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肌强直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对帕金森病人而言,康复训练应该伴随终生 [复制链接]

1#
4.11世界帕金森日

帕金森病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运动迟缓、肌强直及静止性震颤等。在全球多万的帕金森病患者中,中国就有近万人,我国65岁以上患病率高达1.7%,目前帕金森病已成为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三大杀手”。从年开始,欧洲帕金森病联合会将每年的4月11日确定为“世界帕金森日”。

1PD的临床表现:

静止性震颤

肌强直

运动迟缓

姿势步态障碍及非运动症状

1、静止性震颤:

约70%的患者以震颤为首发症状,多始于一侧上肢远端,静止时出现或明显,随意运动时减轻或停止,精神紧张时加剧,入睡后消失。手部静止性震颤在行走时加重。典型的表现是频率为4~6Hz的“搓丸样”震颤。部分患者可合并姿势性震颤。

2、肌强直:

检查者活动患者的肢体、颈部或躯干时可觉察到有明显的阻力,这种阻力的增加呈现各方向均匀一致的特点,类似弯曲软铅管的感觉,故称为“铅管样强直”。患者合并有肢体震颤时,可在均匀阻力中出现断续停顿,如转动齿轮,故称“齿轮样强直”。

3、运动迟缓:运动迟缓指动作变慢,始动困难,主动运动丧失。患者的运动幅度会减少,尤其是重复运动时。根据受累部位的不同运动迟缓可表现在多个方面。面部表情动作减少,瞬目减少称为面具脸。4、姿势步态障碍:

姿势反射消失往往在疾病的中晚期出现,患者不易维持身体的平衡,稍不平整的路面即有可能跌倒。患者行走时常常会越走越快,并出现阵发性加速,不能随意停止或转向,称为慌张步态。

5、非运动症状:

患者除了震颤和行动迟缓等运动症状外,还可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睡眠障碍、认知障碍等非运动症状。

PD治疗原则:综合治疗效果最佳,康复训练应该终生坚持!!!

综合治疗效果最佳;康复训练+理疗+心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1.运动训练:其运动训练应尽早开始,防止关节活动范围受限,肌挛缩和肌萎缩。

(1)关节活动范围训练:主要作颈、肩、肘、腕、指、髋、膝的运动,有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回旋、肩内收、内旋、外旋、外展、耸肩、垂肩、站立双手上举、伸肘、伸手、下蹲手握拳、屈肘、上臂内收。

(2)行走训练:重点训练平衡协调,如单足站、双足交替负重、躯干骨盆旋转,上肢随步态协调摆动等。

(3)增强肌力训练:重点训练胸肌、腹肌、腰背肌、股四头肌。哑铃、拉力器、功率自行车等。

(4)手的精细动作训练:捏橡皮泥、编织、写字等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5)言语训练:作呼吸、发音、及构音器官训练,表达、阅读书写训练等。

2、理疗因子:可有热疗、水疗、离子导入、头皮电针、推拿等。

3、心理治疗:病人要正确对待疾病,解除消极、悲观、抑郁、不安情绪,积极配合医生,主动训练。

4、药物治疗:用药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以较小剂量达到较满意疗效,不求全效。用药在遵循一般原则的同时也应强调个体化。药物治疗时不仅要控制症状,也应尽量避免药物副作用的发生,并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尽量使患者的临床症状能得到较长期的控制。

5、手术治疗

早期药物治疗显效而长期治疗疗效明显减退,同时出现异动症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主要包括神经核毁损术和DBS(脑深部电刺激术)。因DBS相对无创、安全和可调控性而作为主要选择,特别是对于震颤、强直、运动迟缓和异动症的疗效最为显著。但是,手术并不能根治疾病,术后仍需应用药物治疗,但可减少药物剂量。加上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手术效果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帕金医院短时间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在家中进行日常训练更为重要。用握笔来打比方,错误的握笔方式一经别人纠正后可立即改正,但是如果缺乏监督和持续的训练,原来错误的握笔姿势会不知不觉又回来了,帕金森康复治疗也是如此,需要家人不断地提醒和纠正患者“走样”的动作。

因此,鼓励患者的配偶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回家后监督患者持续训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