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肌强直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20问答强化训练
TUhjnbcbe - 2020/11/11 9:06:00

本文的宗旨是帮助大家在考前领悟生理学问答题答题的方法,切莫认为是题库!

1.简述钠泵的本质和作用。(4分)

答:(1)钠泵的本质:存在于细胞膜上的Na+-K+依赖式ATP酶(1分)。

(2)生理作用:每分解一分子ATP(1分),逆浓度差将细胞内的3个Na+泵出(1分)和将细胞外的2个K+摄入(1分)。

2.简述血液凝固的步骤,分为哪两条途径?(5分)

答:血液凝固分为以下三个步骤: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1分);凝血酶原生成凝血酶(1分),纤维蛋白原生成纤维蛋白(1分)。

血液凝固的分为两条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1分)和外源性凝血途径(1分)。

3.简述正常心脏兴奋传播的特点和意义。(6分)

答:①心房内优势传导通路(1分)与心室内蒲肯野纤维(1分)传播速度快,保证左右两心房及左右两心室分别同步性兴奋和收缩(1分);②兴奋在房室交界区传播出现房-室延搁(1分),保证房室交替收缩(1分),有利于心室充盈和射血(1分)。

4.刺激支配心脏的迷走神经时对血压有何影响,简述其机制。(7分)

答:血压下降(1分)。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1分),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受体(1分)结合,使心率减慢(1分),传导速度减慢(1分),心肌收缩力减弱(1分),从而使搏出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1分),血压下降。

5.简述心肌具有哪些生理特性。(4分)

答:心肌的生理特性包括:兴奋性(1分)、自律性(1分)、传导性(1分)和收缩性(1分)。

6.动物实验中,夹闭一侧颈总动脉后,动脉血压有何变化?为什么?(10分)

答:动脉血压升高(1分)。

夹闭一侧颈总动脉后,血液不能流经该侧颈总动脉,使颈动脉窦内压力下降,对压力感受器的刺激减弱,经窦神经上传至心血管中枢延髓(1分)的冲动减少,导致心迷走神经活动减弱(1分)而心交感神经活动加强(1分),交感缩血管神经活动加强(1分),表现为心率加快(1分),心肌收缩力加强(1分),心输出量增加(1分),血管收缩(1分),外周阻力增加(1分),血压升高。

7.何谓胸膜腔内压?有何生理意义?(4分)

答:胸膜腔内压指胸膜腔内的压力(2分)。

胸膜腔内压的生理意义:维持肺泡的扩张状态(1分);促进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1分)。

8.简述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来源、成分、作用和生理意义。(6分)

答:(1)来源:由肺泡Ⅱ型细胞(1分)分泌的一种脂蛋白混合物。

(2)主要成分为二棕榈酰卵磷脂(1分)。

(3)作用:降低肺泡的表面张力(1分)。

(4)生理意义:①维持大小肺泡容积的稳定性(1分);

②减少肺组织液生成,防止肺水肿(1分);

③降低吸气阻力(1分),减少吸气做功。

9.在家兔实验中,吸入气中CO2增加,呼吸有何变化?为什么?(10分)

答:呼吸加深(1分)加快(1分)。

吸入气中CO2增加,使肺泡气中PCO2升高(1分),进而使血液中PCO2升高(1分),一方面直接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1分),另一方面,CO2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1分),与水结合成H2CO3解离出H+(1分),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兴奋(1分),两者共同兴奋延髓呼吸中枢(1分),反射性引起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升高(1分)。

10.在家兔实验中,增大无效腔呼吸运动有何改变?为什么?(10分)

答:在家兔实验中,增大无效腔呼吸运动加深加快(1分)。

增大无效腔,肺泡通气量减少(1分),肺泡气更新率下降(1分),一方面使血液中PCO2升高(1分),分别刺激外周(1分)、中枢化学感受器兴奋(1分),另一方面使血液中PO2下降(1分),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1分),两者共同兴奋延髓呼吸中枢(1分),反射性引起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升高(1分)。

11.在家兔实验中,切断颈部双侧迷走神经后,呼吸运动有何改变?为什么?

答:在家兔实验中,切断颈部双侧迷走神经后,呼吸深而慢(1),吸气延长(1)。

因为迷走神经是肺扩张反射(1)的传入神经(1),吸气时肺扩张牵拉呼吸道,兴奋肺牵张感受器(1),冲动沿迷走神经的传入纤维到达延髓(1),在延髓内通过一定的神经联系使吸气切断机制兴奋(1),促使吸气转为呼气(1)。当切断家兔双侧迷走神经后,肺牵张感受器的兴奋冲动传入完全中断(1),吸气不能及时切断转入呼气(1),故吸气延长和加深,呼吸深而慢。

12.简述胃酸的生理作用。(5分)

答:①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1分);

②有利于蛋白质的水解(1分);

③杀灭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1分),对维持胃及小肠的无菌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④促进促胰液素和缩胆囊素的分泌,进而引起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1分);

⑤有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1分)。

13.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有哪些?(7分)

答:(1)有效滤过压的改变(1分),包括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1分)的改变,囊内压(1分)的改变,血浆胶体渗透压(1分)的改变;

(2)肾小球血浆流量的改变(1分);

(3)滤过膜的通透性(1分)和有效滤过面积(1分)的改变。

14.试述糖尿病患者尿的质和量有何变化,其机制如何?(10分)

答: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升高超过肾糖阈(1分),经肾小球滤过(1分)的葡萄糖不能被近端小管(1分)完全重吸收,造成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加(1分),渗透压增加,使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1分),尿量增加。

15.大量出汗时,尿量有何改变?为什么?(6分)

答:大量出汗时,尿量减少(1分)。

大量出汗时,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1分),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1分),使下丘脑分泌和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1分),引起远曲小管和集合管(1分)对水的重吸收增多(1分),导致尿量减少。

16.家兔实验中耳缘静脉注射20%的葡萄糖5ml后,尿液的质和量有何变化,其机制如何?(10分)

答:注射葡萄糖后,家兔尿中出现葡萄糖(1分)且尿量增加(1分)。

注射葡萄糖后,家兔血糖浓度升高(1分)且超过肾糖阈(1分),经肾小球滤过(1分)的葡萄糖不能被近端小管(1分)完全重吸收(1分),而其他部位的肾小管无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故终尿中出现葡萄糖。另外葡萄糖不能被完全重吸收,致使小管液溶质浓度升高(1分),渗透压升高(1分),从而对抗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使水的重吸收减少(1分),尿液稀释,尿量增加。

17.静脉输入大量生理盐水(ml)后,尿量有何改变,为什么?(10分)

答:静脉输入大量生理盐水(ml)后,尿量增多(1分)。

(1)因静脉输入大量生理盐水→血浆稀释→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1分)→有效滤过压升高(1分)→肾小球滤过率增加(1分)→尿量增多。

(2)静脉输入大量生理盐水→肾血浆流量增大(1分)→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速度减慢(1分)→滤过平衡点靠近出球小动脉端(1分)→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增多。

(3)因静脉输入大量生理盐水→循环血量增多(1分)→对心肺感受器的刺激增强→迷走神经传入冲动增加→ADH释放减少(1分)→水的重吸收减少(1分)→尿量增多。

18.用锌铜弓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引起腓肠肌收缩经历了哪些生理过程?(4分)

答:①坐骨神经受到有效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1分);

②兴奋在坐骨神经干上以局部电流(1分)的形式传导;

③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1分);

④通过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1分)触发肌肉收缩。

19.试述经典突触的传递过程。(10分)

答:当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1分)传到末梢时,突触前膜去极化(1分),当去极化达到一定水平时,突触前膜中的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1分),引起Ca2+内流,导致轴浆内Ca2+浓度的瞬间升高,由此触发突触囊泡的出胞,即引起末梢释放神经递质(1分),递质释入突触间隙后,经扩散抵达突触后膜(1分),作用于后膜中的特异性受体或递质门控通道(1分),引起突触后膜对某些离子通透性(1分)的改变,使某些带电离子进出后膜,突触后膜即发生一定程度的去极化(1分)或超极化(1分),产生突触后电位(1分)。

20.试述兴奋性突触传递的过程。(10分)

答:兴奋性突触传递的过程如下:突触前兴奋性神经元(1分)兴奋,动作电位传到神经末梢,引起突触前膜发生去极化(1分),导致前膜上电压门控式Ca2+通道开放,Ca2+内流(1分),促发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1分),递质扩散至突触后膜并与特异性受体(1分)相结合,从而提高突触后膜对Na+、K+,尤其是Na+的通透性(1分),Na+内流引起膜电位减小(1分),出现局部的去极化(1分),即兴奋性突触后电位(1分)。EPSP总和使膜电位减少至阈电位水平,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爆发动作电位(1分),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20问答强化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