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君子之志
曾国藩以一介布衣寒士,28岁时跻身翰林院,实现了多少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书生变蛟龙”理想,从而拿到了进入上流社会的敲门砖,打破了曾氏家族几百年“寒籍”的历史。
中国论文
进入京师后,曾国藩并未如常人一样沾沾自喜,志得意满,而是内心深处充满着君子之志的伟大抱负。他认为,志向之高远对个人来讲至关重要,而自身修养同内圣外王的心灵终极,尚有很大差距,于是将“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作为座右铭,时时以“君子当以不如尧、舜、周公为忧,当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
为此,曾国藩制订了严格的修身计划,日“日课十二条”。即:
一、主静:无事时整齐严肃,心如止水:应事时专一不杂,心无旁骛。
二、静坐:每日须静坐,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明即起,绝不恋床。
四、读书不二:书未看完,绝不翻看其他,每日须读十页。
五、读史:每日至少读“二十三史”十页,即使有事亦不间断。
六、谨言:出言谨慎,时时以“祸从口出”为念。
七、养气:气藏丹田,修身养性。
八、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随时将自己当做养病之人。
九、日知其所亡:每日记下茶余偶谈一篇,分为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十、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不可一味耽搁,否则最易溺心丧志。
十一、作字:早饭后习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皆作为功课看待,绝不留待次日。
十二、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