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冬天由于天气寒冷,许多人都难免长期待在室内,不管是身体活力和体质都会稍稍有所下降。随着天气转暖,人们室外活动越来越频繁,抽筋的现象也时常发生。许多人就会有疑问了,自己明明天天喝牛奶,日常饮食都很注意补钙,为什么还会抽筋呢?
其实,抽筋不仅仅是由缺钙引起的。医学上的抽筋还主要包括夜间抽筋,即睡觉时或身体一点也没动的情况下突然抽筋,老人和小孩最常出现的就是小腿肚或脚趾抽筋;中暑抽筋,常见于运动员由于脱水或体内电解质失衡导致的抽筋;疾病性抽筋,主要由于中风或其他疾病导致神经损伤出现癫痫等症状。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几种常见的抽筋原因,以便大家做好预防和调理。
缺钙
钙离子对人体的肌肉收缩起着很大作用,当血液中钙离子浓度太低时,就很容易导致肌肉兴奋而痉挛,也就是抽筋。大部分中老年人随身体衰老,导致身体对钙质的吸收能力减弱,钙质流失明显,而儿童和孕妇由于生长发育会消耗大量的钙,所以这三种人群都比较容易出现抽筋的现象。
动脉粥样硬化
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或血栓时,体内血管堵塞,造成血液循环受到阻碍,血液流通不畅,导致身体局部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的状况。各项生理机能缺乏足够的血液和氧气,就会发生功能紊乱,导致下肢发凉、麻木和间歇性跛行,也就是走路时小腿肌肉会感到麻木和疼痛或者抽筋,休息后会有所缓解,但再次行走时又会出现。
血管堵塞严重时,还会导致下肢持续性疼痛,行走时脚背动脉搏动异常。并且,当体内代谢产物不能够及时排出时,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刺激肌肉收缩,导致抽筋时还伴随剧烈疼痛。
出汗过多
某次运动时间过长,或运动量过大,尤其是无氧运动时,引起出汗较多。出汗时,体内液体和大量电解质比如钙、钾、镁等就会随体液流失,导致体内代谢废物无法及时分解,形成堆积,造成内环境发生紊乱,使得肌肉痉挛,也就是容易抽筋。
体弱疲劳
中老年人或体质虚弱人群由于体内代谢功能减退,运动量稍微增大就会导致肌肉短时间内持续收缩,体内产生大量代谢废物,夜间肌肉紧张的状态还没有得到缓解,就造成体内过多的酸性代谢产物无法及时分解,形成堆积,刺激小腿肌肉力量,引起抽筋。
寒冷刺激
环境温度过低会直接刺激腿部肌肉,导致肌肉强烈收缩,血管突然痉挛,引起抽筋。
局部压迫
长时间仰卧在床上,导致被子持续压在脚面,或者长时间俯卧,导致脚面一直抵在床铺上,这些情况都会容易造成小腿肌肉长时间处于压迫状态,引起肌肉紧张收缩以及供血不足,呈现抽筋状态。
日常抽筋虽然不会造成太大危害,但了解抽筋的原因很有必要,通过原因分析,我们还能够知道身体有哪些不足的情况,甚至发现某些血管疾病,帮助改善身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