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5-羟色胺综合征定义:
5-羟色胺综合征,又称血清素综合征,是一种中*性5-羟色胺能亢进状态,是5-羟色胺能药物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类合用的典型结果,主要表现为精神状态的改变、激越、肌阵挛、反射亢进、出汗、寒战、震颤、腹泻、运动失调及发热等,其发病率、发病年龄尚不明确。
二、病因:
任何可导致中枢5-HT能神经传递增加的药物或联合用药均有引起5-HT综合征的潜在风险。可引起5-HT综合征的药物。5-HT综合征还可发生于更换药物治疗时,如由MAOI换为氯丙咪嗪,氟西汀换为舍曲林或文拉法辛,司立吉林换为文拉法辛等。5-HT综合征发生于药物过量时少见,但常是致命的,已有多例致死的报道。
三、病理生理机制:
5-HT综合征是过度刺激脑干和脊髓内5-HT1A受体或5-HT2A受体的结果。MAOI与SSRI联用时5-HT能*性极大,可能与SSRI阻断5-HT再摄取,MAOI抑制5-HT降解,不能控制突触的5-HT浓度有关。
四、诊断要点:
1.有精神疾病史并有服用精神药物史,多见于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MAOIs和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MAOIs和色氨酸、MAOIs和哌替啶(度冷丁)的联合应用或增加药物剂量。
2.一般在用药12小时内出现,停药24小时内可消失。
3.Sternbach提出的5-HT综合征诊断标准为:
(1)在原药物治疗方案中合并或增加一种5-HT能药物剂量的同时发生至少3项下列临床症状:精神状态变化(意识模糊、轻躁狂)、激越、肌阵挛、反射亢进、出汗、寒战、震颤、腹泻、共济失调、发热。
(2)已排除其他病因(如感染、代谢性疾病、精神活性物质滥用或撤药)。
(3)在上述症状体征出现前没有开始使用某种抗精神病药物或增加剂量。
4.Radomski等修订的诊断标准为:
(1)在现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5-HT能药物或增加剂量,且表现出4个主要症状或3个主要症状加2个次要症状:①精神(认知和行为)症状。主要症状:意识模糊、情感高涨、昏迷或浅昏迷。次要症状:激越或神经过敏、失眠。②自主神经系统症状。主要症状:发热、多汗。次要症状: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腹泻、血压增高或降低。③神经系统症状。主要症状:肌阵挛、震颤、寒战、肌强直、反射亢进。次要症状:共济失调、瞳孔放大、静坐不能。
(2)这些症状不符合某一精神障碍或发生于服用5-HT能药物前的病情恶化。
(3)必须排除感染、代谢性疾病、内分泌疾病或中*。
(4)在症状出现前没有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或增加剂量。
5.本病很难与抗精神病药诱发的恶性综合征相鉴别,这两种综合征均可引起高热、出汗、肌阵挛、动作不协调、反射亢进、易激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意识改变等,但5-羟色胺综合征是5-羟色胺神经元功能紊乱所致,主要以肌阵挛、动作不协调、反射亢进、易激动常见;而恶性综合征是多巴胺神经元功能紊乱引起,以僵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意识改变更为突出。
五、治疗与预防:
1.5-羟色胺综合征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治疗首先应立即停用所有可疑药物,症状一般在24小时内可缓解。
2.体温高者可给予物理降温,效果不显时可结合药物降温。痉挛者给予镇静药物。同时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加强营养。
3.药物治疗目前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非特异性的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如赛庚啶及普萘洛尔有一定效果。处方:
赛庚啶片2mg×片,用法:2mg,每日2次或每日3次,口服
普萘洛尔片10mg×片,用法:10mg,每日3次,口服
4.合理用药,注意避免SSRIs和MAOIs、MAOIs和TCAs、MAOIs和色氨酸、MAOIs和度冷丁等可诱发本综合征的药物互相配伍使用。临床上特别强调MAOIs不能与氟西汀、西肽普兰、帕罗西汀、氯丙咪嗪一起服用。一般在MAOIs停用2周后才可用氟西汀,在氟西汀停用5周后才可用MAOIs。
阿片类药物与5-羟色胺综合征的研究进展(一)5-羟色胺(5-HT)综合征(serotoninsyndrome)又称血清素综合征,是一种少见但能危及生命的不良药物反应,是由药物使用或药物相互作用所致的神经系统5-HT功能亢进。
5-HT综合征主要表现包括精神状态、神经肌肉和自主功能的改变。
5-HT综合征的早期报道认为是异丙烟肼和杜冷丁相互作用而导致血清素过量,只描述为5-HT能药物的不良反应而未定义为一种特殊的综合征。
然而5-HT综合征具有潜在的致命性。
随着阿片类药物已广泛用于围术期及缓解患者术后痛、癌痛和慢性疼痛,阿片类药物引起的血清素能性的不良反应也渐渐得到
一、5-羟色胺综合征定义:
5-羟色胺综合征,又称血清素综合征,是一种中*性5-羟色胺能亢进状态,是5-羟色胺能药物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类合用的典型结果,主要表现为精神状态的改变、激越、肌阵挛、反射亢进、出汗、寒战、震颤、腹泻、运动失调及发热等,其发病率、发病年龄尚不明确。
二、病因:
任何可导致中枢5-HT能神经传递增加的药物或联合用药均有引起5-HT综合征的潜在风险。可引起5-HT综合征的药物。5-HT综合征还可发生于更换药物治疗时,如由MAOI换为氯丙咪嗪,氟西汀换为舍曲林或文拉法辛,司立吉林换为文拉法辛等。5-HT综合征发生于药物过量时少见,但常是致命的,已有多例致死的报道。
三、病理生理机制:
5-HT综合征是过度刺激脑干和脊髓内5-HT1A受体或5-HT2A受体的结果。MAOI与SSRI联用时5-HT能*性极大,可能与SSRI阻断5-HT再摄取,MAOI抑制5-HT降解,不能控制突触的5-HT浓度有关。
四、诊断要点:
1.有精神疾病史并有服用精神药物史,多见于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MAOIs和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MAOIs和色氨酸、MAOIs和哌替啶(度冷丁)的联合应用或增加药物剂量。
2.一般在用药12小时内出现,停药24小时内可消失。
3.Sternbach提出的5-HT综合征诊断标准为:
(1)在原药物治疗方案中合并或增加一种5-HT能药物剂量的同时发生至少3项下列临床症状:精神状态变化(意识模糊、轻躁狂)、激越、肌阵挛、反射亢进、出汗、寒战、震颤、腹泻、共济失调、发热。
(2)已排除其他病因(如感染、代谢性疾病、精神活性物质滥用或撤药)。
(3)在上述症状体征出现前没有开始使用某种抗精神病药物或增加剂量。
4.Radomski等修订的诊断标准为:
(1)在现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5-HT能药物或增加剂量,且表现出4个主要症状或3个主要症状加2个次要症状:①精神(认知和行为)症状。主要症状:意识模糊、情感高涨、昏迷或浅昏迷。次要症状:激越或神经过敏、失眠。②自主神经系统症状。主要症状:发热、多汗。次要症状: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腹泻、血压增高或降低。③神经系统症状。主要症状:肌阵挛、震颤、寒战、肌强直、反射亢进。次要症状:共济失调、瞳孔放大、静坐不能。
(2)这些症状不符合某一精神障碍或发生于服用5-HT能药物前的病情恶化。
(3)必须排除感染、代谢性疾病、内分泌疾病或中*。
(4)在症状出现前没有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或增加剂量。
5.本病很难与抗精神病药诱发的恶性综合征相鉴别,这两种综合征均可引起高热、出汗、肌阵挛、动作不协调、反射亢进、易激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意识改变等,但5-羟色胺综合征是5-羟色胺神经元功能紊乱所致,主要以肌阵挛、动作不协调、反射亢进、易激动常见;而恶性综合征是多巴胺神经元功能紊乱引起,以僵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意识改变更为突出。
五、治疗与预防:
1.5-羟色胺综合征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治疗首先应立即停用所有可疑药物,症状一般在24小时内可缓解。
2.体温高者可给予物理降温,效果不显时可结合药物降温。痉挛者给予镇静药物。同时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加强营养。
3.药物治疗目前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非特异性的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如赛庚啶及普萘洛尔有一定效果。处方:
赛庚啶片2mg×片,用法:2mg,每日2次或每日3次,口服
普萘洛尔片10mg×片,用法:10mg,每日3次,口服
4.合理用药,注意避免SSRIs和MAOIs、MAOIs和TCAs、MAOIs和色氨酸、MAOIs和度冷丁等可诱发本综合征的药物互相配伍使用。临床上特别强调MAOIs不能与氟西汀、西肽普兰、帕罗西汀、氯丙咪嗪一起服用。一般在MAOIs停用2周后才可用氟西汀,在氟西汀停用5周后才可用MAOIs。
阿片类药物与5-羟色胺综合征的研究进展(一)5-羟色胺(5-HT)综合征(serotoninsyndrome)又称血清素综合征,是一种少见但能危及生命的不良药物反应,是由药物使用或药物相互作用所致的神经系统5-HT功能亢进。
5-HT综合征主要表现包括精神状态、神经肌肉和自主功能的改变。
5-HT综合征的早期报道认为是异丙烟肼和杜冷丁相互作用而导致血清素过量,只描述为5-HT能药物的不良反应而未定义为一种特殊的综合征。
然而5-HT综合征具有潜在的致命性。
随着阿片类药物已广泛用于围术期及缓解患者术后痛、癌痛和慢性疼痛,阿片类药物引起的血清素能性的不良反应也渐渐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