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帕金森,“手不由自主地抖动”的画面就会映入脑海里。的确,静止性震颤是帕金森的主要症状之一。
但,手抖的人不一定是帕金森,有可能是吵架、生气等情绪诱发的心因性震颤,有可能是紧张、焦虑、疲劳、饥饿引起的生理性震颤,还有可能是小脑病变、甲亢、酒精戒断、某些药物副作用等。
五个问题揪出帕金森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老年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40岁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较少见。我国65岁以上人群PD的患病率大约是1.7%。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为散发病例,仅有不到10%的患者有家族史。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由此而引起纹状体DA含量显著性减少而致病。导致这一病理改变的确切病因目前仍不清楚,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老化、氧化应激等均可能参与PD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过程。
1、年龄。帕金森病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
2、家族史。帕金森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3、临床症状。帕金森病一般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运动症状主要包括动作迟缓、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和随意运动减少,其中,动作迟缓是最核心的症状。非运动症状包括睡眠障碍、尿频、便秘、体位性低血压等等。
4、神经系统的体征。帕金森的病人多会出现表情淡漠,关节呈齿轮样或铅管样强直。
5、病情进展特点。帕金森病进展多呈倒N型,即从一侧上肢起病,逐渐发展至同侧下肢和对侧肢体。具备以上特征的病人,基本可以诊断帕金森病。
越晚就诊越难治
数据显示,中国帕金森患者出现症状后,平均延迟半年以上才就诊,近半数超过一年才能确诊。除了和其他疾病一样,越晚发现病情越重、越难治以外,帕金森如果不及时用药,还可能面临一个大麻烦:用药剂量大,但症状控制的不好。
例如治疗用药晚的帕金森患者,易出现剂末现象(吃药后管用的时间越来越短,吃药后期还出现症状恶化)、异动症(手脚像跳舞一样不自主运动)等。以目前治疗帕金森的常用药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为例,随着使用时间变长,往往需要加大剂量,副作用风险随之增加,可能出现“开关”效应。
一旦出现“开关”效应,“开”时,患者肢体僵硬消失,活动自如;“关”时,突然肢体僵直,就像机器人断电一样不能活动(有点像小时候玩的游戏“一二三,木头人”)。
帕金森病人在这一“开”一“关”之间的心理落差,也让人感到心疼。
探索药物治疗之路从未停止
迄今为止,帕金森的发病病因仍不清楚,但人们一直未停止对治疗药物的探索。
年英国医生JamesParkinson首先对此病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同时患者可伴有抑郁、便秘和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
年,维也纳大学的Hornykiewicz和WaltherBirkmayer为了治疗帕金森,给患者服用多巴胺前体物质——左旋多巴。几小时后,患者可以正常运动,且效果持续一天。直到今天,左旋多巴仍是减轻帕金森症状的*金药物。
但左旋多巴随着用药时间增加,“开关”效应等不良反应随之出现,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找解决办法,微球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微球技术是一种长效给药技术,药物以溶解或分散的形式包埋于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基质微粒中,通过皮下或肌肉注射实现2周、4周、8周或更长时间的药物释放,保持长效、稳定的药物浓度。
除了不断研发更加安全有效的药物,在克服帕金森的道路上,还需要更多人文关怀。无论是多么有效的药物,都需要周围人用“心”这个“药引子”,和帕金森患者一起对抗病魔。
心内神内科简介
神经内科开放床位41张,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6名,住院医师1名,硕士研究生4名。
咨询
1
医疗设备
神经内科拥有精良先进的设备,包括16排螺旋CT,1.5T核磁共振、经颅多普勒(TCD)、CSF常规生化及压力检测、脑循环治疗仪、颅内压监测仪、多参数心电监护仪,EMG、呼吸机。积极完善诱发电位EP、VEEG、DSA等设备。
2
医疗业务
开展急性脑梗死规范静脉溶栓、腰穿置管CSF引流等项目,对于神经内科的脑出血(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栓形成,脑栓塞,TIA,烟雾病等)、各类型癫痫及颅内感染、面瘫(口眼歪斜)、头痛眩晕、脊髓病、多发性硬化、肌炎、各型肌无力(包括MG)、肌萎缩、肢体麻木等周围神经病、失眠及抑郁、帕金森综合征等锥体外系疾病、痴呆等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都有较高诊治水平。对该学科的先天性疾病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建设有卒中中心与神经康复病房,不断加强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学习与探索,适时开展神经介入,提高神经内科的危急重症抢救成功率和疑难病例确诊率。
···要不再看看···
?几个小妙招教你科学避孕
?有图有真相!胰岛素注射真的不难
?导致宫外孕的8个原因,你都知道吗?
?世界母乳喂养周——“喂”爱坚持,这些你得懂
内附精彩讲解视频
?致敬首个“中国医师节”,这两位医师是这样做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