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皮
●●
陈皮又称橘皮,《本草纲目》称:“橘皮,苦能泻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脾乃元气之母,肺乃摄气之要,故橘皮为二经气分之要,但随所配而补泻升降也”。东垣曰:夫人以脾胃为主,而治病以调气为先,如欲调气健脾者,橘皮之功居其首焉。”古往今来,橘皮因理气之功被医家所推崇,多行理气开胃,燥湿化痰之效,用治脾胃病多矣。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在10至12月果实成熟时,摘下果实,剥取果皮,阴干或通风干燥。橘皮入药以陈久者为良,故名陈皮。王好古云:“橘皮以色红日久者为佳,故曰红皮、陈皮。”
橘皮药材,除上述橘类的果皮外,柑类及甜橙的果皮,有时亦作橘皮使用。
从安全性来讲,虽然陈皮和橘皮都是源于橘子,但作为中药来讲的“陈皮”属于药物,需要严格按照药品标准生产,其生产炮制过程中会剔除农药残余等有害物质,保证药用安全性。而普通橘皮晒干虽然看起来和陈皮没什么区别,但其表面有农药残留,一般的用水冲洗很难将这些有害物质清洗干净,直接食用可能对身体有害。
从有效性讲,陈皮对储藏时间要求较高,一般存储时间为3年以上,药用价值比较好。家庭中只经过普通晾晒的橘皮,烈性大、味道酸苦,不适宜直接食用,更不宜当药服用。
需要提醒的是,陈皮虽是药食同源之品,但属于理气药,辛温香燥,因此,气虚体燥、阴虚燥咳、吐血及内有实热者慎服。
据药理学研究,陈皮中含挥发油、橙皮苷、正癸醛、柠檬醛、柠檬烯、辛醇等成分。
可以起到调整消化系统的作用;尚可兴奋心脏,使心肌收缩力增强,但剂量过大可抑制心率,又可使冠脉流量增加,同时对高脂饮食引起的动脉硬化有一定的预防作用,陈皮还可平喘祛痰,可使肾血管收缩,尿量减少,高浓度陈皮提取物可松弛子宫,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免疫功能,陈皮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功能是它能促进唾液、胃液等消化液分泌和消除肠内积气。
所以,陈皮可与木香、枳壳等配伍应用,治胸腹胀满症;与半夏、茯苓、厚朴、苍术同用则可用于湿阻中焦、脘腹痞闷、便溏泄泻以及痰多咳嗽等症;而当与人参、白术、茯苓等配合应用时,又可治脾虚饮食减少、消化不良以及恶心呕吐等症。
谢师因陈皮既能健脾,又能理气之效,往往将其用理气药之佐使,常在行清热开结、解郁健脾法时运用陈皮,以增强行气之力,但因陈皮刚燥之性,临证应用也多有加减。
“全国名老中医药谢晶日传承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