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肌强直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提分大作战专业课日常提分打卡
TUhjnbcbe - 2021/1/13 0:48:00

病理知识大放送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1、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收缩性。前三者属于电生理特性,收缩性为机械特性。

2、骨骼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见课本23页表格)

3、心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见课本53页表格)

4、心肌不会出现强直收缩的原因:有效不应期较长。

5、有效不应期的长短取决于2期平台期。

6、影响兴奋性的因素:①静息电位与阈电位的差距;②钠离子通道的状态(备用、激活、失活)。

7、窦房结细胞的自律性最高,是正常的起搏点。

8、自律细胞的共同特点是4期的膜电位不稳定,可发生4期自动去极化。

9、影响自律性的因素:①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②最大复极电位(最大舒张电位)与阈电位的差距。

10、浦肯野纤维的传导速度最快;房室交界(房室结区)的传导速度最慢。

11、房室延搁的意义:保证心房、心室不同时收缩和心室有足够的血液充盈。

12、影响传导性的因素:①心肌细胞的直径;②动作电位0期除极速度和幅度;③邻近未兴奋部位膜的兴奋性(即钠通道的状态)。

13、心肌细胞收缩性的特点:①不发生完全强直收缩(因为心肌的有效不应期较长);②同步收缩(“全或无”式收缩);③依赖细胞外液钙离子(因为心肌终池不发达);④绞拧作用。

14、心电图:P波---心房的去极化;QRS波---心室的去极化;T波---心室复极;

PR间期---从心房开始兴奋到心室开始兴奋的时间;

Q-T间期---心室肌开始除极到复极完成的总时间;

S-T段---心室各部分都处于去极化状态。

15、心率正常值:60--次/分,平均75次/分。

16、心率加快,心动周期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都缩短,但舒张期缩短更明显。

17、心房和心室都处于舒张的状态称为全心舒张期。

18、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

19、心力储备包括心率储备和每搏输出量储备。

20、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①前负荷:前负荷即心室肌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也就是心室舒张末期的容积,如前负荷增大,则心输出量增大;②后负荷:后负荷即心室射血时遇到的阻力,也就是大动脉血压,如后负荷增大,则心输出量减少;③心肌收缩能力:指不依赖前、后负荷而能改变其力学活动的内在特性,如心肌收缩能力增强,则心输出量增大;④心率:在40--次/分范围内,心输出量与心率呈正比;超过次/分或低于40次/分,心输出量均减少。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提分大作战专业课日常提分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