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rjvip.cn/xiaofei/1214.html点击上方蓝字,我们一起备考职考
解剖学
壹
体表标志
一、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下肢并拢,足尖向前。
二、面和轴
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矢状轴、冠状轴、垂直轴。
三、腹部标志线及腹背部标志
腹部标志线
1、肋骨线(上横线):通过两侧第10肋最低点的横线。
2、髂前上棘间线(下横线):两侧髂前上棘之间所作的横线。
3、左右横线:由两侧腹股沟中点向上所作的纵线。
腹部标志
阑尾MacBurney点:髂前上棘连线右1/3处的交点。
阑尾Lanz点: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外1/3处的交点。
背部标志:
上界:第7颈椎,肩胛骨上缘
下界:第12胸椎
第4、5颈椎棘突:喉结水平
第6颈椎棘突:环状软骨水平
第7颈椎棘突:低头时颈部最隆起
第3胸椎棘突:两肩胛冈内线水平
第7胸椎棘突:肩胛下角水平
第4腰椎棘突:两髂骨脊最高处连线水平
贰
运动系统
一、骨:
成人块。按部位分为颅骨、躯干骨、四肢骨。
1.骨的构造:
骨由骨质、骨膜和骨髓构成,并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2.骨质:
骨密质、骨松质。
3.骨膜:
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覆盖在骨的表面。
骨膜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并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骨膜对骨起营养、生长和修复作用。
4.骨髓:
红骨髓:造血功能
5.骨的X线像:
骨骺:少年:骨干与骺之间的骺软骨显示为带状透亮区。
成年:高密度的线状影像称骺线。
二、关节:
1.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形式可分为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
(1)直接连结:纤维连结、软骨连结、骨结合。
(2)间接连结(滑膜关节或关节):基本结构: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①关节面:关节面上覆盖关节软骨,减少摩擦和缓冲震荡。
②关节囊:外层为纤维层,起连结作用。内层为滑膜层,分泌滑液。
③关节腔:负压
(3)关节的辅助结构:囊外韧带和囊内韧带
2.关节分类:
单轴关节:1个运动轴,做垂直运动。
双轴关节:2个互相垂直的运动轴,做互相垂直的两个平面的运动。
多轴关节:2个互相垂直的运动轴,做各方向的运动。
单轴关节:屈戍关节(滑车关节)、车轴关节。
双轴关节:椭圆关节、鞍状关节。
多轴关节:球窝关节、平面关节。
3.关节的运动:
滑动、角度、旋转、环转
三、骨骼肌:
1.运动系统的肌肉属于横纹肌,又名骨骼肌。又称随意肌。
肌腹:呈红色,可以收缩。
肌腱:呈银白色,无收缩能力。
2.肌配布规律:
原动肌、拮抗肌、固定肌、协同肌。
3.上肢骨、骨连结及运动肌肉:
肩胛骨:介于第2至第7肋之间。
4.上肢带骨连结:
胸锁关节:上肢与躯干唯一关节。
喙肩韧带:防止肱骨头向内上方脱位。
5.上肢带运动肌肉:
上肢带运动往往用肩胛骨的运动做代表。
桡神经沟:三角肌粗隆的后面有一斜向外上方的浅沟。
尺神经沟:内上髁后方一浅沟。
腕骨:周月三角豆,大小头状沟。
6.自由上肢骨连结:
肩关节(盂肱关节):由肩胛骨的关节盂与肱骨头构成。
关节囊:下壁最薄弱,肩关节脱位时,肱骨头常从下方脱出。
7.自由上肢的肌肉:
(1)肩关节
/p>
1)屈:喙肱肌、三角肌前部纤维、胸大肌锁骨部、肱二头肌短头
2)伸:背阔肌、三角肌后部纤维、肱三头肌长头
3)内收:胸大肌、背阔肌、肩胛下肌
4)外展:三角肌中部纤维和冈上肌
5)旋内:背阔肌、胸大肌、肩胛下肌、三角肌前部纤维
6)旋外:冈下肌、小圆肌
(2)肘关节:
1)屈:肱二头肌(作用最强)肱肌、肱桡肌
2)伸:肱三头肌
(3)前臂:
1)旋前:旋前圆肌、旋前方肌
2)旋后:旋后肌、肱二头肌、肱桡肌
8.下肢带骨连结:
骶髂关节
髋骨的固有韧带:闭孔膜
9.自由下肢骨:
髌骨:全身最大的籽骨
跗骨:7块跗骨,包括距骨、跟骨、足舟骨、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外侧楔骨和骰骨。
10.膝关节:
囊内韧带:前后交叉韧带。
11.踝关节:
1)距小腿关节(踝关节)
组成:胫骨、腓骨的下端与距骨滑车。
内侧韧带(三角韧带)
2)跗骨间关节
足内翻常伴有足的跖屈,外翻常伴有足的背屈
12.自由下肢肌肉:
(1)髋关节
/p>
屈:髂腰肌、股直肌、缝匠肌、耻骨肌、阔筋膜张肌
伸:臀大肌、半膜肌、半腱肌、股二头肌长头;髂骨韧带是限制过度后伸的强韧结构
内收: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臀大肌下部
外展: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
旋内:发育过程中处于内旋位,所以没有专门的旋内肌肉
旋外: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后部纤维、梨状肌、闭孔内肌、闭孔外肌、股方肌、缝匠肌
(2)膝关节:
屈:主要屈肌有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腓肠肌、胭肌、跖肌)起协助作用。髌韧带和后交叉韧带是强有力的限制结构。
伸:主要股四头肌。限制伸的结构是胫侧和腓侧副韧带及前交叉韧带。
旋内:半腱肌、半膜肌、缝匠肌、股薄肌、胭肌
旋外:股二头肌(比较二,胳膊肘往外拐)
(3)足关节
/p>
背屈:胫骨前肌、长伸肌、趾长伸肌、第三腓骨肌
跖屈:腓肠肌、比目鱼肌、胫骨后肌、长屈肌,趾长屈肌和腓骨长短肌协助
内翻:主要胫骨前肌、后肌,还有长屈、伸肌,趾长屈肌协助
外翻:主要腓骨长短肌,还有第三腓骨肌和趾长伸肌协助
13.脊柱区解剖:
组成:
幼年:32或33块椎骨组成,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和尾椎3-4块。
成人:骶椎和尾椎融合成骶骨、尾骨各1块。共26块椎骨组成。
椎弓突起:椎弓可发出7个突起(1个棘突、1对横突、1对上关节突和1对下关节突)
颈椎:寰枢椎——上颈椎
C3-C7——下颈椎
腰椎:椎孔大:能容纳马尾和神经根
椎间孔大:神经根受压风险增加
椎间盘:
除第1、2颈椎之外,其他椎体均有椎间盘,共23个。
组成:髓核、纤维环、软骨终板
韧带:
1)前纵韧带:限制脊柱过度后伸
2)后纵韧带:限制脊柱过度前屈
脊髓被膜和脊膜腔:
脊髓上端平枕骨大孔连于脑,下端终于第1腰椎下缘(小儿平第3腰椎)
脊髓有两处膨大:上端颈膨大,下端腰骶膨大。
脊髓表面有3层被膜覆盖。由外向内为:硬脊膜、脊髓蛛网膜、软脊膜。
筋膜和肌肉:
1.浅筋膜
2.深筋膜
3.肌层:由浅入深分4层(竖脊肌属于第3层)
神经支配:
脊神经区:31对
叁
神经系统
一、脊髓位置
/p>
位于椎管内,.上端在枕骨大孔水平与延髓相连,下端形成脊髓圆锥并以终丝止于第1腰椎下缘水平。其发出31对脊神经,并形成颈膨大和腰膨大。
椎骨与脊髓节段的对应关系: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中央管
灰质:前角(运动)、后角(感觉)、灰质前联合、灰质后联合
白质:皮质脊髓束、脊髓丘脑束、脊髓小脑束、薄束和楔束
小脑功能:
原始小脑:平衡中枢
旧小脑:调节肌张力并维持身体姿势
新小脑:调节随意运动
三、下丘脑的位置、功能:
下丘脑位于背侧丘脑的下方包含有视前核、视上核等神经核团,它是皮质下自主神经活动高级中枢,也是神经内分泌中心。
端脑外形:
半球内有三条沟: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
四、内部结构:
大脑表层为大脑皮质,由神经元胞体高度集中的灰质层组成。
皮质下为白质,主要由上、下行传导纤维和联络皮质的联合纤维构成,其中内囊是上下行纤维最集中的区域。
白质的深部,有一组集中的灰质核团,称为基底核。
皮质功能定位:分为9个功能区
1)躯体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4、6区)
2)躯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小叶后部(3、1、2区)
3)语言中枢:运动性:额下回后部(44,45)
听觉性:颞上回后部(22区)
书写中枢:颞中回后部(8区)
五、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锥体外系: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运动、维持体态姿势和习惯等。
神经元:
结构: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个细胞区组成。
信息传递:突触
六、神经组成:
包括神经节、神经干、神经丛。功能相同的神经细胞体常集中在一起,位于中枢部的这种细胞体集团称细胞核,位于周围部的细胞体核团称神经节。根据形态和功能分为脑神经节、脊神经节、自主神经节。
在身体某些部位,神经错综交织,构成神经丛,再发出分支,分布到支配的器官,如脊神经的臂丛和腰骶丛、自主神经的腹腔丛等。
神经干内,许多纵行的神经纤维组成粗细不等的纤维束,构成神经内丛。
七、脊神经:
组成(31对)
颈8对
胸12对
腰5对
骶5对
尾1对
C8-L3含有交感纤维
S2-S4含有副交感纤维
臂丛:(C5-T1)
八、脑神经分类:
感觉神经、运动神经、混合神经
九、自主神经:
(1)组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2)自主神经中枢
/p>
1)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质,大脑半球的边缘脑是内脏活动调节中枢。
2)较高级中枢:位于丘脑下部,前区-副交感,后外区-交感。
3)低级中枢:位于脑干和脊髓。
(3)交感:应急反应、耗能的、迎战或逃跑(打仗)
(4)副交感:储能的、促生长、修整生命所必须(休息)
十、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功能比较:
器官的功能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心脏
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增加
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
虹膜
瞳孔散大
瞳孔缩小
支气管
扩张
缩小
胃肠分泌
抑制
兴奋
胃肠蠕动
抑制
兴奋
胃肠括约肌
收缩
松弛
膀胱排尿
抑制
兴奋
唾液分泌
使之粘稠
使之稀淡
肾上腺分泌
兴奋
抑制
心冠状动脉
扩张
影响较小
汗腺
兴奋
不支配
立毛肌
兴奋
不支配
阴囊肉膜
兴奋
不支配
文:常新宇
排版:吕妍馨
更多职考内容
请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