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肌强直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肌力肌张力,傻傻分不清 [复制链接]

1#

肌力

肌力是指肌肉主动收缩的力量,是人的机体或机体的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收缩或舒展)时克服内外阻力的能力。

肌力的大小跟肌肉收缩的初长度有关。肌肉只有在适当的长度下才能发挥最好的力量

01

肌力分级

年9月新出炉的肌力分级等级表,根据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的分级标准划分为0—5级:

0级:

肌肉完全瘫痪,毫无收缩。

1级:

可看到或者触及肌肉轻微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

肌肉在不受重力影响下,可进行运动,即肢体能在床面上移动,但不能抬高。

3级:

在和地心引力相反的方向中尚能完成其动作,但不能对抗外加的阻力。

4级:

能对抗一定的阻力,但较正常人为低。

5级:

正常肌力

02

肌丝滑动学说

每条肌纤维内的基本单位是肌节。肌肉收缩按照肌丝滑动原理。肌节内的收缩蛋白(又称活性蛋白)如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相互作用以缩短肌纤维并产生动力肌力。

03

肌肉的无处不用

很多时候肌力是肉眼看不见的。比如我们安静的站着或坐着,虽然没有产生大的动作,但实际上人体的的肌力还是存在的,比如维持正确的姿势。人体很多深层肌肉(姿势稳定肌)一直在默默无闻的发挥其巨大的稳定作用。一旦肌肉收缩无力,身体极度容易疲劳而不能持久地伸缩用力,不但会影响身体动作协调能力,还会导致坐无坐相,站无站相,精神不振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

肌肉的延展性很强,能拉长到%。肌力的收缩伸长是有极限的,被拉得过长或过短,都会表现为肌力的丧失。

肌张力

肌张力指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

肌张力主要是由筋膜,肌腱表现出来的。肌张力也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并表现为多种形式。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张力,称为运动性肌张力,是保证肌肉运动连续、平滑(无颤抖、抽搐、痉挛)的重要因素。

肌力与肌张力,同样都是维持身体稳定,那两者究竟有何不同呢?

肌力是在可活动基础上的灵活控制能力,肌张力则是像给身体绑了带子一样,拉得死死的,避免崩溃。比如一个人弯腰弯不下来,很可能是肌力不够,不能很好的收缩,稳定性降低,所以身体只有通过肌张力代偿性增加,这时肌张力增加,来弥补稳定不足。

在静卧休息时,身体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张力称静止性肌张力。躯体站立时,虽不见肌肉显著收缩,但躯体前后肌肉亦保持一定张力,以维持站立姿势和身体稳定,称为姿势性肌张力。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张力,称为运动性肌张力,是保证肌肉运动连续、平滑(无颤抖、抽搐、痉挛)的重要因素。

肌张力分级如下:

0级:正常肌张力。

 1级:肌张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范围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突然释放。

 1+级: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在关节活动范围后50%均呈现最小阻力。

 2级: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时,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地被移动。

 3级:肌张力严重增加,被动活动困难。

 4级: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肌张力的异常主要三种情况:

肌张力增高

肌张力减低

肌张力障碍

一、肌张力增高

表现为肌肉较硬,被动运动阻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缩小,见于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病变。

锥体系病变表现为痉挛性肌张力增高,特点是其肌张力增高有选择性,上肢以内收肌、屈肌与旋前肌为主,下肢以伸肌肌张力增高占优势,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张力增高明显,被动运动患者关节开始时阻力较大,终了时变小即所谓剪刀样肌张力增高。痉挛性肌张力增高和“痉挛”无关,后者单指一种不自主的肌收缩。

锥体外系病变表现为强直性肌张力增高,特点是肌张力的大小与肌肉当时的长度即收缩形态并无关系,在伸肌和屈肌间也没有区别。无论动作的速度、幅度、方向如何,都遇到均等的阻力。这种肌张力增高称为铅管样强直(不伴震颤),如因伴发震颤而产生交替性的松、紧变化,称为齿轮样强直(伴震颤)。

二、肌张力减低

肌肉松弛时被活动肌体所遇到的阻力减退,肌内缺乏膨胀的肌腹和正常的韧性而松弛。可因损害部位不同而临床表现有异。脊髓前角损害时伴按节段性分布的肌无力、萎缩、无感觉障碍、有肌纤维震颤。周围神经损害时伴肌无力、萎缩、感觉障碍、腱反射常减退或消失。

三.肌张力障碍

肌张力障碍(dystonia)是指由于肌张力的改变引起的持续的异常的姿势与正在进行中的动作的阻断,分为全身性,局灶性或节段性肌张力障碍。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疾病:

01

扭转痉挛(TorsionSpasm)

扭转痉挛(TorsionSpasm)又名扭转性肌张力障碍(TorsionDystonia)或变形性肌张力障碍(dystoniamusculorundeformans)。临床上以肌张力障碍和四肢、躯干甚至全身的剧烈而不随意的扭转为特征。肌张力在肢体扭转时增高,扭转停止时则正常。

02

痉挛性斜颈

痉挛性斜颈(Spasmodictorticollis)是由于颈部肌肉痉挛性或强直性收缩造成的一种头部旋转性姿势,多见于锥体外系器质性损害。 

03

麦杰综合征

麦杰综合征(Meigesyndrome)又称特发性眼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综合征,以双眼睑痉挛和(或)口面部肌肉对称性不规则痉挛性收缩为临床特征。

04

手足徐动症(athetosis)

手足徐动症(athetosis)又称指划运动、易变性痉挛(Mobilespasm),临床以肌强直和手足发生缓慢不规则的徐动为特征表现。根据其受累部位可分为偏侧性和双侧性。

参考:康复汇、缳亚医学康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