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中华医学会全国功能神经外科学术会议暨第四节神经电生理监测学术会议在线上举办,会议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通过学术交流、共同分享前沿学术研究成果,探讨神经外科功能性相关疾病诊疗中的新技术应用及最新进展。西安交大一附院颅底颅神经疾病诊疗专家组姜海涛教授应邀参加了颅神经疾病分会场,并由王伟教授代发表了《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椎动脉压迫的减压策略与临床分析》议题。
当HFSMVD术中发现VA为责任血管时,往往难以处理。椎动脉(VA)作为面肌痉挛(HFS)的责任血管,多粗大、迁曲、硬化,管腔内血流量大,血流产生的压力和血管张力较高。其对REZ产生的搏动性冲击力大,且较难移位,在狭小的CPA区进行减压操作比较困难。VA伴有细小血管共同压迫时,当移动VA后,位于VA下方的小血管成为主要责任血管,需对其进行减压。在HFS中,VA多为间接压迫,与直接责任血管(通常为AICA或PICA)为串联关系,因此首先需要松解并游离VA,继而处理直接责任血管。
王伟教授通过两例典型椎动脉压迫的面肌痉挛术中减压过程分析,结合大量病例及文献报。总结出,对于椎动脉压迫的面肌痉挛患者,术者术前应仔细阅片,制定个体化的减压方案。术中可通过“桥墩法”,必要时采用生物胶悬吊法,完成椎动脉的减压,进一步仍需探查有无其他责任血管并完成减压。术后完全缓解率相对较低,部分患者出现延迟缓解,术后并发面瘫及听力减退的发生率处于平均水平,术者需精细操作,以提高治愈率并减少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