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症、无药可治、身体不听使唤......这些都是大家对帕金森疾病谈虎色变的原因,其实,这样的理解并不完全正确,很多帕友们,经过科学合理的治疗,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甚至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那么,帕金森这种病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它背后的发病原理,发病时的症状等等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开揭开帕金森疾病的神秘面纱。
帕金森病(简称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以上。据统计,我国65岁以上人群帕金森疾病的患病率大约为1.7%,并且这几年这个数据呈现升高的趋势,幸运的是,大部分患者都是散发病例,仅仅只有不到10%的患者有家族遗传性。
不幸运的是,目的医学界还没能够真正研究出帕金森的发病原因。但是,根据推断可以认为,环境因素,氧化应激,遗传因素,老龄化,蛋白质稳定失衡及代谢稳态失衡等多因素都可能会导致帕金森疾病的发生。
这些因素会改变中脑黒质区域的多巴胺神经元蜕变死亡,导致脑控制中枢“纹状体”的多巴胺含量减少,引发纹状体运动调控功能障碍,主要就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等等。当然,不是说有上诉的症状就一定是患了帕金森,也不是说没有上诉症状就没有帕金森,一切还是要以具体的诊断为依据。
不过,综合来看,帕金森患者主要有这些具体症状:
身体的一侧手脚不受大脑的控制的抖动,特别是在静止时明显,运动时减轻。
运动缓慢,看是常规的手脚动作表现困难,甚至出现行走不稳,容易摔跤的情况。
3.在生活上的一些细节上动作表现明显变慢,比如扣纽扣,穿袜子,系鞋带等等。
4.嗅觉障碍,睡眠障碍,焦虑和便秘也是帕金森早期的帕金森的典型表现。
不过依然是那句话,一切还得靠医生具体的诊断为准。如果真的很不幸患病了,那是否就意味着到了生命的尽头呢?
其实,最终致死的并非帕金森本身,部分患者是因为其各种各样的并发症终结生命的,另一部分通过合理的治疗,最终也能实现机体的自然死亡。所以帕金森并非想象中那么可怕。
合理用药是抗击帕金森疾病最重要的环节,服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不少“帕友”都因为会担心西药带来的副作用而对药物有所顾忌,其实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西医,中医都对帕金森的治疗,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西药如果效果不好,可以用中医治疗,有时候中医更能产生“奇效”。中医作为传统的技术,王世龙医生治疗帕金森患者临床小20年总结的经验方,(五龙震颤汤)对帕金森的治疗能得到很好的抑制作用,而且在服用药物的治疗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避免西药带来的副作用,病情控制效果也会更加稳定,但是治疗需要循环渐进,但是时间周期比较长!
王世龙医生在治疗帕金森疾病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病症阶段分3步进行治疗。
药物的调整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步主要是镇肝熄风,平复异动的肝阳,缓解主诉症状。
第二步补肾养精养血滋阴,消除症状形成的基础,治病求因。从本源入手,巩固疗效。
第三步调节脏腑,平衡阴阳,古语言“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通过对脏腑功能的健运,正气的巩固,情志的调摄,缓解症状的进展。
对于帕金森,我们寻医治疗主要就是为了缓解病情,消除或是缓解病情影响生活的自理问题,减轻症状带来的痛苦,我们寻医接受治疗时,不仅仅是需要按时按量的服药,还要积极遵循医嘱,积极配合。自觉服药的同时,生活当中该注意的,尤其是经过医生特别嘱咐的生活问题,要积极地进行调整,改善。帕金森的治疗,缓解,不适仅仅依靠服药就可以的。因此,我们要尤为注意。
最后送给帕金森患者一句话
我无法走到你内心深处的世界里去,所以便也无法体会其中的晴雨四季,但我愿意在出口处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