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中枢性瘫痪的描述,正确的是()
A.肌张力降低
B.肌肉萎缩明显
C.深反射消失
D.不出现病理反射
E.肌张力增强
2.查体出现“三偏”征,常见的病变部位是()
A.脑干
B.脊髓
C.内囊
D.基底节
E.脑皮质
3.可见匙状甲的是()
A.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B.缺铁性贫血
C.支气管扩张
D.肝硬化
E.支气管扩张症
4.下列疾病,不出现杵状指的是()
A.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B.佝偻病
C.肺间质纤维化
D.支气管扩张
E.肺癌
5.引起手足抽搐的常见疾病是()
A.低钙血症
B.小脑疾患
C.肝性脑病
D.帕金森病
E.儿童的脑风湿病
6、肢体可做水平移动但不能抬起,此时的肌力为()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E.5级
7.帕金森病常出现的体征是()
A.铅管样强直
B.折刀样肌张力增强
C.肌张力降低
D.交叉瘫
E.三偏征
8.属脑膜刺激征的是()
A.Babinski征
B.Oppenheim征
C.Hoffmann征
D.Chaddock征
E.Kernig征
答案:ECBBABAE
知识点:
1、脊柱生理弯曲度:“S”状:颈段稍向前凸,胸段稍先后凸,腰段明显向前凸,骶段明显向后凸。
2、匙状甲(反甲)——缺铁性贫血、风湿热
杵状指(趾)
①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脓胸等②某些心血管疾病:如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③营养障碍性疾病:如肝硬化、溃疡性结肠炎等。
3、梭形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
4、膝内翻(O形腿),膝外翻(X形腿)——佝偻病及大骨节病。
5、关节积液——浮髌试验阳性(检查方法?)
6、中枢性面神经麻痹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鉴别方法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病因
核上组织(包括皮质、皮质脑干纤维、内囊、脑桥等)受损
面神经核或面神经受损
临床表现
病灶对侧颜面下部肌肉麻痹,可见鼻唇沟变浅,露齿时口角下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侧),不能吹口哨和鼓腮等
病灶同侧全部面肌瘫痪,从上到下表现为不能皱额、皱眉、闭目,角膜反射消失,鼻唇沟变浅,不能露齿、鼓腮、吹口哨,口角下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对侧)
临床意义
多见于脑血管病变、脑肿瘤和脑炎等
多见于受寒、耳部或脑膜感染、神经纤维瘤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此外,还可出现舌前2/3味觉障碍。
7、感觉障碍的类型
末梢型——多发性神经炎
神经根型——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神经根炎。
脊髓型——急性脊髓炎、脊髓外伤等
内囊型——脑血管疾病(三偏征)
脑干型——血管病变和肿瘤
8、肌力分级
0级:无肢体活动,也无肌肉收缩,为完全性瘫痪。
1级:可见肌肉收缩,但无肢体活动。
2级:肢体能在床面上做水平运动,但不能抬起。
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
4级:能抵抗阻力,但较正常差。
5级:正常肌力。
9、折刀样张力过高——锥体束损害
铅管样肌张力增高——锥体外系损害
10、静止性震颤——帕金森病
动作性震颤——小脑病变
扑翼样震颤——肝性脑病、尿*症、肺性脑病。
舞蹈症——儿童脑风湿病变
手足搐搦——低钙血症和碱中*。
11、中枢性瘫痪与周围性反射的鉴别方法
中枢性瘫痪
周围性反射
瘫痪分布
范围较广,单瘫、偏瘫、截瘫。
范围较局限,以肌群为主
肌张力
增强
降低
肌萎缩
不明显
明显
肌腱反射
亢进
减弱或消失
病理反射
有
无
肌束震颤
无
可有
、
浅反射:角膜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
深反射: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骨膜反射、膝反射、踝反射、霍夫曼征、阵挛。
病理反射:巴彬斯基征、奥本海默征、戈登征、查多克征、贡达征。
脑膜刺激征:颈强直、凯尔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拉塞克征
上述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编辑:青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