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恩医学
一路伴您
成长
培恩青年疼痛医生学习
第天
上一本书《临床诊疗指南》已经讲完了,我们开始一本新的书——《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疼痛学分册。
第二章诊断检查
第四节与疼痛有关的神经系统检查
二、运动系统检查
(一)肌容积
观察肌肉有无萎缩及肥大,测量肢体周径,判断肌肉营养状况。
(二)肌张力
指静息状态下肌肉紧张度。检查方法:嘱病人肌肉放松,用手触摸肌肉硬度,并测定其被动运动时的阻力及关节运动幅度。
1.肌张力增加触摸肌肉时有坚实感,作被动检查时阻力增加。可表现为:
(1)痉挛性。在被动运动开始时阻力较大,终末时突感减弱,称为折刀现象,见于锥体束损害者。
(2)强直性。指一组拮抗肌的张力增加,作被动运动时,伸肌与屈肌肌力同等增加,如同弯曲铅管,称为铅管样强直,见于锥体外系损害者。如在强直性肌张力增加的基础上又伴的震颤,作被动运动时可出现齿轮顿挫样感觉,故称齿轮样强直。
2.肌张力减弱触诊肌肉松软,被动运动时肌张力减低,可表现关节过伸,见于周围神经、脊髓灰质前角病变。
(三)肌力
指肌肉主动收缩的力量。
1.肌力评级标准
日前通用的是六级分法:
0级:肌力完全消失,无活动。
1级:肌肉能收缩,关节不活动。
2级:肌肉能收缩,关节稍有活动,但不能对抗肢体重力。
3级:能对抗肢体重力使关节活动,但不能抗拒外来阻力。
4级:能对抗外来阻力使关节活动,但肌力较弱。
5级:肌力正常。
2.肌力检查法在关节主动运动时施加阻力与所测肌肉对抗,测量其肌力,并进行双侧对比。全身肌肉大致可分为颈部和躯干肌肉、肩带和上肢肌肉、骨盆带和下肢肌肉三组。
目前疼痛资源共享群1、2、3群(人)均已满员,感谢疼痛伙伴们对培恩的支持信任!我们将继续筹建疼痛资源共享4群;需加群交流学习的伙伴请加管理员。
对疼痛事业有见解,热衷公益疼痛事业的伙伴
请联系管理员
1天学习1小时
1季度完成1本书
坚持学习1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