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灵芝的化学成分与质量控制指标
一、灵芝的化学成分
灵芝所含化学成分多且复杂,因所用菌种、培养方法、提取方法等不同而不同。
灵芝子实体中含有糖类(还原糖和多糖)、三萜类、甾醇类、多肽、氨基酸、蛋白质、香豆精苷、核苷类、氢醌类、生物碱、挥发油、树脂、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以及铁、钙、镁、铜、锌、磷、硼、硒等无机元素成分。灵芝菌丝体所含成分与子实体相似,但三萜类含量低。灵芝孢子粉含有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多糖类、核苷类、三萜类等成分,三萜含量很低。孢子油主要含不饱和脂肪酸、脂肪酸、甾醇类,三萜含量极低。
生长中的灵芝子实体二、灵芝的有效成分
灵芝多糖类和三萜类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是灵芝的主要有效成分,其他有效成分还有甾醇、小分子蛋白、腺嘌呤核苷、生物碱等[1]。
(一)灵芝多糖类
是灵芝重要的有效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放化疗损伤、镇静催眠、改善实验性阿尔茨海默病动物的神经退行性病变、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抗脑缺氧再复氧损伤、调节血脂、降低血糖和抑制糖尿病并发症、抗实验性肝损伤和肾损伤、增强DNA多聚酶活性、促进核酸和蛋白质合成、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抗衰老等作用。
至今已从灵芝中分离出二百余种多糖类,包括多糖和多糖蛋白,灵芝多糖蛋白中的糖链与肽链上丝氨酸或苏氨酸通过O-糖苷键连接。多糖和多糖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X~4.0XDa,主要由D-葡萄糖为主的杂多糖或葡聚糖构成,推断其基本结构中主链为1→4和1→6连接[1]。如从鹿角状灵芝(G.lucidum)中提取的灵芝多糖肽(GL-PPSQ2)相对分子量为5.0X,质量分数97%以上,得率为0.49%,含多糖87.17%,是以葡萄糖为主和少量甘露糖组成的多糖,其物质的量比为31.85:,含有16种氨基酸,分别为天冬氨酸(Asp)、苏氨酸(Thr)、丝氨酸(Ser)、谷氨酸(Glu)、甘氨酸(Gly),丙氨酸(Ala)、半胱氨酸(Cys)、缬氨酸(Val)、蛋氨酸(Met)、异亮氨酸(IIe)、亮氨酸(Leu)、酪氨酸(Tye)、苯丙氨酸(Phe)、赖氨酸(Lys)、组氨酸(His)、精氨酸(Arg),氨基酸总量为5.04%。依据甲基化、一维和二维核磁谱图,GL-PPSQ2结构重复单元为主链由→3)-B-D-Glcp-(1构成,每4个→3)-β-D-Glcp-(1在O-6位连接一个长支链,该支链由α-D-Glcp-(1→、→4,6)-β-D-Glcp-(1→、→4)-β-D-Glcp-(1→和→6)-B-D.Glcp-(1→依次相连构成。
(二)灵芝三萜类
迄今已从各种灵芝属中分离出约余种三萜类化合物。从灵芝(赤芝,G.lucidum)中分离得到四环三萜种,五环三萜2种。从薄树芝(G.capense)中分离得到1种五环三萜,从树舌(G.applanatum)中分离得到5种五环三萜。从灵芝四环三萜化合物的结构来看,为高度氧化的羊毛甾烷碳骨架,按分子所含碳原子数主要分为C30、Ca27、C24三大类,以及少数羊毛甾烷A环开环和四元环三萜等。图1-11显示常见的灵艺酸A、B、C(GanodericacidA、B、C)的化学结构[1]。
由于灵芝三萜含量低,故药理研究多用三萜提取物、或只能进行外实验。灵芝三萜类除有与多糖(肽)相似的抗实验性肝损伤和损伤、抗肿瘤、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动物的神经退行性病变作用外,体外试验还显示其具有抗病毒、抑制组胺释放、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抑制胆固醇合成、抑制血小板凝集、抗雄激素活性(抑制5-α还原酶)等作用。
(三)其他有效成分
灵芝蛋白-8(LZ-8)有免疫调节和抗肿瘤作用;甾醇类化合物有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腺嘌呤核苷具有降低实验性肌强直症小鼠的血清醛缩酶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抗缺氧作用;生物碱类如灵芝生物碱甲、乙有抗炎作用。
三、灵芝的质量控制指标
灵芝子实体的多糖和三萜含量是灵芝及其产品质量控制标准中的重要指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分别以葡萄糖和齐墩果酸为标准品来测定灵芝子实体多糖和三萜及甾醇的含量。按干燥品计算,含灵芝多糖以无水葡萄糖(C6H12O6)计,不得少于0.90%,含三萜及甾醇以齐墩果酸(C30H)计,不得少于0.50%。由于葡萄糖和齐墩果酸并非灵芝特异性成分,故以它们做标准品检测灵芝多糖和三萜并不合理,亟须改进。我们用从灵芝子实体中提取纯化的灵芝多糖肽(GL-PPS)作标准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检测器(HPLC-ELSD)检测方法。检测产品中灵芝多糖含量,方法简便、快速,能排除淀粉、糊精等辅料的干扰,为灵芝提取物及其产品中多糖肽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美国药典委员会年公布的灵芝子实体质量标准中水溶性多糖含量以甘露糖、D-葡萄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和L-岩藻糖的总百分数计算,不能低于0.7%。干燥灵芝子实体三萜含量以灵芝酸A、B、C2、D、F、G、H和灵芝烯酸B、C、D总量计算,不能低于0.3%[2]。
参考资料:
[1]林志彬.灵芝的现代研究.4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TheUnitedStatesPharmacopeialConvention.GanodermaLucidumFruitingBody.RevisionBulletin,.
资料来源:
作者:林志彬(IinzhiBin)
原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兼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药理学系主任,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长期从事抗炎症药、免疫调节药、内分泌药和抗肿瘤药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研究,专注灵芝药理研究40余年,是国内外著名的灵芝研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