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肌强直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他们的人生看体育的更高价值 [复制链接]

1#

来源:北京体育大学

01

白衣执甲的无双国士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依然奋战在抗疫一线令亿万国人感动,同时,钟南山对体育的热爱也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4月14日,钟南山在与中国女排前队长惠若琪连线时表示,“在我的一生里,体育锻炼对我的健康以及事业发展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强调了体育对他的重要意义。

疫情期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钟南山曾介绍自己如何在家锻炼:“先用跑步机快走、跑步,时间大概20到25分钟。接着做拉力,然后再做2到3组双杠,每组15到20下。接着做仰卧起坐,最后做单杠。”因为工作较忙,钟南山的锻炼频率大约为一个星期3到4次。

钟南山曾在节目中讲,在广东时,他跟一名大学生一起参加比赛,跑出54″5的成绩,打破全省纪录。后来又在第一届全运会的比赛测验中,以54″2的成绩,打破了当时54″6的米栏全国纪录。

在首届全运会上,钟南山打破当时男子米栏的全国纪录。

后来,钟南山参加了北京市运动会,获得了男子十项全能的亚*。鉴于此,中央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前身)曾动员他来学校成为专业运动员,但是在其父亲的建议下,他最终选择了学医这条路。

“诸将易得,国士无双”,钟南山与中央体育学院失之交臂,虽使中国少了一名勇破纪录的体育健将,却多了一名白衣执甲的无双国士。

此后数十年,钟南山跟体育的情缘并未就此放下。钟南山不仅自己热爱体育,而且全家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运动项目。钟南山的爱人李少芬自不必说,她曾经是国家女篮队员;钟南山的女儿是游泳健将,儿子曾是大学篮球队主力队员,钟南山的外孙是广州一名青少年冰球运动员。

中国教育家蔡元培早在多年前就说过,“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古今中外有这么多钟爱体育的领袖、大师、精英,并不是成功人士在事业成功之后才喜欢上体育,而是体育运动的习惯,更好地帮助了他们走向成功。

毛泽东同志年在《体育之研究》中曾说过:“近人有言曰: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习近平总书记到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考察调研时强调:“现在孩子普遍眼镜化,这是我的隐忧。还有身体的健康程度,由于体育锻炼少,有所下降。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我说的‘野蛮其体魄’就是强身健体。”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促进青少年健康也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站在*和国家事业发展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高度重视青少年工作,亲切关怀青少年和儿童的健康成长。

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几年前曾在瑞士参加达沃斯论坛后写下这样一篇文章:《为什么有体育特长的孩子,将来会走得更远?》。文中写道:“运动员出身的人——专业运动员另说,因为他们需要异于常人的身体条件——一定具备特殊的心理素质。”这种特殊的心理素质包括,擅长竞争、喜欢竞争;同时又能在竞争中与人合作;经过无数次的逆境洗礼,有难以击垮的信心和号召力。

这些素质是一个人在运动中实现成长的最重要收获,并且可以迁移到他的人生的其他领域。因此,广义上的体育精神实际上也完全超出了竞技的范围。

02

从篮球国家队运动员到国家骨骼肌研究领域的先行者

在北体,有一位老人的人生轨迹与钟南山院士相似,却又不同。他就是卢鼎厚。卢鼎厚少年时格外热爱篮球运动,他曾于年夏与他人组建“未名”篮球队,在教练徐世衡、范*涛指导下,很快成为威震华北的一支劲旅。在队中,卢鼎厚以善于防守抢篮板给球迷留下深刻印象。年,卢鼎厚成为国家男篮主力中锋。年7月,第15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卢鼎厚作为国家男篮队员,有幸成为新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之一。在赫尔辛基,当看到五星红旗缓缓升起,第一次在奥运会上高高飘扬,卢鼎厚等人感到无比自豪,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年,卢鼎厚(左)作为中国男子篮球队员,随中国体育代表团前往赫尔辛基参加第15届奥运会。

前排左二为卢鼎厚

年11月,中央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教研室在先农坛体育场成立,这是新中国第一个运动生理学教研室。我校王义润教授担任主任,带领着教育部统一分配到中央体育学院筹备处的应届大学毕业生韩世真、张问礼和吴柱中3位年轻教师开展工作。面临着没有教室、没有教材和老师、教学设备匮乏的艰难挑战,四人开始从零起步,着手设计、建筑教学实验楼;结合四人所学生物、医学、体育知识,参考医学院的《人体生理学》来研究和教学。

图为生理教学研室教师在集体备课,王义润老师在进行讲授。

年,针对我国运动生理学研究较为薄弱,我校开设了运动生理学研究生班,从全国各地的体育学院和医学院校招调了20多名研究生,卢鼎厚是其中之一。年毕业后,卢鼎厚先是在学校担任助教,随后不久下到女子跨栏队帮助队员训练。训练中,为帮助队员取得好成绩,卢鼎厚鼓励队员多练。但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某名队员由于训练过于刻苦,导致髌骨磨损,肌肉损伤严重,不得不遗憾地离开赛场。此事成为卢鼎厚心中的一个“疙瘩”,他不明白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下决心弄清楚其中原委,找到解决办法。年,卢鼎厚将肌肉损伤防治作为研究方向,并在赵继祖医师的指导下学习山西一位医生阿是穴斜刺治疗肌肉损伤的方法,疗效很好。他还要弄清楚阿是穴斜刺治疗肌肉损伤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疗效。为了弄清楚其中原理,卢鼎厚于年前后带领学生进行了大量实验。由于实验中涉及数学上的傅里叶变幻等概念,没学过高等数学的卢鼎厚利用空余时间骑自行车去清华大学听课,向数学研究人员学习。实验中,因实验需从受试者身上取肌肉,卢鼎厚主动报名参加测试,挖取自己的肌肉参与实验。通过实验,卢鼎厚及学生段昌平等人发现,超负荷运动后,肌肉收缩结构当时没有明显改变,但在10—24小时后就会出现越来越显著的延迟性结构改变。卢鼎厚带领学生用了几年时间,证明了阿是穴斜刺是通过加强收缩蛋白的合成代谢过程,促进收缩结构正常,达到恢复运动功能、缓解疼痛的独特作用。至此,卢鼎厚终于弄清阿是穴斜刺治疗肌肉损伤的原理,也解开了心中多年的“疙瘩”。从此以后,卢鼎厚便全身心投入到阿是穴斜刺的临床应有研究,成为国家骨骼肌研究领域的先行者。

从国家男篮队员到运动生理学教授,卢鼎厚从未停止过思考。卢鼎厚说过,在医学院学习的时候,学校校训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对他影响很大。在探索的道路上卢鼎厚不断前行、不断迈向更广阔的领域。眸中尽是远方,心怀满腔热爱,足下是笃定的步伐,他在奋力地书写着他的体育人生,追逐着他的体育理想,也为体育事业贡献着他的力量。

03

体医融合“运动处方”是连接体育和医疗的关键桥梁

无论是钟南山还是卢鼎厚,他们从体育走到医学,最终目的都是服务于人民的身体健康。

医疗的本源是保障人民健康,治疗患者疾病,恢复患者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体育的本源是保障人民健康,达到增强全民体质、预防和减少各类发病、提高工作和生活的效率、延长健康寿命。

体育和医疗是推动健康中国的共同动力,缺少运动手段的医疗和缺少医学支撑的运动都是存在不足的,这一点,体育界和医疗界已有共识。因此体育和医学必须回归到增强人民体质、保障人民健康,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本源上来。要想二者更好地为全民健康服务,就需要有机融合,将体育与医学紧密结合,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以使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全速推进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体医融合必然涉及体育学与医学的交叉融合,专门性、应用型人才是推进体医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关键因素。北京体育大学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优势,以及服务于奥运、国际、国内大型赛事的经验积累,在体育与健康关系、疾病防治、科学健身指导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研究,培养了大批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为体育运动促进健康注入强大动力。

图为专业课老师上课指导学生场景

目前,学校组建的复合型科研医疗团队,已为50余支国家队提供保障。建成中国体育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体育工程实验室等前沿平台,为“体医融合”发挥独特优势。疫情发生以来,全体教职工坚守岗位、迎难而上,以实际行动践行“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学校20多名心理、体能、运动营养等专家,到一线队为运动员服务。学校教师首创编写的《新冠肺炎出院患者运动康复指南》,推出的“强体助肺健身术”、八段锦等多项成果应用于抗疫一线;在这场战役中,研究生冠*班的同学们也纷纷通过媒体平台发声,用专业知识普及居家科学健身知识……北体人将迎难而上、不屈不挠的体育精神向社会传递,加强了体育与医学跨领域合作在疫情期间的实践探索,发挥了高校在体医融合领域的引领示范作用,以点及面进行带动、提升,在践行体医融合的道路上,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