视
7~20个月间起病,突然出现双眼阵发性强直性向上凝视,发作持续2~8秒,可在数分钟内成簇出现,神智清楚,当用玩具在面前逗引时,会出现低头姿势去注视玩具。常伴有共济失调。发作时EEG正常。发作在1~2岁后消失。
婴儿一过性阵发性肌张力不全
起病年龄在2~8个月,表现为肌张力不全,肢体或躯干扭转,有时甚至呈角弓反张状,持续数分钟至2小时,发作频繁从一日数次到一月一次不等。有些婴儿表现为阵发性斜颈,称为婴儿一过性阵发性斜颈,头向一侧倾斜并且面部向对侧扭转,持续时间长短不等,脑电图正常。
原来那么多都是正常的啊!文章知识补充:
如果怀疑孩子有癫痫(羊癫疯),如何区分?
婴幼儿期癫痫形式是复杂多样的,治疗也较困难,若不能及时正确诊断,合理治疗,常是难治性癫痫的根源,故家长应该给予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