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长策会擬10年建屋47万 长者获有限照顾
,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完成谘询文件草稿討论,下月初展开三个月公眾谘询,谘询文件內有关未来十年供应建屋目標,可望建议调高为47万个单位。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表示,会提议优先照顾长者及居住环境恶劣人士,建议用发牌或业主登记制度规管劏房,但在工厦等非合適居住环境的劏房不会纳入发牌或登记制度。
长策会昨日举行的最后一次会议,会议长达七小时,就长远房屋策略谘询文件订下最终框架建议。张炳良於会后表示,长策会早前公布本港未来十年的房屋需求量为44.7万个单位,主要是因应新增住户数目、受重建影响住户以及居住环境恶劣的住户等因素推算,但委员会经过两次会议討论后,认为有关目標可轻微上调,具体细节会在谘询文件公布。
九月起谘询公眾3个月
据了解,未来十年房屋需求量將建议调高为47万个单位,较原先提出的建屋量增加5%,主要是因为受重建影响住户的需求被低估,*府將按此需求量,制定未来十年供应量目標。张炳良强调,供应量会受经济、物业市场以及*府*策影响,当局会每年检討有关数字,在有需要时修订目標数字。
张炳良又说,委员会已完成整份谘询文件草稿的討论,计划九月初公布,然后谘询公眾三个月。委员会有共识优先照顾长者及居住环境恶劣人士、协助年纪较大的非长者单身人士尽早入住公屋,同时建议用发牌或业主登记制度规管劏房,甚至评估是否需要立法规管,但不会將工厦劏房合法化。
兴建插针公屋未达共识
不过,就是否在现有公屋空地"插针式"兴建单身人士公屋,长委会未达成共识。张炳良指,明白社会及委员都有不同意见,为寻求共识,委员会同意將有关建议列入谘询文件。长策会委员蔡涯棉认为方案值得探討,但须小心考虑选址,除了要考虑对原有居民的影响外,亦要考虑在?內加建新公屋后,会否妨碍屋?重建计划。长策会委员鄔满海亦认为,要平衡对现有屋邨居民的影响。委员刘炳章认为,若"插针式"加建公屋只编配给单身人士,可能会令楼宇被標籤为"寡佬邨"、"剩女邨"。委员关焯照批评做法短视,未有配合基建及社区设施需要。
据了解,长策会亦有討论私人发展商参与资助房屋发展方案,並將有关建议列入了谘询文件。身兼房屋协会主席的鄔满海在会前表示,现时房屋供应紧张,同意引入私人参建居屋,加快建屋进度,但除了*府要努力,社会亦要有共识,否则*府难以取得发展的土地。另一委员则关注如引入私人参建居屋,建屋时间要较房委会建屋快,否则並无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