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是下背部和臀部的疼痛,是中、老年人常见主诉。腰痛不是疾病的名称,而是一些疾病的症状或综合征。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大类。有时可伴有单侧(或双侧)下肢疼痛。
腰部疾病(包括了腰肌劳损和扭伤等)、腰椎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柱炎腰部脊柱承受人体重量的60以上,在工作及生活活动中,腰部各关节要进行复杂的伸屈、旋转等运动。
腰部周围任何结构出现障碍都会引起腰痛。腰部病因多种多样,可为脊椎的先天性畸形、炎症、外伤、退行性变、代谢障碍或肿瘤等,亦可为脊椎外的疾病,如妇科、泌尿系统、血管及神经系统疾病等。
以腰部软组织劳损、腰椎间盘突出引起者较多见。可通过病史询问、临床检查及X射线拍片等方法明确诊断。针对病因进行积极治疗后,多数病人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少数病人需手术治疗。除恶性肿瘤引起者外,预后较好。
脊椎疾患引起的占多数。腰神经分布于腰部附近的组织,这些组织有疾病时,痛觉沿神经传入。
非脊柱病引起腰痛的原因,主要是内脏器官的病变刺激,通过内脏交感神经纤维进入交感神经,再经交通枝进入脊神经根和脊髓,兴奋该节段的感觉细胞,这种兴奋投射于同节段的皮肤区,引起疼痛。
1、脊椎异常,可为先天性或后天性,如腰椎骶化、脊柱侧凸、腰椎滑脱、水平位骶椎、椎管狭窄症等。
2、腰肌劳损分急性和慢性。
3、炎症,如脊椎结核、强直性脊柱炎、腰椎化脓性感染、肌炎、纤维组织炎等。
4、退行性病变,如腰椎骨关节病(即退行性脊椎病)、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及腰椎间盘突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5、脊柱肿瘤,原发性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椎体血管瘤等。转移瘤可来自乳腺、肺、前列腺、甲状腺、子宫颈、胃肠道及肾等。
6、外伤,如脊椎骨折脱位,老年压缩性骨折等。
7、内脏疾病,如膈下脓肿、胰腺炎、肾结核、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肾周围脓肿、肾癌、盆腔炎症等。
对于腰痛患者来说,重点是要在不增加腰椎压力情况下进行激活脊柱深层肌肉的核心稳定性训练。主要是进行一些姿态控制训练,重点是强化核心深层腹横肌和多裂肌,这些肌肉看不见摸不着,比较难体会动作。
主要通过静力性训练和一些幅度小但强调精细控制的动作来实现,同时,在做这样的练习时,还需要特别强化意念作用,这样才能除了训练肌肉,也训练神经控制的目的。
1、脊柱伸展练习
该练习对于大多数腰痛患者,特别是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都有帮助。但要避免骨盆离开地面和腰部疼痛。该动作也是麦肯基运动疗法的经典动作。保持15-20秒,重复8-12次。
2、仰卧位腹横肌激活
该动作采用仰卧位,双手按住自己腹部两侧位置,在吸气同时,肚子向外鼓,感受腹部深层腹横肌的用力。12-16次1组,完成2组。
3、仰卧位腹横肌与多裂肌激活
该动作采用仰卧位,屈髋屈膝双脚着地,由于腰椎本身是生理前凸,所以在仰卧位腰部无法完全碰到地面,要求做鼓肚子和骨盆后倾动作,让腰部完全贴合地面。该动作既可以激活腹横肌,也可以激活多裂肌。12-16次1组,完成2组。
4、仰卧位自身对抗练习
在仰卧位,屈髋屈膝,小腿与地面平行,用手顶住膝盖,做静力对抗用力,这时你可以感受到腹部深层腹横肌的用力。15秒1组,完成2组。
5、仰卧位腿交替举放
该动作要求在腹横肌激活,腰部贴于地面基础上,腿交替举放,往往出现的错误动作是当腿开始举放时,腰部拱起。重复12-16次,完成2组。
6、仰卧位对侧手脚交替举放
该动作要求在腹横肌激活,腰部贴于地面基础上,对侧的上肢和下肢交替举放。重复12-16次,完成2组;
7、跪位后伸腿
该动作要求在保持腰部稳定,不产生任何晃动情况下,后伸腿。该动作看似是腿的运动,但训练的重点是脊柱对抗旋转,保持稳定的能力。重复12-16次,完成2组;
8、跪位对侧手脚伸直
该动作要求在保持腰部稳定,不产生任何晃动情况下,向前伸手,同时后伸腿,注意保持脊柱稳定。重复12-16次,完成2组;
9、臀桥
臀桥是腰痛的经典康复训练,注意康复训练时速度不可过快。重复12-16次,完成2组;
10、跪姿平板支撑
采用跪姿,大大减少了腰椎压力,同时又能激活腹横肌。保持30秒,2组。
11、跪姿侧桥
采用跪姿,大大减少了腰椎压力,同时又能激活腰方肌和臀中肌。保持15秒,2组。
还有所有的肌肉酸痛,腰椎间盘突出都可以选择使用膏贴这种方式去进行辅助训练,直接敷贴于体表,而制作膏剂的药物大多气味较浓,再加入辛香走窜极强的引经药物,通过渗透入皮肤,内传经络、脏腑,起到调气血、通经络、散寒湿,消肿痛等作用。
外用无敌膏是历经三百年传承,有着丰富的治疗骨病的经验,很多患者在使用一两个疗程后,症状基本得到明显的减轻。并且外用无敌膏在云南当地也是声名远赫,并且外用无敌膏中使用的中草药材也只有云南当地才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