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肌强直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日问周期性麻痹,有哪些表现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殿疯眞棒 http://pf.39.net/bdfyy/

问题来源

一位20多岁的*人,近期总是发作性双下肢乏力。最近一次出现了四肢痉挛麻木表现。

那么,

Q:

对于这样的发作性问题,周期性麻痹的临床表现与之相符吗?

A:

低钾型周期性麻痹

为临床最常见的周期性麻痹类型,多于20岁前发病,男性多于女性。

一般在夜间入睡或清晨转醒时出现骨骼肌无力,四肢易受累,近端重于远端;

脑神经支配的肌肉和呼吸肌一般不受累;

少数重型患者可出现呼吸肌麻痹或血钾过低,并因心律失常而危及生命;一般肌无力发作经数小时至数日后可逐渐恢复;

发作频率不等,以15-35岁发作频率最高,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发作次数逐渐减少;

饱食、剧烈运动、感染、创伤、情绪激动、月经、寒冷均可诱发。一般发作间期肌力正常,但有部分患者(约25%)发作间期肌力仍不能恢复至正常,而发展为持久性肌无力或肌萎缩,持久性肌无力在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生,以下肢受累多见;

发作期可有肌酶谱升高。

2.高钾型周期性麻痹

临床表现为发作性肌无力伴血钾升高,发病率约1/20万,多于10岁前发病,男性多见;

常于晨起后早餐前发作,每次持续15分钟至1小时,症状可自行缓解,适当活动可缩短发作时间。

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手部肌肉、舌肌强直发作,约50%的患者发作间期可出现轻微肌强直(肌肉僵硬感)、肌肉痛性痉挛,但不影响自主活动,易见于面肌、舌肌、鱼际肌和指伸肌。

患者一般不出现心律失常和呼吸肌无力症状,高钾饮食、服用升血钾药物、运动后休息、饥饿、紧张、寒冷均可诱发;

一般发病初期发作次数少,随着年龄的增长,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逐渐增加,约50岁后发作频率开始显著减少。部分患者可进展为持久性肌无力和肌萎缩,主要累及近骨盆肢带肌和下肢肌肉。

肌电图表现为发作期运动单位电位数目减少或无反应;约有50%的患者可于发作间期出现肌强直电位;部分患者,尤其是有持久性肌无力者可见肌病表现。发作间期长时运动诱发试验有助于诊断:在5分钟运动期间,患者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较正常对照者升高,随后逐渐下降,且幅度大于正常对照者,并以运动后前20分钟波幅下降速度最快。

肌肉病理检查可见肌纤维空泡变性,但无特异性。

3.正常血钾型周期性麻痹

临床主要表现为发作性肌无力,但血钾水平正常。多于10岁前发病,肌无力时间较长,可持续数天至数周,发作期血钾和尿钾均于正常值范围,限制盐的摄入或补充钾盐可诱发和加重病情,补充钠盐后病情好转。

4.Andersen-Tawil综合征

为临床十分罕见的特殊类型周期性麻痹,约占周期性麻痹的10%,以周期性麻痹、心律失常和发育异常为主要表现。

该综合征多以青少年期发病,周期性麻痹可伴低血钾、正常血钾和高血钾,以低钾型多见,不伴肌强直;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随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剧烈运动、紧张、寒冷、月经等均可诱发。心脏受累征象可表现为功能性和结构性心脏病,以功能性损害常见,表现为心律失常和心电图改变:88%患者表现为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可出现Q-T间期延长。有趣的是,妊娠期心脏症状较妊娠前后均有所减轻。面部和骨骼发育畸形是Andersen-Tawil综合征临床表型之一:面部畸形表现为眼窝凹陷、眼距过宽、眼裂短小,低位耳,阔鼻,薄上唇,恒牙萌出延迟,缺齿,高颚弓、腭裂,颧骨、上颌骨或下颌骨发育不全,轻度面部不对称和三角相;常见的骨骼发育畸形包括身材矮小,小头,脊柱侧弯,小手,小脚,先天性第5指(趾)侧弯,第2、3趾轻度并趾,单掌褶(断掌)、关节松弛;其他畸形还包括阴道闭锁、孤立肾或先天性心脏病等;78%的患者具有两种畸形特征,其中以先天性指(趾)弯曲和下颌骨发育不全常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