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散人:感恩顺序背后的社会逻辑
五岳散人 讲究个长幼有序以及排位顺序是我们这里的优良传统,这种传统哪怕是引入了亚瑟王时代开始的圆桌会议都是不能减免与错乱的,否则的话,你就很难解释为什么在放了圆桌的酒店包间里,还要为了位子而推让一番。盖因桌子是圆了,但还是能有人在圆形的桌子上发明方位的概念,以便区别主次、尊卑。笼罩着桌子的依然是外部环境,这个是从来没有什么改变的。如果触及了这个顺序的问题,就会有不少后患。冬奥会拿到冠*的周洋就让某些人耿耿于怀,那点儿不顺的气儿甚至带到了“两会”之上。体育总局的于再清副局长在参加“两会”时有言:“感谢你爹你妈没问题,首先还是要感谢国家。”这话针对的是周洋在得到冬奥会冠*后说了一句“让我爸我妈生活得更好一点”。于副局长还说:“说孝敬父母感谢父母都对,心里面也要有国家,要把国家放在前面,别光说父母就完了,这个要把它提出来。”他表示,要加强对运动员的德育。(其后又有消息称,有委员否认于副局长批评了周洋,但并未按照惯例有追究假新闻的表态,于是事情越发古怪了。)您看,在于副局长心目中,一个运动员的德育教育是应该按照这个顺序而展开的,连感谢什么都是要遵从这个顺序才行,否则的话,这是要犯忌讳的。其实这个忌讳在随后已经有所体现:电视里在重播这条新闻时删去了直播时周洋说的这句话。这种所谓的“德育”到底是一种什么货色?很简单,不是好鸟。古代中国的统治者有一条经验,叫做“求忠臣于孝子之家”,你很难相信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能摆在第一位的人能够尽忠报国。把国家排在个人的父母之上,看上去正气凛然,也符合这么多年来我们这里的教育,但实际上是在抹杀了最根本的人性基础上谈所谓的“爱国”,而这种爱国是没有根基的。在我看来,一个人热爱他的国家,最根本的原因应该是这里是我们的“父母之邦”,而不是超越这个概念去空谈爱国。把爱国抽象出来,超越所有具体而真实的感情,这种所谓的“爱国”除了假大空之外,也不会有别的内涵。更何况这位副局长其实是在偷换概念。国家本身并不是具象的,而是一种地理、文化上的概念,感谢国家本身并没有多少意义。他其实是把国家与*府做了一个概念的对换,实际上他想说的、或者是下意识认为的,是一个运动员夺冠的话,应该感谢*府对他的培养。按说这话也不能算错,我们这里体育尖子的培养实行的是“举国体制”,是*府花钱来培养他们争金夺银的。那些说了“感谢国家、感谢*府、感谢CCTV、感谢MTV”的运动员大致确实说的是一句实话。只是这个实话后面所掩盖的东西是颇为残酷的。由于这种举国体制,赢了的运动员当然风光无限,而这下面那庞大的基座是没有能够出头的运动员,没有这种体制保证,这些顶尖的运动员是无法出头的。而这种残酷其实也是体现在这件事当中:周洋的父母当时被请去观看比赛,看到拿了银牌就没人搭理了,他们只好自己打车走人。当裁判改判周洋夺金之时,有关方面才想起赶紧找人。在一通忙乱之后,把周洋的父母摁在了转播台之前。在这样的情况下,于副局长有什么资格要求“德育教育”呢?还是先把自己的手下教育一下吧,免得寒了更多人的心。(作者系知名络评论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