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肌强直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分钟止痛的13中神奇方法 [复制链接]

1#
ios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rjvip.cn/xiaofei/1214.html
点击上方蓝字,我们一起备考职考

解剖学

体表标志

一、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下肢并拢,足尖向前。

二、面和轴

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矢状轴、冠状轴、垂直轴。

三、腹部标志线及腹背部标志

腹部标志线

1、肋骨线(上横线):通过两侧第10肋最低点的横线。

2、髂前上棘间线(下横线):两侧髂前上棘之间所作的横线。

3、左右横线:由两侧腹股沟中点向上所作的纵线。

腹部标志

阑尾MacBurney点:髂前上棘连线右1/3处的交点。

阑尾Lanz点: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外1/3处的交点。

背部标志:

上界:第7颈椎,肩胛骨上缘

下界:第12胸椎

第4、5颈椎棘突:喉结水平

第6颈椎棘突:环状软骨水平

第7颈椎棘突:低头时颈部最隆起

第3胸椎棘突:两肩胛冈内线水平

第7胸椎棘突:肩胛下角水平

第4腰椎棘突:两髂骨脊最高处连线水平

运动系统

一、骨:

成人块。按部位分为颅骨、躯干骨、四肢骨。

1.骨的构造:

骨由骨质、骨膜和骨髓构成,并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2.骨质:

骨密质、骨松质。

3.骨膜:

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覆盖在骨的表面。

骨膜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并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骨膜对骨起营养、生长和修复作用。

4.骨髓:

红骨髓:造血功能

5.骨的X线像:

骨骺:少年:骨干与骺之间的骺软骨显示为带状透亮区。

成年:高密度的线状影像称骺线。

二、关节:

1.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形式可分为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

(1)直接连结:纤维连结、软骨连结、骨结合。

(2)间接连结(滑膜关节或关节):基本结构: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①关节面:关节面上覆盖关节软骨,减少摩擦和缓冲震荡。

②关节囊:外层为纤维层,起连结作用。内层为滑膜层,分泌滑液。

③关节腔:负压

(3)关节的辅助结构:囊外韧带和囊内韧带

2.关节分类:

单轴关节:1个运动轴,做垂直运动。

双轴关节:2个互相垂直的运动轴,做互相垂直的两个平面的运动。

多轴关节:2个互相垂直的运动轴,做各方向的运动。

单轴关节:屈戍关节(滑车关节)、车轴关节。

双轴关节:椭圆关节、鞍状关节。

多轴关节:球窝关节、平面关节。

3.关节的运动:

滑动、角度、旋转、环转

三、骨骼肌:

1.运动系统的肌肉属于横纹肌,又名骨骼肌。又称随意肌。

肌腹:呈红色,可以收缩。

肌腱:呈银白色,无收缩能力。

2.肌配布规律:

原动肌、拮抗肌、固定肌、协同肌。

3.上肢骨、骨连结及运动肌肉:

肩胛骨:介于第2至第7肋之间。

4.上肢带骨连结:

胸锁关节:上肢与躯干唯一关节。

喙肩韧带:防止肱骨头向内上方脱位。

5.上肢带运动肌肉:

上肢带运动往往用肩胛骨的运动做代表。

桡神经沟:三角肌粗隆的后面有一斜向外上方的浅沟。

尺神经沟:内上髁后方一浅沟。

腕骨:周月三角豆,大小头状沟。

6.自由上肢骨连结:

肩关节(盂肱关节):由肩胛骨的关节盂与肱骨头构成。

关节囊:下壁最薄弱,肩关节脱位时,肱骨头常从下方脱出。

7.自由上肢的肌肉:

(1)肩关节/p>

1)屈:喙肱肌、三角肌前部纤维、胸大肌锁骨部、肱二头肌短头

2)伸:背阔肌、三角肌后部纤维、肱三头肌长头

3)内收:胸大肌、背阔肌、肩胛下肌

4)外展:三角肌中部纤维和冈上肌

5)旋内:背阔肌、胸大肌、肩胛下肌、三角肌前部纤维

6)旋外:冈下肌、小圆肌

(2)肘关节:

1)屈:肱二头肌(作用最强)肱肌、肱桡肌

2)伸:肱三头肌

(3)前臂:

1)旋前:旋前圆肌、旋前方肌

2)旋后:旋后肌、肱二头肌、肱桡肌

8.下肢带骨连结:

骶髂关节

髋骨的固有韧带:闭孔膜

9.自由下肢骨:

髌骨:全身最大的籽骨

跗骨:7块跗骨,包括距骨、跟骨、足舟骨、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外侧楔骨和骰骨。

10.膝关节:

囊内韧带:前后交叉韧带。

11.踝关节:

1)距小腿关节(踝关节)

组成:胫骨、腓骨的下端与距骨滑车。

内侧韧带(三角韧带)

2)跗骨间关节

足内翻常伴有足的跖屈,外翻常伴有足的背屈

12.自由下肢肌肉:

(1)髋关节/p>

屈:髂腰肌、股直肌、缝匠肌、耻骨肌、阔筋膜张肌

伸:臀大肌、半膜肌、半腱肌、股二头肌长头;髂骨韧带是限制过度后伸的强韧结构

内收: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臀大肌下部

外展: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

旋内:发育过程中处于内旋位,所以没有专门的旋内肌肉

旋外: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后部纤维、梨状肌、闭孔内肌、闭孔外肌、股方肌、缝匠肌

(2)膝关节:

屈:主要屈肌有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腓肠肌、胭肌、跖肌)起协助作用。髌韧带和后交叉韧带是强有力的限制结构。

伸:主要股四头肌。限制伸的结构是胫侧和腓侧副韧带及前交叉韧带。

旋内:半腱肌、半膜肌、缝匠肌、股薄肌、胭肌

旋外:股二头肌(比较二,胳膊肘往外拐)

(3)足关节/p>

背屈:胫骨前肌、长伸肌、趾长伸肌、第三腓骨肌

跖屈:腓肠肌、比目鱼肌、胫骨后肌、长屈肌,趾长屈肌和腓骨长短肌协助

内翻:主要胫骨前肌、后肌,还有长屈、伸肌,趾长屈肌协助

外翻:主要腓骨长短肌,还有第三腓骨肌和趾长伸肌协助

13.脊柱区解剖:

组成:

幼年:32或33块椎骨组成,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和尾椎3-4块。

成人:骶椎和尾椎融合成骶骨、尾骨各1块。共26块椎骨组成。

椎弓突起:椎弓可发出7个突起(1个棘突、1对横突、1对上关节突和1对下关节突)

颈椎:寰枢椎——上颈椎

C3-C7——下颈椎

腰椎:椎孔大:能容纳马尾和神经根

椎间孔大:神经根受压风险增加

椎间盘:

除第1、2颈椎之外,其他椎体均有椎间盘,共23个。

组成:髓核、纤维环、软骨终板

韧带:

1)前纵韧带:限制脊柱过度后伸

2)后纵韧带:限制脊柱过度前屈

脊髓被膜和脊膜腔:

脊髓上端平枕骨大孔连于脑,下端终于第1腰椎下缘(小儿平第3腰椎)

脊髓有两处膨大:上端颈膨大,下端腰骶膨大。

脊髓表面有3层被膜覆盖。由外向内为:硬脊膜、脊髓蛛网膜、软脊膜。

筋膜和肌肉:

1.浅筋膜

2.深筋膜

3.肌层:由浅入深分4层(竖脊肌属于第3层)

神经支配:

脊神经区:31对

神经系统

一、脊髓位置/p>

位于椎管内,.上端在枕骨大孔水平与延髓相连,下端形成脊髓圆锥并以终丝止于第1腰椎下缘水平。其发出31对脊神经,并形成颈膨大和腰膨大。

椎骨与脊髓节段的对应关系: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中央管

灰质:前角(运动)、后角(感觉)、灰质前联合、灰质后联合

白质:皮质脊髓束、脊髓丘脑束、脊髓小脑束、薄束和楔束

小脑功能:

原始小脑:平衡中枢

旧小脑:调节肌张力并维持身体姿势

新小脑:调节随意运动

三、下丘脑的位置、功能:

下丘脑位于背侧丘脑的下方包含有视前核、视上核等神经核团,它是皮质下自主神经活动高级中枢,也是神经内分泌中心。

端脑外形:

半球内有三条沟: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

四、内部结构:

大脑表层为大脑皮质,由神经元胞体高度集中的灰质层组成。

皮质下为白质,主要由上、下行传导纤维和联络皮质的联合纤维构成,其中内囊是上下行纤维最集中的区域。

白质的深部,有一组集中的灰质核团,称为基底核。

皮质功能定位:分为9个功能区

1)躯体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4、6区)

2)躯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小叶后部(3、1、2区)

3)语言中枢:运动性:额下回后部(44,45)

听觉性:颞上回后部(22区)

书写中枢:颞中回后部(8区)

五、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锥体外系: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运动、维持体态姿势和习惯等。

神经元:

结构: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个细胞区组成。

信息传递:突触

六、神经组成:

包括神经节、神经干、神经丛。功能相同的神经细胞体常集中在一起,位于中枢部的这种细胞体集团称细胞核,位于周围部的细胞体核团称神经节。根据形态和功能分为脑神经节、脊神经节、自主神经节。

在身体某些部位,神经错综交织,构成神经丛,再发出分支,分布到支配的器官,如脊神经的臂丛和腰骶丛、自主神经的腹腔丛等。

神经干内,许多纵行的神经纤维组成粗细不等的纤维束,构成神经内丛。

七、脊神经:

组成(31对)

颈8对

胸12对

腰5对

骶5对

尾1对

C8-L3含有交感纤维

S2-S4含有副交感纤维

臂丛:(C5-T1)

八、脑神经分类:

感觉神经、运动神经、混合神经

九、自主神经:

(1)组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2)自主神经中枢/p>

1)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质,大脑半球的边缘脑是内脏活动调节中枢。

2)较高级中枢:位于丘脑下部,前区-副交感,后外区-交感。

3)低级中枢:位于脑干和脊髓。

(3)交感:应急反应、耗能的、迎战或逃跑(打仗)

(4)副交感:储能的、促生长、修整生命所必须(休息)

十、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功能比较:

器官的功能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心脏

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增加

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

虹膜

瞳孔散大

瞳孔缩小

支气管

扩张

缩小

胃肠分泌

抑制

兴奋

胃肠蠕动

抑制

兴奋

胃肠括约肌

收缩

松弛

膀胱排尿

抑制

兴奋

唾液分泌

使之粘稠

使之稀淡

肾上腺分泌

兴奋

抑制

心冠状动脉

扩张

影响较小

汗腺

兴奋

不支配

立毛肌

兴奋

不支配

阴囊肉膜

兴奋

不支配

文:常新宇

排版:吕妍馨

更多职考内容

请扫描

分享 转发
TOP
2#
白癜风诊疗目标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3/5593862.html

提起康复医学科,很多人疑惑这个科室到底是干什么的?如果你认为在这只是做做推拿、针灸和按摩,那可小看这个科室了。

医院里可是非常重要的存在。“是否真正治愈,还要看术后康复情况。”做过手术的人,对这句话都不陌生。近年来,医院康复医学科逐渐被重视,特别是在患者术后的恢复上。但仍然有很多患者不了解康复医学科的意义和功能,甚至认为康复医学科是可有可无的科室!今天就带你来探访医院康复医学科,揭开“康复医学”的神秘面纱。

康复医学科秉承“中西医结合,中西医融合”以“切实提升患者疗效、减轻病患痛苦为己任”,现开展了小针刀疗法、经方扶阳疗法、新九针疗法、针灸助孕疗法、整脊推拿疗法、埋线疗法、艾灸疗法、肢体功能康复等疗法,治疗日常常见病和疑难杂症。

一、针刀疗法

针刀疗法是一种介于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松解术,是将东方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西方医学手术解剖基本理论融为一体,具有“简、便、验、廉、安全、有效”等特点。针刀医学是中医药学领域原创的新兴学科,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方面为人类解除病痛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对慢性病、顽固性颈肩腰腿痛及内、妇、儿、皮肤科疾病疗效显著。

适应证主要是软组织损伤性病变和骨关节病变,主治范围如下:

1、颈椎病

颈肌劳损、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骨质增生、颈椎综合征。

2、腰椎病

慢性腰肌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质增生、腰椎综合征及脊柱相关疾病等。

3、骨关节病

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弹响指)、足跟痛(跟骨骨刺)、膝骨性关节炎等。

4、神经系统疾病

面瘫后遗症、脑中风后遗症、周围神经卡压征、骨-纤维管卡压综合征。

5、神经系统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顽固性口腔溃疡、顽固性偏头痛。

6、免疫系统疾病

强制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牛皮癣等。

7、生殖系统疾病

前列腺增生、阳痿、慢性盆腔炎、乳腺增生等。

二、经方扶阳疗法

扶阳疗法是运用经方中药、针灸(针刀)、艾灸、手法等治疗手段,对多系统多种疾病均有较好的疗效,涵盖了内科、妇科、五官科、风湿免疫科、心脑血管科、皮肤科、肿瘤科等多科室的病种。尤其对失眠、焦虑、抑郁、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冠心病、急慢性胃肠炎、鼻炎、急慢性支气管炎、阳痿早泄、顽固性荨麻疹、牛皮癣、糖尿病等有较好的疗效。

主治范围

1.五官科类:头痛、头晕、急慢性鼻炎、咽炎、耳鸣、耳聋;

2.呼吸系统类:感冒发烧、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

3.心脑血管类疾病:中风后遗症、冠心病、面瘫;

4.消化系统类疾病:口腔溃疡、急慢性胃肠炎、顽固性便秘、腹泄等。

5.生殖泌尿系统类:不孕不育、痛经、月经不调、乳腺增生、阳痿早泄等;

6.免疫系统类: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等;

7.皮肤类:顽固性荨麻疹、湿疹、牛皮癣等;

8.疼痛类:颈肩腰腿痛、带状疱疹、三叉神经痛等各种顽固性疼痛。

三、艾灸疗法

艾灸以中医经络为基础,运用艾体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以达到保健养身、预防的功效,针对产后经络不畅,以及手脚冰凉、痛经、月经不调、胃痛等问题,气色调理(祛面部水肿、眼袋、黑眼圈、色斑)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络、去湿逐寒、消肿散结、排*养颜、防病保健功效,改善身体各种亚健康状态。

灸法能够活跃脏腑功能,旺盛新陈代谢,产生抗体及免疫力,所以长期施行保健灸法,能使人身心舒畅,精力充沛,祛病延年。施灸对于血压、呼吸、脉搏、心率、神经、血管均有调整作用;能使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等明显增高,胆固醇降低,血沉沉降速率减慢,凝血时间缩短,对血糖、血钙以及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也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灸法可以调节阴阳、调和气血、温通经络、扶正祛邪、行气通络、扶阳固脱、升阳举陷、艾灸美容、防病保健。

艾灸适合治疗的是一些寒性、虚性的疾病,主要以慢性疾病为主。基本上可以把这些疾病分为四类:

1、关节性疾病

包括老年人退行性关节炎、关节活动障碍、肩周炎、腰椎病、颈椎病等;办公室白领因工作性质导致的腰椎病、颈椎病需要经过医生辨证之后,才可判断是否适合艾灸。证型属于肝阳上亢型的关节性疾病是不适宜艾灸的。

2、消化系统疾病

包括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胃肠功能障碍等疾病;另外就是辨证为虚寒型的拉肚子、胃胀、胃痛,也可通过艾灸治疗。

3、杂病

例如一些常见的妇科、男科疾病,慢性盆腔炎、前列腺炎等。还有一些属于虚寒型的症状如小便清长、腰膝酸软、下腹坠胀等也属于艾灸的治疗范围。

4、顽固性疾病

包括强直性脊柱炎,一些通过中医的辨证,属于虚寒性的诊断不明,没有办法解释的功能性疾病。

四、新九针疗法

又称中国怀堂九针疗法,是使用新九针针具(又称中国怀堂九针针具)进行治疗的独特的针刺疗法。这一疗法最主要的特点是:打破了针灸治疗中传统的单一制毫针或单一针具施治的局限性,强调发挥不同针具的特异性、整体性治疗作用。

治疗范围

1.鑱针:皮肤病,慢性胃病,面瘫。

2.磁圆梅针:肩周炎,静脉曲张,小儿腹泻,胃肠功能紊乱,小儿遗尿症,动脉硬化,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神经衰弱,不孕症。

3.鍉针:慢性咽炎(一次治愈),软组织挫伤,肛肠痔瘘。

4.锋钩针:肩周炎,筋膜炎(一次性治愈),神经性头疼,腰背肌劳损,腱鞘炎,脑血栓后遗症,顽固性疼痛,胃痉挛,哮喘,急性结膜炎,急性扁桃体炎。

5.火针:慢性胃肠炎,结肠炎,风湿类风湿关节炎,肩周炎,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中风后遗症,盆腔炎,痛经,顽固性失眠,网球肘,腰肌劳损,创伤性关节炎,甲状腺囊肿,阳痿,面瘫,末梢神经炎,扁平疣,皮肤结核,牛皮癣。

6.圆利针治疗:癫痫,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肌肉关节剧痛,腰间盘突出,中风后遗症,肌无力,脑外伤后遗症。

7.铍针治疗:皮肤良性瘤,体积较大疣,肛肠息肉。

8.梅花针治疗:顽固性头痛,失眠,中风后遗症,神经性皮炎

9.三棱针治疗:头痛,高热,急性咽炎,四肢麻木,小儿营养不良。

10.多种针具联合应用治疗:顽固性失眠,神经性头痛,抑郁症,慢性鼻炎,三叉神经痛,面瘫,面肌痉挛,腰腿痛,足跟痛,甲状腺疾病,帕金森,耳聋,耳鸣,近视,斜视,视神经萎缩,无痛针灸减肥,美容(祛斑、去皱、美白)等。

医生出诊时间

薛**,科主任,周一至周五全天,周六上午出诊,预约咨询。

师达文,主治医师,周一至周三全天,周五全天,周四下午,周六周日上午出诊,预约咨询。

供稿:康复医学科薛**

编辑:郝梦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OP
3#
北京医院治疗雀斑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98817.html

人身上任何一个地方痛,都在手指上有一个压痛点。头部痛就去手拇指上压,就会找到一个很痛的点。上肢的疼痛会在食指上有一个压痛点。背部,腰部痛,就找中指上的找。肚腹疼痛就在无名指上找。下肢的疼痛,就在小指上找。一般左边痛,在右手指找,右边痛去左手指找。找到后就用力掐几下,针刺也可以一分钟之后,疼痛就可以消失。

1、头痛:头痛发作时,可用拇指点按合谷和内关穴。点按时向上用力,使酸胀感向上传导。如能两穴同时按压,疗效更好。头痛重者也可配合用手指点按痛点1-2分钟。此法对血管神经性头痛尤为有效。

2、牙痛:在牙痛相应的面颊上找出痛点,用食指蘸上正红花油,点按在痛点处,用力以局部酸胀为度。一般数分钟内可止痛,如尚遗留疼痛,对上牙痛可在点按患侧下关穴(耳前颧弓下凹陷中),下牙痛选颊车穴(下颌角咬牙隆起处),患侧合谷穴(虎口肌肉隆起处)。每穴点按1-2分钟,即可止痛。

3、咽喉痛:在颈肌外侧缘入发际处的天柱穴点按,产生酸胀感,再按压合谷穴5分钟,可缓解疼痛。

4、颈痛:颈痛多由落枕引起,可选位于手背第2、3掌骨头之间略后的落枕穴点按,以酸胀感上传为佳,同时慢慢活动颈部,对痛处有条索状疼痛者,可用拇指进行从上到下的弹拨,几分钟即可治愈。

5、乳痛:在患侧背部4、5椎至肩胛骨之间寻到痛点,拇指点按,可缓解疼痛,或加按患侧肩胛中央的天宗穴,效果更佳。

6、岔气胸痛:沿胸痛的肋间上寻相应脊柱旁1、5寸左右有一疼痛点,患者先吸满一口气鼓胸,用拇指在痛点向下点按,有时可感到“咔”的一声响,说明肋椎关节已复位。或按后吸气时用手掌在脊部痛处拍打几下即可。

7、心绞痛:心绞痛发作时,右手握拳后伸,用中指掌指关节按压位于两肩胛下角连线与脊柱中线交界的至阳穴,拳头抵靠在靠背椅背上,上身向后靠,使拳头尖顶按在至阳以产生酸胀感,直至心绞痛缓解。

8、胃痛:先在背上第5-10胸椎脊柱旁寻找出压痛点或皮下结节,用拳头尖顶压至阳穴,也可由旁人用拇指点压,快者1-3分钟即可止痛,顽固者可加上点压膝下4横指、胫骨外一横指的足三里穴,有显著疗效。

9、胆绞痛:先查出压痛敏感点,一是在胸下8、9肋软骨连接边缘处,即日月穴外侧,二是在8、9椎旁2-3寸处,找出2个压痛明显处,用拇指尖按压,由轻到重,约5-10分钟,即可止痛。

10、腰痛:对急性扭伤引起的腰痛可点按扭伤穴(手三里)。先屈肘成90(,肘横纹头下2横指,按压有明显胀痛感,拇指点按胀痛以能耐受为度,同时活动腰部,数分钟可缓解疼痛。

11、腹痛:用拇指点按足三里穴和内关穴,10分钟可止痛。重者可用拇指尖点按第2掌骨桡侧中段的压痛点,或9-12胸椎的压痛点,直至疼痛缓解。

12、痛经:用拇指点按位于胫骨内侧踝下缘下方4横指的地机穴和内踝上3寸的三阴交穴,或在手背第二掌骨桡侧上端寻找出压痛点进行按压。以后在月经前几天,每天数次按压上穴可防止或减轻痛经。

13、四肢损伤疼痛:对疼痛范围较小者,找出健肢痛点相应部位点按,同时活动患处,如右侧外踝处扭伤,痛点在踝尖下,即点按左侧踝尖下,使之产生酸胀感,同时活动右踝。对久伤后局部疼痛表浅者,可用拇指甲一边掐按一边弹拨,也有良效。

用以上方法止痛多有良效,但应注意,在止痛的同时,还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彻底根治疼痛。

??特大好消息——颈肩腰腿疼痛的克星??

“液针刀治疗颈肩腰腿疼痛学习班”将于年8月31日在北京开班啦!现正火热报名中!

▲液针刀适应症:主治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症、风湿类风湿疾病、四肢顽固性麻木、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肩周炎、各种神经痛(如坐骨神经痛、枕神经卡压性偏头痛)、弹响指、滑囊炎、膝关节韧带损伤、老年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腰肌劳损、足跟痛等多种疾病。针刀松解同时植入药酶线治疗脊柱相关疾病、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癫痫病、中风后遗症等有独特的疗效。

▲授课内容:

1、颈椎病的发病机理、颈椎局部解剖,颈椎疾病的诊断思路与液针刀进针要点。

2、腰椎病的发病机理、腰椎局部解剖,腰椎疾病的诊断思路与液针刀进针要点。

3、肩背胸部的局部解剖,肩背胸部疾病诊断思路与液针刀进针要点。

4、膝关节部的局部解剖,膝关节病变的诊断思路与液针刀进针要点。

5、上肢部疼痛疾病液针刀疗法临床治疗。

6、下肢部疼痛疾病液针刀疗法临床治疗。

7、液针刀生物酶植入治疗脊柱相关疾病。

8、最新注射疗法班。

注射疗法技巧、特效穴位注射、痛点注射、神经阻滞、侧隐窝注射、椎间孔注射、骶管冲击注射、三叉神经痛注射、前列腺腺体注射、枝川疗法等。讲授多功能针药线埋植最新技术!同时免费传授三氧在疼痛科的临床应用。

▲主讲专家:液针刀疗法创始人“*东旭”教授

▲上课时间:年8月31日-9月3日(8月30日现场报到)

▲上课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