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题
1.女性,75岁,诊断“冠心病”8年,近半月来心前区疼痛频繁发作,每月3-4次,休息20min才能缓解。发作时心电图显示:V3–V6ST水平型压低1mm,T波倒置,发作停止后ST段即恢复,多次查心肌酶在正常范围,应考虑为
劳力型心绞痛B.恶化劳力型心绞痛C.变异型心绞痛
D.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E.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2.女性,32岁,活动后心悸、气短5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3个月。查体:心界向两侧扩大,心尖部可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双肺底细湿啰音。心电图: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超声心动:全心扩大,左室射血分数29%,应考虑诊断为
A.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B.心包炎C.心肌炎
D.扩张型心肌病E.风湿性心脏病
3女性,42岁,乏力半年,登楼困难2周。半年前发现高血压,药物治疗无效。查体:BP/92mmHg,心率90次/分。血糖6.2mmol/L。血钾2.8mmol/L,B超显示:左肾上腺区域有1.5cm大小圆形低回声,可能的诊断是
A.嗜铬细胞瘤B.肾上腺髓质增生C.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D.肾上腺皮质肿瘤E.Cushing病
4当人在寒冷环境中打颤时,原因可能为肌肉发生
A.单收缩B.一串串收缩C.完全强直收缩
D.不完全强直收缩E.不同步的收缩
5男性,45岁,骑自行车时发生车祸,左股骨粉碎性骨折。在急诊室突然呼吸困难、胸痛。查体:呼吸增快,发绀,肺部可闻及湿啰音。X线检查:肺不张,胸腔内可见少量积液。肺内的病变最可能是
A.肺炎B.肺动脉血栓栓塞C.肺脂肪栓塞D.肺气肿E.肺梗死
6.男性35岁,反复咳嗽、咳痰20年。5年前曾因大量咯血住院治疗,近3年咯血愈加频繁,5天前因大量咯血入院,经治疗后症状好转。幼年曾患百日咳。胸部高分辨CT提示:左下肺叶各段支气管囊性扩张。下一步的治疗是
A.抗结核治疗B.抗感染治疗C.手术治疗D.对症治疗E.中药治疗
答案与解析
1.B.不稳定型心绞痛表现:原为稳定型,在一个月内疼痛发作的频率增加,程度加重,时限延长,诱发因素变化,硝酸类药物难以缓解。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ST段抬高。多次查心肌酶在正常范围内可排除心肌梗死。
2.D.临床上看到心脏增大、心律失常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时,如超声心动图证实有心腔扩大与心脏弥漫性搏动减弱,应考虑有扩张型心肌病的可能。每搏输出量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之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正常人体安静时的射血分数为55%-65%。
3C.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病因:肾上腺皮质腺瘤、皮质腺癌、原发性及特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糖皮质激素可抑制的原醛症、肾上腺外分泌醛固酮的肿瘤皆可引起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肌无力低血钾、钠潴留、酸碱平衡失调等。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包括:中重度发作性高血压、基础代谢率增高、糖耐量降低等。
4C.寒颤产热:寒冷环境中骨骼肌发生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节律为每分钟9-11次。特点是屈肌和伸肌同时收缩,许多肌纤维同步化放电,肌肉收缩不做外功,能量全部转化为热量。当骨骼肌受到频率较高的连续刺激时,可出现以这种总和过程为基础的强直收缩。
5.C.循环血流中出现脂肪滴阻塞小血管,称为脂肪栓塞。脂肪栓塞的栓子通常来源于长骨骨折、脂肪组织严重挫伤和烧伤,这些损伤可导致脂肪细胞破裂和释出脂滴,由破裂的骨髓血管窦状隙或静脉进入血循环引起脂肪栓塞。在临床表现上,在损伤后1-3天内出现突然发作性的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和心动过速。从脂滴释出的游离脂肪酸还能引起局部中*,损伤内皮细胞,出现特征性的瘀斑皮疹,也可能与血小板粘附在脂滴上,数量迅速减少有关。若大量脂滴(9-20g)短期内进入肺循环,使75%的肺循环面积受阻时,可引起窒息和因急性右心衰竭死亡。
6C.如果支气管扩张症为局限性,且经充分的内科治疗仍顽固反复发作者,可考虑外科手术切除病变肺组织。如果大出血来自于增生的支气管动脉,经休息和抗生素等保守治疗后不能缓解反复大咯血时,病变局限者可考虑外科手术,否则采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对于那些尽管采取了治疗仍无效的病例,可酌情考虑肺移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