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肌强直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科普隐藏在PKD背后的故事通过仔细询 [复制链接]

1#

病例分享

隐藏在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背后的故事: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和

基因检测揭开它的“伪装”

MEDICALHISTORY

GENETICANALYSIS

(一)序言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是一种罕见的运动障碍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由静止状态下突然运动诱发的非自主运动发作,可表现为肌张力障碍、舞蹈症、手足徐动症、投掷症等。我们团队发现PRRT2是PKD的致病基因,并总结出小剂量卡马西平对携带PRRT2突变的PKD患者有良好疗效。但依然有一部分携带PRRT2突变的PKD患者对小剂量卡马西平疗效不好甚至无效,此时通常可能是合并了以下几种情况:1、患者携带较严重的突变,如纯合突变或复合杂合突变;2、合并其它可导致PKD的基因突变;3、合并其它类似疾病。这里要分享一位合并先天性肌强直的PKD患者的诊治经历。

(二)诊治经历

这名患者的出生史无殊,2个月到1岁时曾经历过多次高热惊厥发作。11岁时,该患者出现由突然运动诱发的舞蹈样、手足徐动样发作。在发作时,他还会感到下肢无力、僵硬,严重时会摔倒。第一次发作后,医院就医,医生将其诊断为癫痫,并给予苯妥英钠和丙戊酸钠治疗。在使用这两种药物后,患者感到舞蹈手足徐动的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但他的肢体无力和僵硬症状并没有得到明显缓解。此后他多次求医,试过其他抗癫痫药物,如苯巴比妥、氯硝西泮、氟哌啶醇等,均效果不佳。

频繁发生的舞蹈样发作和肢体无力、僵硬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最后,患者来到了吴志英教授门诊就诊。通过仔细询问病史,结合相关检查结果,吴志英教授首先考虑患者为PKD,随后对患者的PRRT2基因进行测序后发现,患者携带了PRRT2基因的常见突变c.dupC,这一结果支持了吴教授的诊断。患者在接受小剂量卡马西平治疗后,发作性舞蹈手足徐动的症状完全消失了,然而当他突然运动时,仍然会有下肢无力和僵硬的症状。为彻底缓解症状,吴教授建议患者进一步提高了卡马西平用量,当用量增至mg/天后,患者的肢体无力和僵硬症状才有了明显好转。

显然,这名患者对小剂量卡马西平的疗效反应不完全,于是我们进一步调查了患者下肢无力和僵硬症状的发作规律。我们发现,患者的下肢无力和僵硬在天气寒冷时会恶化,但经过反复运动就会缓解后,我们推测这名患者可能同时合并了先天性肌强直。患者的小腿腓肠肌没有明显的肥大,但叩击腓肠肌有“肌球”出现。随后对其进行的肌电图检查提示肌强直放电也支持这一诊断,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患者带有先天性肌强直的致病基因CLCN1c.CT,c.AG两个突变。c.CT突变此前在1名台湾的先天性肌强直患者身上发现并被报道,该名台湾患者还携带了CLCN1c.AG突变;c.AG突变尚无报道。

(三)总结

先天性肌强直(MC)是一种先天性神经肌肉通道病,其特征是自主运动后肌肉松弛困难,可合并肌肉僵硬、肥大。该类患者可出现特殊的“热身现象”,即长时间休息后开始运动时会出现肌肉僵硬,但在反复运动后,僵硬症状会慢慢消失。此外,寒冷天气可加重MC的症状。

该患者更为明显的发作性运动障碍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先天性肌强直的症状,在对其使用小剂量卡马西平未达预期疗效后,进一步询问病史结合基因检测方以诊断。这个例子对于这类疾病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即对于小剂量卡马西平反应不完全的PRRT2突变阳性的PKD患者,应仔细调查病史,进一步检测其它基因如CLCN1等,以排除是否合并了类似疾病。

END

参考文献:LiHF,ChenWJ,NiW,WuZY.Paroxysmalkinesigenicdyskinesiaandmyotoniacongenitainthesamefamily:coexistenceofaPRRT2mutationandtwoCLCN1mutations.NeurosciBull.;30(6):-.

编辑:薛妍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