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肌强直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孩子挑选一部合适的Prime车P [复制链接]

1#
北京什么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作为运动认知神经科学方面的研究人员,周围的朋友常常会问王钰老师关于儿童运动方面的一些问题,其中各种骑行车的问题最常见。

这里的骑行车,主要指平衡车、滑板车、自行车、扭扭车等等。这些车其实都不太便宜。家长都疑惑:

2岁了买什么样的车呢?4岁了还能玩滑板车吗?还有怎么选一辆适合我家孩子的车呢?怎样跟孩子一起,既能痛快玩,又能避免运动伤害?

这些问题,本次直播都会讲到,以下是直播内容精华部分,分享与你:

儿童骑行的益处

儿童阶段就一定要骑车吗?从儿童身心发展的角度来说,骑行好处多多。

骑行是一项有氧运动。通过有氧运动,可以锻炼儿童的心肺功能、平衡能力、协调性、机体的控制力和全身耐力等等。骑行对膝盖的损伤也很小,如果家有小胖墩的话,骑行就更重要了,因为发育中儿童的膝盖更脆弱。在骑行的过程中,儿童处于空间活动场景不断变化过程中,还捎带训练了儿童的空间加工能力。

从心理层面来说,骑行是一项趣味性的运动,容易培养儿童运动的兴趣和愉悦感。儿童与父母一起骑行,还可以增进亲子关系。控制车的运行,更能实现自我满足、增加自信。

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儿童骑行的好处这么多,你也许要马上下手买车了,但是不必着急,我们需要先了解下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儿童的生理发展规律

儿童身体成长是以平缓、稳定的速度发展。骑行,属于粗大动作及大肌肉发展。身体发展均是由心脏向外成离心状,并由上往下发展,先从头部开始,然后身体躯干,下肢的发育最慢。由靠近身体的部位至远离身体的部位身体中央开始。越接近躯干动作发展越早,离身体躯干越远部位发展越慢。

具体到玩车方面,儿童能充分坐稳之后(至少八个月以后)就可以开始玩滑步车。两岁左右时,随着大运动神经通路完成充分髓鞘化,脑部神经系统和躯干四肢之间的神经信号的双向传递更快。等到四五岁时,小脑和胼胝体的发育可以让儿童熟练地使用自行车,这是需要更多脑部区域参与的运动。

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对儿童社会心理发展做了详细的时间段的区分:0-2岁的婴儿主要发展安全感;2-3岁的幼儿主要发展自主感;3-6岁学龄前儿童主要发展独立感。所以:

0-2岁的幼儿,″玩车″时要着力注意的是″安全感″和″趣味性″并重。2-3岁的幼儿,″玩车″时要注意的是详细了解自家孩子的具体发育情况,不能要求过高,注意以建立孩子″自信心″为主。3-6岁的幼儿,父母可以放手让儿童独立完成某些挑战性的运动,骑自行车自然是个很好的锻炼对象。

为孩子选择适龄车类

了解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后,现在我们可以为孩子挑选车类了。目前的车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滑步车主要是指一般距离地面不高,儿童用自己的双脚划行前进后的小车。可以锻炼幼儿平衡感、神经系统的协调性、提升愉悦感和自信心。

滑板车指的是通过滑轮,周期性地单脚或双脚蹬地推动车子前行的单板或双板儿童玩具车。

三轮车是滑步车的升级版。相对于滑步车,增加踏板,这会让孩子习惯踩踏,对于儿童平衡性、协调性的要求更高了,同时带来的自信心满足程度也更高了。

儿童平衡车就是没有脚蹬和链条的自行车,完全依赖于儿童双脚着地、两腿协调用力向前滑动。

与平衡车相比,自行车多了链条和脚蹬,全程需要儿童双腿发力前进。

如何挑选

依照儿童身心发展规律,0-6岁儿童的″玩车″顺序可以如下:

0-2岁,滑步车为主。滑步车通过儿童坐姿状态下,双脚着地前蹬滑行,身体和心理上的安全系数都非常高,同时还能发展儿童的平衡能力和协调性。

2-4岁,平衡车、滑板车、三轮车为主,其中2-3岁以无手刹类车为主,3-4岁以有手刹类为主。其中平衡车和滑板车都着重锻炼儿童的平衡能力、协调性等,为实现向自行车过度提供必要的身心准备。

5-10岁,自行车为主。趣味性的骑行运动可以促进身心的协同发展。

上面从0-6岁,不同儿童的平衡能力发展是存在显著差别的,不能简单地按年龄段来选车,一定要注意自家孩子平衡能力的发展程度。

具体到某种车上,要怎么选呢?先说一下选购所有车的基本原则。

原则一:质量方面,安全第一,永远是安全第一。原则二:根据不同年龄,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车类,种类不在多。原则三:以自家孩子为中心,适合孩子最重要。千万不要以为长大还能玩,就买太大的。

从这三个原则出发,大家在选择车的时候就很简单了,购买时最好是带着孩子实地感受地去选。

滑步车:

注意孩子坐上去之后重心是否较低,也就是稳不稳;孩子手臂与方向盘的距离是否适中,譬如手臂可以轻松自如地转动方向盘就是合适的;考虑到避震及凹凸不平地面等因素,要注意车轮是否过大或过小,一般不能小于12厘米;孩子能双脚能完全着地,脚尖着地并不行。

滑板车:

车轮尺寸不宜过小、材质需过关,一般前车轮直径不得小于12厘米;车把高度以儿童站立在滑板上时,车把高度略低于儿童胸部,能自如地把握手柄进行转向为准;手柄把套直径规定不可小于40毫米;能折叠的滑板车,一定要注意折叠部分的缝隙的潜在隐患(夹手);滑板要有防滑处理。

三轮车:

材质最好是金属的,不能有夹角、毛刺、锐边等;车座和车轮的高度要以维持稳定性为准,如果儿童坐在车里,前后左右倾斜三轮车一定的角度车子会倾倒,则安全性有问题,建议避免购买;脚蹬在最低状态下不可离地过小,应该不低于40毫米,避免儿童在骑行过程中脚容易碰地而导致受伤。

平衡车:

注意平衡车的重量不可超过儿童体重的30%;材质最好优选金属的;平衡车最重要的是骑乘空间要大,方便儿童自由运动,有放脚后跟的平衡车就不错;双脚能完全着地,有转向限制也是必须考虑的。

自行车:

注意不能太重,孩子最好能做到把车从地上拉起来;不能用易折断的材质;链条需要采用全封闭型的;车座高矮和车胎要适合;可以使用辅助轮,7岁以后撤掉;最后车的功能越少越好。

为孩子安排恰当的骑行运动

现在车买好了,等天气晴朗就带着孩子出去玩吧。刚买的锃亮锃亮的小车,孩子心情肯定也不错,不过要注意:儿童的心肌纤维细、容量小、心肌收缩力弱,大强度的有氧运动对其心肺功能的发育有负面影响,运动过度容易诱发哮喘。

那到底要怎么做呢?在骑行之初就需要坚持几个运动原则:

一是安全性原则,防止出现任何运动伤害行为;二是循序渐进原则,逐渐增加骑行强度,不能一口吃一个胖子;三是人本主义原则,以孩子为中心,根据自家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骑行方案。

2岁以下的小朋友,坐在滑步车上跑来跑去,放心玩,肯定不会连续玩超过半个小时的。一是小朋友的集中注意力有限,二是他的小手握着方向盘也累。

再大一些孩子,如果发现了骑行的趣味,但儿童自我觉知意识、控制能力尚不足,需要家长来为孩子考量运动强度。在儿童有氧运动的初期阶段,运动时间、运动强度都要小。

如何判断儿童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强度呢?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观察儿童的呼吸状况来判断。

小强度的运动:儿童骑行时呼吸平稳,可以唱歌。中小等强度的运动:呼吸加快,但可以正常语言交流。中等强度的运动:呼吸更快,不能表述长句子,仅能讲短句。高强度运动:呼吸急促,无法进行言语交流。

这样是否运动过量心理就有数了。另外,还要叮嘱一下每次骑行等有氧运动都需要有准备和放松活动。准备活动即身体的预热,可以采用慢走、拉伸等方法,一般持续时间需要5-10分钟。放松活动指运动后的身体放松,同样可以采用慢走(跑)、拉伸等方法来帮助身体从运动状态逐渐恢复到安静状态。养成这样的预热和放松的习惯,孩子将来更会少有运动伤害。

儿童玩车,安全第一。不仅是选车时要注意车的安全性,而且在骑行前做好安全准备。比如,头盔、手套、护肘、护膝都配备齐全。骑行练习环境要选择在没有其他机动车的环境下,远离池塘和泥坑,地面平整的地方。◆

想收听详细直播内容和更多问题解答,请扫描下图收听,限时免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