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15日讯(张新浩记者葛金鑫)近日,哈医大一院来了一位帕金森患者,在接受脑起搏器手术治疗后,仅一个月就或辅导生活自理状态。医大一院专家提醒:中晚期帕医院接受治疗。
脑起搏器由位于胸口的脉冲发射器、颈部的皮下延长导线,颅内的刺激电极三部分构成。
据介绍,李女士今年61岁,13年来饱受不自主震颤、身体僵硬、运动迟缓、姿势平衡障碍等问题的困扰,目前已经无法用药控制,基本上处于卧床状态,生活上不能自理。痛苦万状的她在家人陪伴下来到哈医大一院治疗,经林志国医疗团队详细讨论、全面评估后,认为李女士适合接受脑起搏器手术治疗。术后仅仅一个月,李女士已经能够自行刷牙、洗脸、包饺子,而且完全摆脱了轮椅的束缚,达到生活自理状态。
林志国教授介绍,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统计数字表明,65岁以上的人群中,每人就有17人可能罹患帕金森病。据此推算,目前国内帕金森病人例数已突破万之多。在黑龙江省帕金森病人约有7.34万。
在疾病早期,人们大多采用复方左旋多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等药物来遏制病情,效果比较理想,一般会持续五六年左右,而随着病程的进展和加深,药效逐渐下降,甚至毫无效果。这个时候,最佳选择就是施行脑深部电刺激术(即百姓俗称的脑起搏器治疗)。这是一种微创手术方法,在精准的立体定向定位系统引导下,将电极准确地植入脑中相应神经核团,再在胸部皮下置放一个脉冲发射器,通过刺激器释放的电脉冲,帮助病人重建神经传导通路,纠正失衡的运动神经网络,以控制帕金森病颤动、肌肉强直及运动迟缓等症状,减轻运动并发症,减少术后服药量。自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该项目以来,迄今已有超过13万名帕金森患者安置了脑起搏器。林志国带领他的团队在黑龙江省率先开展了这项新技术,目前已为30多例病人完成60余侧的电极植入量,患者手术时年龄从43岁到78岁不等,总体有效率超过90%,多数患者术前症状严重时依靠轮椅、卧床状态,手术后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
哈医大一院神经外科四病房朱敏伟副教授在此向公众提醒说,帕金森病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相当复杂的疾病,需要长时间与之抗争与战斗。目前,市场一些虚假广告宣称能治愈帕金森病,绝对不可信。患者要相信科学,相信专业医生,要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服药,或者选用脑深部电刺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