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骨骼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骨骼肌纤维(即骨骼肌细胞);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肌节(又称肌小节)。
肌节指的是两条相邻Z线(细肌丝的附着点)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内有粗肌丝和细肌丝规则排列。肌丝滑动原理认为,肌肉的收缩是由肌节中细肌丝在粗肌丝间隙中的滑动形成的,具体过程如下图所示:
一、肌纤维收缩力的增大
肌组织内不同肌细胞间的收缩未必是同步的,肌纤维内所有的肌原纤维收缩均是同步的,保持协调统一。即,对于单个肌纤维来说,其直径越粗,含有的肌原纤维数目越多,粗细肌丝的数目也就越多,当该肌纤维兴奋后产生的力量也就越大。
持续体育锻炼后,肌肉体积明显增大(围度增加),这主要是肌纤维增粗,而非肌纤维数目增加造成的。其实质应该是骨骼肌粗、细肌丝相关蛋白(肌球蛋白、肌动蛋白等)合成增加,粗、细肌丝数目增加,横桥屈动及相关位点的数目自然增加,整体肌力上升。
训练后另一个明显改变是肌纤维内线粒体数目增加,这有助于骨骼肌细胞为肌丝滑动供能(形成ATP),并通过ATP-->ADP释放能量,增加肌球蛋白屈动“横桥”的数目或力度,进而有助于增加肌肉力量;这一点在耐力要求高的项目更为明显。
二、肌纤维间的收缩协调
肌组织内不同肌细胞间的收缩未必是同步的;同一运动单位内的肌纤维,其兴奋由同一运动神经元发出指令而产生,收缩是同步的。不同运动单位间的肌纤维,其兴奋需要考虑完成训练动作过程中,动员的运动单位数目和动员的同步程度(含肌内协调和肌间协调)。
运动单位大小不同,即,一个神经元控制的肌纤维数目有差异,少则5-6条肌纤维(小运动单位的控制更灵活),多则可达+条肌纤维(大运动单位产生的张力更大)。但同一肌肉中,肌纤维的数目是恒定的,因此,运动单位的数目是应该是恒定的。
一般来说,肌肉力量训练的初期,力量的提高主要表现为肌肉的形态学适应,而高水平运动员,尤其对力量要求高的项目运动员来说,其力量的提高主要体现在神经的控制能力和肌肉间的协调。
三、神经肌肉接头-运动终板
运动神经末梢把刺激传递给骨骼肌纤维的关键结构是一种特殊的突触-运动终板,运动终板的直径和数目是可改变的。有研究证明,系统的运动训练可以增大运动终板的直径,并增加运动终板的数量,这有助于提高神经-肌肉的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1.罗冬梅等.运动解剖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9.
2.李继承等.组织学与胚胎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