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宝宝一出生,就自带一些本领,不过随着神经系统逐步发育完善,这些技能会慢慢消失。如果超过一定的月龄仍没有消失,或者有一些技能宝宝压根就没有出现,则可能表明宝宝患某种病症,而且多是由大脑受到损伤所致。
根据生理和心理学家的统计,新生儿反射本领至少有27种之多,霍罗威茨研究表明,这些反射既是为了儿童早期生存的需要,也是正常神经发展的基本标志。
作为新手爸妈,我们能够观察并发现的新生儿反射技能主要有这么九种:
1、觅食反射
顾名思义,觅食反射就是宝宝寻找食物的反射,如果宝宝的脸颊靠近妈妈的胸口,就会自动寻找妈妈乳房,或者我们用手及乳头轻触宝宝嘴角时,宝宝就会马上转过来张开嘴做吮吸状。这种现象是哺乳动物与生俱来的求生本能,消失时间:宝宝3~4个月。
2、吮吸反射
吮吸反射是觅食反射的“后续”,如果我们用手指或者乳头触碰新生儿的嘴唇,他会做出吮吸动作,有时候宝宝睡着了还会“吧唧吧唧”咂摸嘴,看起来萌萌的。吸吮反射消失月龄:宝宝4个月左右。
3、强直性颈部反射(又称击剑反射)
当小宝宝仰躺在床上时,他脸部会转向一侧,同侧的手臂和腿会伸直,而另一侧的手臂和腿则会弯曲,就像是摆出击剑似的姿势。有人认为小宝宝经常伸出哪只手,那只手就可能就是他的优势手。消失月龄:宝宝3个月左右。
4、抓握反射(又称达尔文反射)
我们发现,3个月以内的宝宝,会经常握紧小拳头,但是如果用手指去触碰宝宝手掌时,他会握起拳头使劲抓住,有时候都能顺势把宝宝“提起来”,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灵长目种系遗传,例如大猩猩的宝宝刚出生时,就会抓紧大猩猩妈妈的毛发,避免摔落下来。消失时间:宝宝3~4个月左右,如果宝宝未出现抓握反射,或者超过4个月还没有减退,可能意味着神经中枢受损。
5、拥抱反射(又称惊跳反射)
宝宝刚出生到4个月内,受惊后会出现伸直双臂、然后缩回收拢紧贴胸前,握紧拳头,呈拥抱状,尤其是出生后一个月内最为明显,这是因为宝宝大脑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受惊后脊髓出现的固有反射现象。消失时间:宝宝4~5个月左右,如果超过这个时间点没有消失,可能是大脑有慢性病。
如果想测试的话,可以让宝宝呈仰卧状,大人轻轻拉起宝宝双手,慢慢抬高宝宝身体,然后当宝宝肩膀略微离开床面时,突然松手就会发现宝宝会做出类似拥抱的动作。注意测试时不要吓着宝宝。
6、行走反射
婴儿0~2个月内,如果大人托着他的腋下,把宝宝的脚放在床上或者桌子上,宝宝就会做出类似走路的动作,其实这是宝宝脑干及脊髓受到刺激而做出的一系列无意识步行行为,等过了两个月,就逐渐被神经肌肉动作所取代,最晚消失时间:宝宝4个月左右,否则可能意味着脑神经发育出现问题。
7、游泳反射
让小宝宝俯卧时,托住他的肚子,宝宝会做出抬头伸腿,做出游泳的姿势,看上去就像在游泳,消失时间:宝宝6个月左右。
8、巴宾斯基反射
主要发生在宝宝4~6个月时,如果我们用手轻轻触摸宝宝的脚底,他的腿会往里弯曲,大脚趾会微翘,其余脚趾张开就像一个扇形,这不是宝宝怕痒,而是与宝宝大脑皮层还未发育成熟,神经系统髓鞘化未完成有关。消失时间:6个月左右,若超过2岁还未消失,可能意味着大脑皮质的锥体细胞受损。
总之,正常出生的新生宝宝基本都会存在一些先天反射,而且大多会在出生几个月后自然消失,当然,受个体差异影响,有的宝宝出现这些先天反射或者消退的时间会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如果反射动作缺乏,或者不能在一定时间内消退,都有可能说明宝宝神经发育存在问题,而这些问题多由大脑受损所致,需要及时就诊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